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werWang (Paper & Water), 信区: Jiangsu
标  题: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十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3 14:07:26 2005), 站内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十一)
——外向型与乡村工业化

外向型不是外生型。当大江南北都在叫嚣着外向型是区域经济的牛鼻子的时候,已经被明
示的危机又在进一步被掩饰。

江苏跨江临海,东迎上海,北连北京,无论铁路,还是公路,江苏都是中国政治中心和经
济中心连线的必经之地。接引双向的辐射得天独厚,却也注定了江苏温文尔雅不敢突破前
卫大踏步前进的宿命。

除了社队工业异军突起外,江苏向来是马后炮。起码省一级的提倡确实如此。江苏每一步
的发展策略都与中央既定的发展准许紧密相连。乡镇企业作为国营经济的孪生兄弟,于是
,原只在苏锡常露尖的乡镇企业被人为地推广到苏北。中央在看到广东的乡镇企业危机和
浙江的民营经济及股份制改造创造的奇迹后允许集体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改制后,江苏才
敢将乡镇企业股份化、私营化,而且又是运动式的。外向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着重点,
江苏全民上下又在“不惜一切为引资”。墙上长了树,风吹雨打,墙会有危险,树不会有
险情;墙上长了草,风来雨摧,任凭凌辱。大企业战略和外向型经济固然是一个现代社会
的重要特征,但这正如将无数个小舢板用铁链连起来在吨位上超过“里根号”就是航空母
舰一样可笑;就像将整个区域内所有的民众驯化为外来资本雇佣的高级技工就是现代化一
样无言。没有吃通实质的实践往往会南辕北辙。改革的最大悲剧不在于不改,而在于今日
的改革却在为明日的改革制造出更大障碍。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也会如此。

无视外向型经济的意义和价值,埋头苦干,实在不智,对于内生型经济出现困难的当时江
苏更是如此。工业化的潘多拉盒已经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一体化。游离于体系之外的,只能
是自甘孤立的怪胎。像朝鲜一样表面上在建设天堂,其实是构造地狱。但错误地把外向型
理解为引进外资,把本地的发展寄托在外来资本的基础之上,当地人只满足有工可做,有
薪水可拿,虽然事出有因,却会因小失大。

外向型不只是外生型。一个广域的地方改变落后的面貌,如果它以后稀缺的资源,它可以
招来凤凰从而不劳而获、一本万利地收取凤凰蛋。如果它的资源并不独特,对外界缺乏足
够的吸引力或原本就匮乏资源,把精力硬往外向型靠拢,就像在没有石油的地区架平台、
打油井,不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更会挫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最终滋生
自叹不如、破罐子破摔的绝望,从而裹足不前、相对后退。人总是喜欢跟风,而中国人更
喜欢盲目跟风。并不是所有的盲目跟风,看似自杀的行为都会出乎意料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于大多数本不知天高地厚的模仿,形似自杀,实质也是自杀。

改革与开放,从1978年之后的简化汉语的语境中,基本上总是并肩相伴。改革是为了开放
,开放旨在促进改革,尽管全国而言,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绝对荒谬,但具体到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某一时段,淋漓尽致地告别旧体制、颠覆老习惯,确会有出乎意料
的收获。昆山即是如此,与20年前的昆山相比,除了还是党在领导外,,其他的一切都已
经天翻地覆。在1980年代,在几个经济特区之外,发展较好的地方,都在原先的规划中找
不出条文;进入1990年代后,所有农业发展仍是重中之重、欣欣向荣的地区,都难以再被
富裕垂青。市场经济 是自由经济,作为自发的交换运动,必然为人为特征雄厚的计划所把
握不准的。工业成为主宰,大规模的农业退居次席总也难免。即使在现代工业社会到来前
,富甲全国的,除了帝王和类似和坤的将相外,便是以流通为主业的大商巨贾而不是以收
租为家资的地主豪绅。尽管士农工商,商处于末,但在全国而言,处于最末的商总会因为
财富而获得超出说教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商人被咒骂,更多的是处于被嫉
妒。尽管富裕并不一定源于经商,诸如继承或腐败,但认真的不屈不饶地经商却一定会走
向富裕。

无农不存,无贸不活,无工不富。农业是基础,综观改革开放二十年,所有发达的地区都
不是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地区。即使是在温州,雁荡雄美、山水秀丽,平原虽不辽阔,发
展农业的天然条件却得天独厚。不足的仅是,温州人口增长得太快,最终平摊到个人,只
有 0.3亩不到,让人误以为温州自然条件的贫瘠。农业是基础。自发性的经济快速发展都
离不开这一点。苏南如此,珠三角亦是如此,泉厦漳、胶东还是如此。

