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atianYou (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 信区: Hunan
标  题: 科学标杆——与“两弹元勋”周光召对话(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var  2 19:27:57 2005), 站内


发信人: wangshangfei (网上飞), 信区: Famous
标  题: 科学标杆——与“两弹元勋”周光召对话(转载)
发信站: BBS 科苑星空站 (Wed var  2 09:00:15 2005), 站内

科学标杆——与“两弹元勋”周光召对话(组图)
 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  查看新闻部落
2004-10-31 08:50:3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时间:10月10日—28日

  人物:周光召

  采写:周洁 曾涛

  摄影:肖克军

  对话背景

  今天,盛况空前的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闭幕。在10月10日年会的开幕式上,“两弹元勋
”周光召,做了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振兴》的主场报告。独特的学者幽默,
让“纳米材料”、“细胞移植”等科学“冷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情感。

  报告会后,周光召留给武汉媒体专访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随后记者四方寻找采访途径
,但因周光召这杆“科学标杆”向来低调而无突破口,正在焦急之中,碰巧武汉科技报副社
长肖克军全程跟踪采访周光召三天,北京电视台记者曾涛也曾采访过周光召,在他们的帮助
下,赶在武汉首届学术大会闭幕前夕,楚天都市报记者得以走进他那富有魅力的科学人生。

  人物介绍

  周光召,1929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
都有过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他还是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
欧洲科学院等11个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小时候是个顽童

  问:您曾是我国科学院院长,是我国杰出科学家的领头人。人们习惯将那些聪明过人的
孩子称为神童,您小时候有被人叫神童的经历吗?

  周:(笑)我在小的时候是一个顽童。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不是非常好。

  问:成绩不好怎么可以上清华大学?

  周:我进大学很不容易。1946年结束逃难之旅,从重庆回到湖南,唯一出路是考大学。
当时高中没有念完,结果很荣幸地进了清华大学先修班,实际上就相当于高中的最后一年。

  问:在清华园,同学都管您叫“周公”,有何典故?

  周:你听谁说的?同学们好像是这样子叫我的(笑)。

  清华大学集中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我觉得自己很笨,原来也不太好学,基础差,要
跟上整个学业,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比如,当时晚上有图书馆,没人管,我就愿意去管
,因为可以坐在图书馆里多学一点。

  那时,我话也不会讲,活动也很少参加,倒像个书呆子。受同学影响,类似游行示威的
一些重大活动,我都是积极地参加了。

  问: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周:我大概是1946年10月11月到北京的。没多久,北京就发生了美军强奸北大学生沈崇
的那个事件。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所以我第一次参加学生游行。

  消失十多年

  问:世间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走上科技之路,谁对您影响最大?

  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拿大学时期说,如王竹溪先生、叶企荪先生。王先生是一位
非常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从英国留学回来,作风严谨。上他的课,要聚精会神才能学好。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怎么样做学问;叶企荪先生非常爱护年轻人,像王竹溪都是他的学生。
他有很多爱国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做些炸药为八路军送去,从他身上,我学到了爱国


  还有一个人,对我影响很大,他就是陈远。

  问:陈远与您有何渊源?

  周:他是我中学同班同学,陈布雷的儿子,后来做了《中国日报》总编。陈远非常聪明
,思想先进。上大学后,他在北大,我在清华,常来往。

  读中学时,我只想学工程,因为我觉得工程可能对社会更有用,也更容易找到职业。正
在我要考大学那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报纸上登出消息,我跟陈远讨论此事,他
很明确地说,搞原子弹是最有前途的。我那时候连中学物理都没有学过,竟然就改换门庭去
考物理系。想想,都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物理确实很奇妙,逐渐熟悉以后,你就会被它自身的一些规律所吸引,真是一种美的享
受。大学毕业后,我做的事情,就是教学,跟核武器没什么关系,也早把造原子弹的事给忘
记了。

  问:是谁让您真正投身到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中去?

  周:钱三强。他当时是中国原子弹的负责人。他找我谈了一次话,具体细节不记得了,
但我有一个承诺: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科学家,时刻准备放弃手头的基础研究,接受国家
交给的任务,不管回国做什么。

  不久,我因接受一项重要科研项目,“消失”10多年。当时还有一个传说,说我从(前
)苏联回国时,飞机爆炸了,这是我到70年代(上世纪)以后才听见的(笑)。

  苟以国家生死以

  问:你们那一代人,好像都绕不开一座山———文化大革命。当年正在从事氢弹研究工
作的您,受到冲击没有?

