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werWang (Paper & Water), 信区: Jiangsu
标  题: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十五)——南京突围(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3 14:30:57 2005), 转信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十五) 
——南京突围(3) 

地利和交通优势再造 

城市如同个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长相,不同的血统,也由此有不同的性格,体现出不 
同的气质。长相可以整容,而血缘不可更改;性格可以塑造,而气质源于天然。一座健康 
的城市如同一个健康的人。一定的身高对应相应的体重才算匀称;一定的身份对应相应的 
言行方算和谐。胖了则肥,瘦了则虚;过了则僭越,不及则浪费。在同一个档次里,不在 
于片面的最多,而在于最佳。 

南京,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特别是在地利和交通上。 

地理是背景,所有的成功者成功的理由都不可能只归结为一点,地理的布局直接决定了一 
个城市的未来。沙漠中可以有一个“楼兰”,却注定不可能有“长安”。幸与不幸,自由 
后人或垂泪或欣慰。南京的幸运首先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南京辉煌的历史源于此,南京阴 
迷的历史也由于此。唠叨几句无可非议,而一味责怪则会愈加暴露无知和浅薄。长江、钟 
山、十里秦淮、玄武湖、吴头楚尾、南北交汇,的确是福气。稍不白痴的强盗不会洗劫衣 
不蔽体的赤贫人家,同样遭受“劫富济贫”口号的高明强盗抢劫的人家也绝对不会只是普 
通人家。因为遭劫是由于富庶,为何富庶离不开地利因素。城市的地利如同人的基因,起 
码在目前,我们无法选择。 

基因决定不了全部,但却预示了未来。首当其冲便是南京的交通优势。长江是南京的父亲 
,那么秦淮河就是南京的母亲。长江有无数个同父异母的子女,然而南京只有一个,因为 
秦淮河沾有秦始皇的帝风,也用“淮”字紧密地连起中原,虽然“金陵”的楚王埋金的典 
故造就了它的阴郁,但“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足以平衡了一切。于是,地利引来了 
天时,而天时汇聚了人和。身居江南,却说官话;地处东吴,却不讲吴语;归籍华夏,却 
有吴韵越风;依托长江,西引苗楚;借凭洋海,南领闽粤。很多时候,拼命的努力往往比 
不上坐手渔利。运河的南北贯通,南京不是最大的不劳而获却受益菲浅。隋唐的江都繁嚣 
议事,可南唐替代了十国的吴后还是把国都迁至已几乎沦为废墟的南陈故都。这已不再是 
地利之虑,而是交通之虞。南京的南唐或许驾驭不了定都临安的吴越,却能遥控赣乡,从 
而顺利地西灭长沙的楚,东亡福建的闽。而这全源于长江。这是五代的南国史,南京的交 
通要镇地位日渐其形。而后江西人王安石安家城东的半山,洪天王、曾文正眷顾南京,周 
树人兄弟求学南京,皖人朱元璋、粤人孙逸仙、浙人蒋中正定都南京,……抛开南京的交 
通因素和优势却寻求原因总难以圆满。近代津浦铁路、沪宁铁路的贯通以及后来通过更令 
南京人和江苏人骄傲的长江大桥而成就的京沪线,南京港的内河第一大港的地位等更是让 
南京的交通优越无可置疑。 

南京是个城市。城市不是乡村,城市的特征是集聚。集中聚住也罢,聚集资源也好。这注 
定了城市的流动性。现代文明的诞生,便是脱胎于乡村的城市反噬乡村;现代文明的光大 
便是这个过程的蔓延。早期的城市只有单向流动,人口从乡村集中到城市。而一个成熟时 
期的城市人口流动不仅双向而且多向,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区到郊区,从外地到本地,从 
本地到本地。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得到了增长,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产生了进步。而无 
论招商引智的引进来还是经商求学的走出去,都离不开交通。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加快流 
通的频率而且增加效率,最终凸现的是财富的发酵和影响的膨胀。南京要想成为国际性的 
制造业基地,港口吞吐和机场布局必须关注;南京要想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铁路和公 
路建设必须完善;南京要想成为最佳人居城市,公交系统和城市道路建设及车辆控制必须 
未雨绸缪……。 

成就当然有,除了南京周边的高速公路布局日渐完备外,其它的不足仍很明显。再怎么大 
声呐喊要加快江北新市区的发展,与禄口机场的距离之差总是在抵消它的正效应,促其愈 
益的边缘化。再怎么拓宽街道,不加控制的私人汽车拥有量拥挤了道路也增加了出行的危 
险。大张旗鼓的地铁建设在破坏了多少人的生财之道,增加了多少不阳光的收入后,会不 
会又给未来的市政建设背上沉重的亏耗负担,无人可以得知。 

西安到南京,南京到启东的铁路修建为何引发不出宁杭铁路、沿江铁路、宁淮铁路的修建 
?宁杭铁路将直接连结长三角的两极,结果不仅会促进沪宁杭的两翼格局转变为三角格局 
,而且将会直接把越人的民营经济活力向北疏导,不仅利于男竟也有益于全国,特别是安 
徽;沿江铁路将长三角的活力直接向西引导,唤醒武汉,拉动长江长江客运、人气乃至货 
运,直至重庆、成都;宁淮铁路(南京——淮安)通过沂淮(新沂——淮安)和在建的胶 
新铁路(青岛胶州——江苏新沂),使南京直连临沂、青岛、烟台、威海乃至大连,也间 
接连起连云港、日照,不仅加强南京在省内的经济重镇地位,而且会放大南京的华东地区 
经济副中心的地位,并最终使之难以撼动。可惜的是,真正关注这种变故的太少。 

南京要想摆脱面向上海的自卑,面对苏州、无锡的嫉妒,面对杭州、宁波的自负,重视南 

京的地利,提升南京的交通枢纽价值,将是一条不会寅吃卯粮的捷径。而南京的经济、文 
化、教育、科技、卫生乃至政治地位都将因之而大大得益。 

待续 

草于2003年11月11日“光棍节”,录入于2003年11月16日 


--
http://bbs.hit.edu.cn/bbscon.php?board=Pic_Talk&id=30251&ap=299.jpg

                                  江苏版欢迎您的光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4.2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