Hunan 版 (精华区)
侗族
侗族的日常饮食与苗族、土家族均有较大的差别,他们以“侗禾糯”为主食。侗禾糯是一种不用开镰、要用手来摘取的糯谷品种,耐肥、耐寒、不生稻瘟病。又因谷壳芒刺长,野猪和麻雀不敢吃,很适合山区栽种。侗禾糯做成的饭软香可口,不散不粘,适宜于做成饭团携带出门。即使在家,侗族同胞也常用手抓起,捏成团吃,故名“手抓饭”,又名吃“糯团饭”。
侗族还以水产为美味,酸鱼历来是侗族同胞喜爱的一种佳肴,故侗谚云:“吃的糯团饭,送的鲤鱼酸。”
侗族同胞还喜欢吃粑粑,常把粑当饭,把粑当菜,把粑作礼。除此以外,湘西侗族还好食异味,如蚌壳肉、螺蛳肉、鳅、鳝、蛇、鼠、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等,都是侗族家常美食。侗族的节日饮食也很有特色。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过小年,又称“姑婆年”,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年边回家探亲团聚。这天,侗族除用过年的食品外,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酸鱼敬奉祖先各代姑婆,酒则要用甜酒。大年三十日过大年,除夕晚上,全家老少守岁,围坐火塘吃稀粥,每人一小碗,称“年更饭”,以期新的一年犁田有水,泥巴不硬,粮食丰收。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的早餐都要吃鱼。立春这天,侗族有由新媳妇“接春”的习俗。立夏这天,侗族人非吃粑粑不可。又称“封蛇窿”,可以免遭毒蛇咬。
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在湘西侗乡,来了客人,一定要招待“油茶”、“酸鱼”,送礼一定要有“侗粑”。
“吃鱼吃肉皮包骨,酸汤泡饭肥鲁鲁。”这是侗家谚语,道出了侗家偏爱酸食的习性。在侗家,几乎所有的菜肴都可以作酸处理。最常见的是腌缸酸菜,用陶制腌缸腌制。用作腌菜的原料,既有菜园里的蔬菜,也有山上采摘的蕨菜、竹笋、香椿,还有河里捞来的小鱼、小虾。猪肉片拌以米粉,也放在缸中腌成酸食。
庞桶酸菜是侗乡最喜欢吃的酸菜,腌的是猪肉、鱼、鸭、鹅等酸荤。秋收前,稻田放水干鱼,侗胞必以鱼杂碎宴请朋友,鱼或肉也放在桶里腌成酸味。秋收后杀的鸭、鹅,春节前杀的猪,亦照例以头、脚、杂碎宴客,鸭肉、鹅肉、猪肉也是全部要入庞桶的。
腌酸荤的庞桶,用老油杉木制成,要用桐油多次涂抹,以防潮、防腐,因为庞桶是埋在地下的。有条件的人家,专门有一间埋庞桶的屋子。腌好盐的酸荤晾干后,便放进桶里,用一个糯米拌盐做的饼压在上面,加上严丝密缝的木盖盖紧,木盖上再放水,以此密封。经过二、三个月的时间,酸荤便可取食。
不论酸肉、酸鱼、酸鸭、酸鹅,闻来都有一股扑鼻的醇香,进口略带酸味。就是肥肉,经过二、三个月的腌制,吃起来也肥而不腻。侗胞们认为,这些酸荤都已在庞桶中腌熟,不必过火就可以吃的。他们称这种酸荤为侗乡佳肴,若遇远方客人对这种不过火的酸荤不习惯,侗胞则将它放在火塘间炙烤之后再款待客人。经火炙烤后的酸荤,酸、香、酥、脆集于一体,其美味无穷。在侗家盛大的宴席上,客人面前每种酸荤各摆三块,每块重约二、三两,一块下酒,一块咽饭,一块是摆看的。
在酸荤中,最名贵的是陈年酸鱼,这种陈年酸鱼只能在葬礼的宴席上由最受人尊重的长者受用。而这种酸鱼,是死者出生那年由其父母为他腌在庞桶里的。酸鱼在庞桶里留存几十个春秋,红鲤鱼已变成了黑鲤鱼。实际上,这样的陈年酸鱼已全无鱼味,只不过是用来表示哀思罢了。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