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long (考完2门就回家:)), 信区: Hunan
标 题: [旅游]岳阳楼简介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Jun 20 00:37:50 2004)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
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座落在傍水而
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
,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
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
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膝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
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
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
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
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
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
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
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
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
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
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
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
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
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
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
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
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
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
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
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
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
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
,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
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
怎样的丰美绮丽。
------------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 ------------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
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吸引游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
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
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
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
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
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
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
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
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
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
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
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
,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
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
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
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
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
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 岳 阳 楼 公 园 ------------
岳阳楼公园位于西门城头。园内岳阳楼威然矗立,脚踏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面对青螺
滴翠的君山、头枕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繁华秀丽的闹市。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
王阁齐名。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美称。三名楼中岳阳楼又独占鳌头。岳阳楼始建于
公元220元年前后,距今1700多年历史,三国时期为鲁肃阅军楼;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
唐时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至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
阳楼,请友范仲俺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当你来到岳阳楼公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黑底蓝字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
天下楼”。它高度概括了风光秀丽的洞庭水和千古名楼的景观。穿过古老高大的城门,左
边是假山和碑廊二景,碑廊为1984年大修时所增刻,分为记事碑、民国以前碑刻,今人碑
、杂碑四栏陈列,这些记载既是岳了的历史,又给人以享受。
从石碑折回、来到城门洞口,过城门,下石梯,到水边一个平台,此台是三国大将鲁
肃在此点兵发令,“点将台”。点将台南侧不远有一系铁链的大铁枷和有朱德题词的“怀
甫亭”,大铁枷据说是拦江卸敌用的,“怀甫亭”是当年杜甫流落巴陵 ,贫穷潦倒,还为
岳阳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后卒于岳阳。岳阳人民故修亭纪念他。
离开怀甫亭拾级而上、至南极潇湘门即来到岳阳楼公园的主要景点--岳阳楼和两侧的
仙梅亭、三醉亭。仙梅亭位于岳阳楼的南面,相传明朝崇祯年间重修岳阳楼挖掘地基时,
掘出一块石板,石板洁白如玉,一面有一枝枯梅,若隐若现二十四萼,纹理苍劲、如仙家
所画,人们以为是仙迹,便修一小亭,立石其中,以为纪念。北侧的三醉亭,传说八仙之
一的吕洞宾曾三次到岳阳神游、为这里秀美的山、水所迷,每次喝得酩酊大醉。1755年重
修仙梅亭时,人们在醉酒的地方增修一亭谓“望仙阁”、1987年重修时改名为’三醉亭”
。主楼岳阳楼历史悠久、文人骚客多汇于此吟诗赞美。岳阳楼在历史上屡毁屡修。最近一
次大修是在1983年,大修后完全 保持了结构原貌,统观威武雄壮,金碧辉煌。整个楼体结
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建筑和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中间4根
楠木透顶、承受楼体大部分重力,以汉根廊柱和20根柱支撑全楼。彼此牵制、如意斗拱、
层叠相对,拱托楼项。楼项外形似古代将军头盔,俗称盔项。实属历代建筑中罕见,也不
愧是古人留下的艺术珍品。
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名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 一二楼各嵌有一幅《岳阳
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制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
家张照所写,字形方正,笔力雄浑技术 法多变,狮人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
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神形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
。
------------ 碑 廊 ------------
岳阳楼诗书碑廊全长百米。仿古回廊式,古朴、庄重、典雅。精选了历代歌咏岳阳楼
的诗词书法碑134方,明清以来修葺岳阳楼的记事碑24方。收集有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
楼》诗,以及董必武、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手迹。特别是明代著名
画家董其昌、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手书的《岳阳楼记》为国家故宫博物院收藏珍品。
------------ 三 醉 亭 ------------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为主楼辅亭之一。四方形高9米,二层二檐,歇山顶,碧瓦
红柱华丽而庄重。三醉亭,因传说中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据《辞海》记载:“吕
洞宾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亭内陈设淡雅,一楼厅内屏上绘制有吕
洞宾醉酒图。
------------ 小 乔 墓 ------------
小乔墓位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东北隅,岳阳市第一中学后菜园中墓北原有小庙,内供小乔
像,抗日战争中,庙毁今 仅存墓。据明《一统志》载:宾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
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
------------ 岳 阳 楼 记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麟游泳;岸芷汀 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宁可台湾不长草!誓死也要台湾岛!
●○●○●○●○●○●○●○●○
宁可中日永不好!誓死保卫钓鱼岛!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22.32.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7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