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蔡和森 湘才子惨烈就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30日19:07:1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英杰和森出少年
少年挟豪气,交结五都雄。蔡林彬,会润之,橘子洲头百侣逢。慷慨出湘境,
曾作《少年行》。今特录此诗,读之犹动情。烈士昔胸怀,跃然入眼屏:
大陆龙蛇起,
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
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
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
访友入文渊。
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从中共“
二大”至“六大”,蔡和森都是中央委员,他的家庭也成为党内突出的革命之家。
他同妻子向警予、妹妹蔡畅、妹夫李富春等人都作为党的第一代开拓者,用热血和
青春在史册上写下了姓名。
生平
■在第一师范蔡和森与毛泽东齐名,名流杨昌济认为:“救国必先重二子。”
■新民学会的同仁评价说:林彬是思想家,润之是实践家
■军阀将他四肢钉在墙上,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他牺牲的日期已无从知晓
蔡和森,字润寰,曾用名蔡林彬,189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破落的小官吏
家庭。幼时读私塾,13岁时因家中困难到堂兄开的店中当学徒,未受照顾而长期遭
欺压,从而萌发了反抗意识。16岁时他才入初等小学读书,因年龄大被周围嘲笑称
为“太学生”。经他刻苦攻读,一个学期后便跳级进入高小。1913年,蔡和森来到
长沙,考入铁路专门学校,后转入第一师范学校。在校内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
度,以才学出众著称。
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的弟子满三湘认为,最好
的学生是毛泽东、蔡和森二人,并说过:“二子海内人才,前途远大。君不言救国
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在一师学习时,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蔡和森树立了革命志向。
1918年,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会内同仁当时评价说:“林彬是思想家
,润之是实践家。”1918年,蔡和森来到北京,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结识了李大钊
并得到很多教益。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后,于1919年末赴法国。在那里,蔡和森
接受了科学共产主义,并向国内朋友写信提出要组织共产党。毛泽东接信后表示:
“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
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
。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
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开始后,蔡和森长期在上海和莫斯科两地工作,因反对过“左”的政策
,于1928年被撤销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宣传部长之职。1931年年初,他从苏联回国,
提出想去江西苏区,但中央派他去恢复刚被破坏的广东省委。因广州已难立足,他
在香港联络同志开展工作。
1931年6月间,原先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叛徒顾顺章,带特务到香港,抓捕了
蔡和森,并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在广州狱中,蔡和森受尽酷刑,坚贞
不屈,最后,他的四肢被钉在墙上,敌人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他牺牲的日期已不
知晓,殉难的惨烈也是很久后才打探出来的。
背景
■“中国如为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鲁士”的豪言在三湘志士中流行
