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nyzlgh (好好当版主), 信区: Hunan
标  题: 谭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27 07:50:33 2006), 转信

 
http://www.fumuqin.com/vip/admin/news/200632162139.htm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
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
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
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
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
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
。为了创作好该片音乐,谭盾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深入剧组体验生活,来到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重温历史,酝酿感情,全身心投入创作,并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完全融入了电影
表达的历史氛围中,音乐语言朴实无华,简单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壮宏伟的交响诗
魂。主题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独唱,童声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种形式来表达人
物的内心情感,贯穿整个音乐中的二胡与乐队的交响协奏,好似一位尝尽人间悲欢离合的
老人在痛苦的回忆,在向孩子们讲述着历史。《南》片的音乐注入了创作者热爱生命,向
往和平的心愿,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所经受的苦难,表现了中国人民
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与期待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呐喊,跳动音符,撼人心魄,具有东方
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 
    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
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
。 

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获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取自电影版《卧虎藏龙》主题曲:“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龙》的《月光爱人》;“最佳古典音乐”,取自《卧
虎藏龙》的《永恒的誓言》;“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取自谭盾的《易》吉他协奏曲。
 
 



 
http://www.rwabc.com/diqurenwu/diqudanyirenwu.asp?id=15359&people_id=1502&p_name=%CC%B7%B6%DC&a_title=%CC%B7%B6%DC%A3%BA%A1%B6%B5%D8%CD%BC%A1%B7&category_name=%D7%F7%C7%FA%BC%D2abc&p_addr=%BA%FE%C4%CF%CA%A1
谭盾作品音乐会

  谭盾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众
多界限。他已赢得当今最具影响和众望的疙瘩音乐奖项,其中包括戈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
、格莱美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并被美国音乐协会《美国音乐》授予2003“年度最
佳作曲家”。

  作为作曲家,他的新作品不断涌现,而且频繁在世界各地上演。2001年的北京国际音
乐节上,他的“永恒的水” 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以绝对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力
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两年,谭盾将再次带着他的新作品出现在北京的舞台上


  在10月30日的保利剧院,谭盾将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管弦乐戏剧《噢》、琵琶
协奏曲和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地图》。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
路。二十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
。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
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
》、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
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
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
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而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挥家
和乐团及帕尔曼、马友友这样的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
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

  现居纽约的谭盾出生在中国湖南,中华文化特别是楚文化对他的音乐创作影响很深。
他在“文革”期间下乡种田,后又进入京剧团演奏小提琴。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随赵行道、黎英海学习作曲,随李华德学习指挥并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获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在众多
的荣誉和奖项中,谭盾还被聘为1999年美国坦格坞音乐界现代国际艺术节总监,英国伦敦
艺术中心2000年现代艺术节总监,以及现任比利时广播电视交响乐团的多媒体音乐总监。
他为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的音乐手稿被纽
约卡内基音乐厅世界作曲大师手稿廊所收藏,成为享有此殊荣的第一位东方音乐家。

  值得一提的是,谭盾将同大卫·弗兰克尔合作。大卫·弗兰克尔是一位在纽约与柏林
之间穿梭的视觉艺术家。他热衷于声像艺术创作,与众多电影导演、音乐家、艺术家和教
育专家合作。他的作品曾在纽约和巴黎的各艺术馆展出,也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电影节。
《地图》是其与谭盾继《卧虎藏龙协奏曲》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10月31日,您将能够在北京保利剧院欣赏到这首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和其他两
首作品。

谭盾作品音乐会曲目介绍

  由谭盾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他的三首作品:管弦乐戏剧《噢》(为管弦乐队而作)
、协奏曲(为琵琶与弦乐队而作)和《地图》(为大提琴、录像和管弦乐队而作)。该音
乐会又叫“多媒体实验音乐会”,因此会不光好听,还好看。

  管弦乐戏剧《噢》听起来像是一种礼仪音乐,其包含中各种不同的戏剧性的声音色彩
:叫喊,吟咏,低语,敲击,及歌唱等;而谭盾则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能使一个古
典管弦乐团听起来不那么古典? 能使它转递不同的文化含义,乐器和声乐的礼仪活动? 在
中国戏剧和民间的庆祝活动中所用的乐器是一致的,用西方的管弦乐队能行吗? 运用西方
的和声表现原始声音会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竖琴就必需只用竖琴,而古琴就必须只用古琴
,永远地分隔吗?

  据作曲家说,在作品标题中的“噢”代表着“起源” 或“原型”:这是原始的乐曲
,是在其他的所有元素之前的,也是一首保存下去再次利用的作品。

  《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是谭盾于1999年根据他的琵琶和弦乐四重奏《鬼戏》改写的
(1994年)的作品。作品受到中国有4000年传统的家葬礼上 “摊戏” 的启发。谭盾幼年
时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道家葬礼上巫师与过去和未来的鬼魂相互沟通,在大自然和人类
的灵魂之间建立对话。谭盾注意到这种对话产生“不同时代、不同声音世界和不同文化的
新对位法”。最终,这些鬼魂回到地球这不朽的大地。谭盾把摊戏描述为对人类灵性的反
映,这种灵性经常受到都市文化和技术的冲击所埋没。这首协奏曲就是要表达这样一种理
念。

  《地图——寻回消失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应波士顿交响乐团违约的创作
的一部多媒体大提琴协奏曲,全曲共分10个乐章,其中心部分是由摄影机真实记录的湘西
少数民族的乡间音乐,这是谭盾于1999年和2001年两次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集
的原始声像素材。在创作过程中,谭盾将影像中的本土音乐原汁原味地与现场交响乐融为
一体,既完好地保存了本土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又使其在与西方交响乐新的融合中得到升
华。

  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是,在《地图》第五乐章的“飞歌”中,通过音像纪录,谭盾让
图像中的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呼应对歌。股市追说到几年前谭盾在湘西采风
时,遇到一位在此村里以唱情歌——“飞歌”而闻名的苗族姑娘龙仙娥。当谭盾请她唱歌
时,她问谁会与她对歌?谭盾告诉她,大提琴家马友友将在波士顿以琴声与她呼应对唱。
3年后,当《地图》在波士顿举行全球首演时,现场的马友友真地以琴声与录像中的龙仙
娥进行一场琴音对歌。一首原本只是隔山唱送的情歌,却在这一刻、在这个舞台上穿越了
时空的阻隔,超越了文化的界线。2003年8月在湖南电视台和湘西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谭
盾找到了录像中的龙仙娥,并邀请她参加《地图》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亚洲首演。当谭盾
将她介绍给音乐会现场观众时,上千名观众全体起立,为她的到来以及她传奇的“飞歌”
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
欢迎大家常来三湘四水(hunan)版看看

欢迎加入郴州老乡会


※ 修改:·hnyzlgh 于 Apr 27 07:55:22 修改本文·[FROM: 218.9.126.182]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6.18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