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atianYou (tony Leung的眼神-_-&Yun Fat的风度^_^), 信区: Hunan
标  题: 袁隆平与中国杂交稻研究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NoV  9 16:15:10 2004), 站内

袁隆平与中国杂交稻研究 
 

--------------------------------------------------------------------------------
 
时间: 2004-11-09 08:22  来源:  作者: 
  新华网湖南频道11月9日电(记者丁文杰、苏晓洲)8日,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我国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在湖南提前完成。今年5月从以色列领取了"沃尔夫"奖,几个月之后,又从美国捧回代表农业领域最高荣誉的"世界粮食奖",一年时间内连获两项国际做高奖项,袁隆平无疑走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点。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高度评价袁隆平,赞扬他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水稻的杂种优势并加以应用而获得成功。他以30多年杰出研究的宝贵经验和为促使中国由粮食短缺不足转变为粮食充足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研究的杂交水稻以20%的增产幅度的优势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数千万人口。 

    中国杂交稻的研究离不开袁隆平。可是,有谁想到,袁隆平是从湘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校,走到如此辉煌的今天。有谁想到,巨大荣誉的背后,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助手们数十年扎根基层,潜心研究的结果。 

    1953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怀化市一个偏僻的农校。直到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并举世皆惊,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一直在那里工作。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研究,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立即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基础。 

    随后,袁隆平提出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经过6年时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970年冬天,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岛采集野生稻的过程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稻株--野败。这一重大发现最终促成了一个奇迹的发生,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终于完成了三系杂交水稻。1976年,中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并正式宣告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 

    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后,袁隆平等开始探索两系法杂交。1987年7月,安江农校青年教师邓华凤在袁隆平的理论指导下,直接在籼稻中发现了一株光敏核不育株,突破了两系法杂交的制约瓶颈。经过七八年的公关,1995年,中国正式宣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 

    1997,袁隆平院士又主持"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项目,这一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袁隆平说,长期实践证明,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一般增产20%左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由每亩28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近年来杂交水稻常年种植2.1亿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一半,而产量则占水稻总产量的近60%。(完)(编辑 李玉梅)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