近代湖南,地灵人杰。二十世纪初,“中国如为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鲁士”的
豪言,在黄兴、蔡锷等三湘志士中流行。在橘子洲头、岳麓山下出现了毛泽东、蔡
和森等一代英才,也正是激荡神州的救国热情和湘境特有的人文环境所促成。清末
至民国初年的湘人,在国内诸省中以讲求务实和尚武著称。湘军起自民间,能挽救
清廷,虽被反满的革命者诟病,却毕竟激起湖南人士的自豪感和勇悍精神。给毛泽
东、蔡和森以最大影响的导师杨昌济,就极其推崇曾国藩的“经世治用”之道。戊
戌变法中,湖南也是最激进之省,辛亥革命中又是武昌起义后的主要后援地,所出
新书居全国之冠。
在此环境下成长的蔡和森等一代学子,虽身无分文,却有胸怀天下之志,“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由崇拜康有为,进而跟随孙中山,又
曾信奉过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蔡和森及
其家人的求学和思想探索过程,恰恰是追求革命思想以救国救民的典范。
在新民学会成员中,蔡和森最早走出湖南来到北京,又首创留学法国并带头成
行。前往外国却为救中国,精神探索却为解物质困境,正是那一代“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的青年革命者的理想风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蔡和森这一代人的精神应
为后人所效法。
故事
■蔡氏一家三代同入省城求学,一时传为佳话。母亲55岁还随他去法国勤工俭
学
蔡和森的父亲是个不善理事的退职小吏,蔡和森从小主要受母亲影响。其母葛
健豪出身名门,仰慕女革命家秋瑾,并以此为榜样教育子女。为了让蔡和森到长沙
读书,母亲卖掉了珍藏几十年的一包陪嫁首饰。
蔡和森到长沙上学后,又回来鼓励年近半百的母亲去省城报考女子教员养成所
。葛健豪便带着女儿、外孙女也到了长沙。学校老师见其带着孙辈前来,不肯让她
报名。葛健豪便告到县衙。县官知道后批了“奇志可嘉”四字,于是让她进了教员
养成所,儿女则进学校,外孙女进幼稚园。三代人同时进省城求学,一时传为佳话
。
1919年,蔡和森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经他动员,女友向警予、妹妹蔡畅和母亲
决定一同前去。葛健豪通过姻亲关系,向曾国藩的女婿家借到600块银元,全家一
同漂洋过海。蔡和森和女友、妹妹到法国后,边做工边上学。母亲做刺绣并从头学
习法文,最后也能读法文报纸。
蔡和森全家回国后,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哥哥蔡麓仙在省港罢工中牺牲。母亲
负责带孙子、孙女和外孙女,支持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和蔡畅、李富春夫妇工作,
同时也坐机关,负责掩护,家中成了秘密联络点。
1928年,蔡和森赴苏时,为不拖累组织而让母亲回湖南老家,这一别竟成永诀
!他和哥哥牺牲的消息,蔡畅和其他同志都始终没有告诉母亲。1938年,周恩来到
长沙时,在繁忙的统战工作之余,专门把蔡母接来。年过七旬的葛健豪却说不愿加
重党的负担,还是回乡下直至1943年病逝。党组织还把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儿子蔡博
送到苏联学习。建国后,蔡博归来到鞍钢工作,成为我国著名的冶金专家(已病逝
)。
■这位专心于理论思辩的才子,经常边咳嗽边哮喘,持续半夜
■明知大叛徒顾顺章在找他,为指挥香港海员大会,他仍坚持前往
蔡和森自幼患有哮喘病,却在十多年中拖着虚弱之躯奋斗不息。据二十年代在
中央机关工作过的老一代人回忆,当年与蔡和森共事,往往要为他难过。
这位专心于理论思辩的才子身体一直很坏,经常边咳嗽边哮喘持续半夜,周围
的人实难入睡。他生活又没有规律,看书写作着了迷,便忘了吃饭睡觉,思考问题
时又习惯于在屋里来回踱步,邻居在夜间也总听到他那双破旧的皮鞋在地板上不住
地作响。向警予后来与他分手,重要原因也在于生活习惯不合。
与他衰弱的体质相反,蔡和森遇事体现出坚强的性格。1931年春,他与再婚夫
人李一纯到香港再建广东省委时,为节省党的开支,只在罐头公司上面租了一间小
房当住处,没有在旁边另租办公房,每天拖着病体走很远的路,去秘书那里听汇报
和看文件。
6月10日上午,香港海员举行重要的群众大会,省委的同志认为会场人员复杂
,建议他不要参加。蔡和森却表示不去不放心,经反复思考,临近中午时他决定还
是去会场看一下。由于已知道过去在中央曾与自己共事很久的叛徒顾顺章到了香港
,意识到此去有很大危险,便对李一纯说:“下午一点前我一定回来,如果没有回
来,那就是被捕了。”果然,他一进会场,便被蹲守在那里监视的顾顺章发现,终
于一去不复返。但是这种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的精神,却永远被同志们怀念。
《北京青年报》 2001年4月28日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