  周:我是单位主要领导之一,说话又很直,得罪人就比较多一点。而且出身也不好,家
被抄了三四次。

  问:境况如此差,怎么还能完成工作?

  周:当时我已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心想,把氢弹做完以后,就退出。能不辱使命,
与聂帅、周总理等领导同志的激励分不开。

  记得1966年,我们要做一个原理性的实验,看氢弹设计的原理对不对,聂帅也去了现场
。那是1966年12月份,天很冷。因为是受批判对象,我住在一个干打垒的房子里面。聂帅找
我们研究工作时,首先就问我的病怎么样了,希望我搬到楼房里面去,当时几乎要掉下眼泪
……中国的氢弹不爆炸,我们的历史使命显然没有完成。所以我想,不把这个事情做完,无
论如何是对不起国家的。

  问:两弹发射成功,震动了世界。它们带给您的是怎样的震动?

  周:多了,看你从什么方面上来讲。从国家的角度讲,中国没有核武器,人家就不承认
。国家把这个历史责任交给我们,我能够参与,并完成任务,觉得是人生中一件做得无愧于
国家,也无愧于自己的事情。

  我一直强调,“两弹”是一个集体的事业,是10多万人的共同工作。它训练出一个很棒
的集体,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种集体荣誉和个人的某项成功,感受是不一样的。真正能
代表国家,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自豪。

  不畏浮云遮眼望

  问:从1987年开始,您做了10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因为改革,特别是办高新技术企业,
您受到很多指责?

  周:改革之初,因为没有资金,科技公司都要自己扛着东西到外头去卖。加上没经验,
还上当受骗。科学院每年投入3000万,10年下来一共投了3个亿,这些都被认为是做了无效
投入,而且还制造了很多坏人,比如腐败之类。这10年我不知道挨了多少骂。

  问:有过犹豫吗?

  周:没有。第一,我们必须要做这个事情,世界发展是这样过来的;第二,如能打出一
条路来,前途就是非常光明的。

  做企业的人非常辛苦,他们又被人看不起。可是,办产业远远不止是科技的事情,它在
管理的、市场的和综合素质上的要求,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办企业不是为了个人
赚点钱,而是要为中国在发展高技术这个历史上写下一笔,所以我就经常给他们打气。大概
经过四五年,有一批产业如联想集团,逐渐取得规模,反对声也就逐渐减少。

  问:从理论物理学家转到科学院院长,这两个角色您都做得很成功。假设有个选择题,
您心里更喜欢哪个?

  周:从我个人来讲,还是愿意做一个物理学家,因为那比较单纯。作为一个管理者,你
要改革,实际上是要改变人家的观念、习惯,一不小心就伤害了别人。

  问:看来您是得罪了不少人?

  周:哎,得罪了很多人。比如我说不应该留自己的学生在身边工作,搞近亲繁殖。立刻
就有反对声,就连我们科学院自己的报纸都发表文章说应该近亲繁殖。

  巨大压力,令我非常头疼。改变人们的观念、习惯是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不能下一道
命令,说非得怎么样不可。我一般是提出主张,希望他们自己认识了以后自己去执行,不强
制。但是我觉得什么是对的,就一定要把它说出来,大不了下台。

  谦虚努力受人尊重

  问:李政道先生曾说,您如果继续自己的研究,非常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得诺贝尔奖
的人。怎么看老朋友的这段话?

  周:这是他很客气的恭维话。第一,这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事情;第二我自己也知道自己
有很多的弱点,比起李先生(李政道)或者是杨先生(杨振宁),我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们,
所以我自己从来也没有这种奢望。

  问:当年在杜布纳,您4年发表了30多篇文章,国外报道都称:“周光召的成果震动了
杜布纳。”据说围绕相对性粒子的自旋这个问题,您和(前)苏联专家发生了激烈争论,后
来您用100天的时间,将之推论出来,成为年轻人挑战学术权威的范例。

  周:那确实是我非常努力的一个时期。

  那个时候的中国,比(前)苏联要落后很多,(前)苏联同行有看法也很自然。要改变
他们对中国人的看法,不能让人看不起,必须要努力。

  问:艰苦努力终于换来别人的尊重。

  周:是的。态度绝对是180度以上的改变。所以,我总是要求身边的人,对年轻的和一
些落后的国家的人,要尊重,不要看不起人家。

  问:我们采访过不少科学家,他们都有不少业余爱好,比如袁隆平的小提琴,欧阳自远
的二胡等,那您工作之余都有什么爱好?

  周:我这个人比较笨,一样东西都学不好,爱好实在不多。如果要找点爱好,平常偶尔
听听音乐。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