仅仅有农,氛围显然不能活跃。农业经济始终是封闭经济。从农到农只能是自然经济的无
限循环。工业化时代的美国式大农场经营和日韩式高密度高集约化经营,都并非这样,它
们都来源于从工到农。推动农业从小农到大农,从自给自足到农业产业化,显然不能立足
农业谈农业,这类似“提着自己的头发想飞天”。农业是基础却不是关键。无论农业已有
基础良好的地方,还是一般的地方,整个区域若想富裕,远离农业都是方向,而工业便是
手段。对于农业基础良好的地方“给之艳羡而后活”;对于农业条件恶劣,温饱有虞的地
方,“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从农业走向工业的过程应该与民智开启同步。市场经济的前提是自由的个体。自然发生的
东西永远是最和谐的。农业工业化,即使不能完全如此,起码也应该尽量复原这种过程。
多元化总比一元化活跃;整齐划一的模式始终是个终点,最终万马齐喑;纷繁复杂,虽然
不符合正统的美感,却会生机勃勃,不类似于当下的一统的迷雾却利于千秋万代。

最有前途的农村工业化显然应该由当地人主导的工业化。外来的引资是为了使当地转移的
农民成为廉价的劳工;上级政府的主办,则是希望淳朴的农民就地转化为温顺的工人。两
者都应警惕,特别是前者。一般的劳工和普通的工人,赖以生存的,除了劳力外,就是透
支的生命。更深一点的智慧实在用不上,只要按部就班地简单劳动就即可了。资本总是希
望维持自己的独尊地位。在资本孕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成为资本孕育的地区,否则当
地人只能在外来资本的不断升值中被不断边缘化。当然,并非所有的地区都可能因此而资
本丰富,但大部分地域的天生资质中绝不该缺乏。曾经的徽商、晋商和正在成为过去时的
潮商,都是证明。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所有的白手起家者绝非
天生如此,实乃是环境和自身的不断历练的经历释然。

本地的工业化,苏南和珠三角西首的自发工业化只注重于工业生产和实业制造就已发达,
只是特定时期特定的偶然。过了那个时代,这样的自发工业化就已明日黄花。无贸不活。
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经过浙商群体的演绎已经不再是神话。而浙江经验的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无贸不活”。然而贸决不能孤立,贸可以富一人,富一城,却不能富一地。

商贸的繁华,必然带来制造的活跃。而且商贸不像大工业,所有从事商贸活动的人都不会
仅仅只依靠出卖劳力,嘴皮和脑袋都是要素,于是包括阅历愈练愈丰,成为一个地域的贵
族,类似当年的徽商。温州三个一百万:一百万从事国外贸易,一百万从事国内贸易,一
百万从事组织生产。仅提及温州商人,只是因为约定俗成,温州的工业制品从来未绝,而
且档次还在不断提升。苏南人和费孝通认识到“无工不富”,却没有意识到“无贸不活”
。于是,政府的偏导、民间的大意,实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高的苏南人和江苏人落伍了,
也在全国丧失了应有的尊敬。妙桥和横扇的羊毛扇集散地和生产基地的桂冠只得转手给桐
乡。这还只是缩影。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链条甚至还延伸到南通建筑铁军在全国地位的
下滑:企业大了为什么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却不足了?……这也与森达的孤独和爱特福
的寂寞互为因果。在浙江,一个地区拥有响彻全国的名牌背后也还会有无数个自家兄弟,
而在江苏往往却只有一家,像个独生子女。情感上的孤单影只影响到了经营上的热情,往
往是常态。

外向型经济于是也有了两个极端,温州的内生外走型和苏州的外引外生型。也有了浙江在
上海起码有5万投资企业,而江苏只有1万家。在外地浙江商人、温州商人名头震天动地;
而江苏商人、苏州商人却声音颤微。当年无锡商人的至上荣耀并不仅局限于无锡,在无锡
成为中国五大工业名城的同时,荣氏到了上海,而周朴园也到了唐山。

(待续)


欢迎访问churchy的blog -- [飞嘘视野]
尊重原创,用心书写,以诚交友,一以贯之 
域名 http://churchy.blog@bbs.nju.edu.cn/


--
欢迎光临churchy的blog!
域名 http://churchy.blog@bbs.nju.edu.cn/
尊重原创,以心交友,一以贯之。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18.94.0.6]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55.129]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4.63]
※ 修改:·PowerWang 于 Jan  3 14:44:34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24.2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