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werWang (Paper & Water), 信区: Jiangsu
标 题: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廿四)——小岗、华西、上园(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3 14:34:26 2005), 转信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廿四)
——小岗、华西、上园:中国三种类型的成功村庄(上)
从1960年代以来,华西一直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标兵,从合作化、大跃进
、农业学大寨、兴办社队工业、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再到改制民营化,华西都是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首先飘扬在江阴,接着便很快代表江苏飘向全国。华西村的成功与其说是华西村
民的,不如说是华西吴仁宝的;与其说是吴仁宝的,不如说是一种需要用先进典型不断激
励人心的体制的。没有这种体制,没有吴仁宝,或许有华西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但未必会
有名扬中外的“华西村”这个典型。不用怀疑,在无数个指望依靠集体组织实践共同富裕
理想的中国村庄中,华西无疑是最成功的,但这种成功来得很侥幸;华西是苏南能人经济
的典范,但这种典范更适合用来表彰而缺乏广泛推广的示范价值。它在全国的出现是偶然
的,它的成功首先得归功于其领军人物,其次在于这类人物的这种行为符合了传统国家机
器的价值理念并吻合了这种理念革新的步伐从而占尽了村组织之外的诸多资源。而在此之
外,村庄里具体是些什么样的村民,村民的积极性如何得到了发挥,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华西类成功的村庄本质上是大海里依靠洋流和海风前进的帆船,本身并不带动力,即使具
备动力也是人力划桨,在船大洋阔后,已经可有可无了,因而,聪明的掌舵者只要把“帆
”做的足够大,然后用高超的技艺把握风候和流向,适当出点风头,但不要过分地自以为
是,那么依靠先前积累的实业规模和名声资源,即便不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般的激畅人
心,也能轻轻松松一路坦荡地向前行。在这个方面,吴仁宝这个弄潮者的确值得敬佩和赞
赏。他的确有着过人之处。而先前曾做得更好的禹作敏却因张弛无度而被认定为无法无天
,结果没有自身原配动力的“逆潮顶流”迎来的只能是船歪人翻的结局。直到今天,华西
依然离不开吴仁宝,华西村“御定”的掌门人吴协恩能否成为称职的“仁宝二世”,现在
下任何结论都尚嫌太早。
在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中国村庄中,到目前为止,华西成就无疑仍是最为卓越的,
尽管这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兵,但这个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方向。另一类典型
的小岗村,原本就不信任集体,所以才要包干到户。曾经并不亚于华西村的大邱庄也因领
头雁的得意忘形而阴沟里翻船。史来贺的刘庄地理上太过于偏僻,南街村太“土”,太“
左”,镇江的龙山和烟台的南山或昙花一现或缺乏渊源。村庄始终是前工业文明的依托,
因而,以村级组织为单位的前行,即便取得了物质上的丰硕成就,也始终只是放大了的农
村,徒有工业文明的外在形式,而缺乏工业文明的内在精髓,更勿提后现代的诸多要素了
。
作为行政体与作为经济体不同,在行政实体中,需要个人的独立,而在经济实体中则恰恰
相反,行政实体强调的是公平,而在经济实体中则注重效率。行政实体中每个人的人格必
须平等,而在经济实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要求肯定会有所差别;没有民主和平等,行
政实体不可能保证长期的公正,没有集权和差别,经济实体难以确保丰厚的资本收益。行
政实体期求的是安居乐业,而经济实体追求的是最大利润。全民经济挂帅,集体经济占主
导的时代抑或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实体行政化,也就是企业办社会,企业中的职工医院、
子弟学校比比皆是;而行政实体经济化,乡镇行政区变人民公社,因为区域太大,普遍失
败,而村组(行政村、自然村)因为较小,而有所成功,特别是早期农耕基础条件相对优
越的地方更是如此。于是,行政实体经济化在经济实体行政化后又一次成为中国社会进步
和经济发展一个囊肿和息肉,未必致命,却有说不清的危险。华西村是这个潮流中曾经的
佼佼者和现在的幸存者。但这本质只是过渡的形式,华西类村庄面临着转向。
严格说来,行政村或有组织的自然村,并不能算一级行政区,但中国的实际却使它具备了
诸多一级行政区的特征,即便不是,也是微缩的一级行政区或亚行政区。或许行政村组的
前身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外型上不似一级行政区,而更似一个企业,但随后的包产到户、
分田到户的改制使农村基层组织得以还原,行政村组取代了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事实上
又一次地还原了农村基层基本的组织状态,如同再先前的保甲制度。于是,在这一过程中
,在大部分行政实体恢复行政性的情况下,少数不遵守这一规则的地方就抢占了一个空隙
,这个空隙事实上就是一个机会。华西跳过了分田到户这一环节,其实质是大家在扭转行
政实体经济化的背景下,维护并加深这一重合的地方就取得了反衬的优势。跟华西一类的
村企合一的乡村同样如此。这不难理解,小岗为什么光芒耀眼,一年顶上三、四年的收成
只是表象,更大的促因在于它在死气沉沉的农村因百里挑一、万中唯一而带来强烈反差而
具备了更上级造势的需求。华西村的成功尽管与其路径相反、表现不一,但本质相同。在
“别人随‘大流’”时,你屹立不动;在大家普遍不作为时,你率先行动:不论行为的实
质,但就这个因反差而带来的机会收益就已无穷。
小岗出名了,但小岗是一时冲动下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偶然因素太多,且小岗的光荣
更多的是万里等改革开明派宣传出来的,小岗人包产到户,从内在动机和外在形式上都与
高尚无缘,而且随后小岗人发展经济的举动式威和实绩平平又证明了小岗缺乏或华西吴仁
宝型的村企合一的能人或上园南存辉、胡成中型那样纯粹经营的能人。这注定了小岗是天
空中的流星,今后只有通过记载下来的已成改革象征的“照片”来回味改革艰辛的用途。
在大家都不动时,你动,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实在憋不住、忍受不下了,小岗如此:那只需
要冲动,甚至连勇气都不需要。
而华西则不一样。在洪流滚滚而来时,坚持屹立不动,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包
产到户、包干到户盛行全国、效果明显时,尚且观望的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已屡受批
评后,明白已失去第一先机的华西村坚持不分田到户,足以证明了华西村和吴仁宝的确具
有与众不同的禀赋,这一潜质一旦被证明了后,华西村不同凡响的成功便已顺理成章了。
联想到,吴仁宝在1970年代曾作为极“左”文革时期江阴县委书记的经历,更不能不佩服
吴仁宝掌舵的能耐,不短见,不因一时的风向而改变认定的方向,搜索时机,不断冒尖,
这才是华西村最大的财富,也是当年各地学习华西最该学的着眼点。尽管华西类村庄在整
个中国的出现偶然性因素极大,但只要有了吴仁宝或吴仁宝型的乡村精英,华西村的成功
已经成了必然。
然而,行政实体经济实体化乃至重合,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在规模不大时,尚可如意;
可当经济实体的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后,问题也就会接踵而至。1990年代以后的吴仁宝已
步入晚年,这时吴仁宝的华西延续着先前成功的惯性在苏南乡镇企业恶性扩张的过程中,
华西不仅在外在规模上没有落伍,而且在内在质量上依旧领先。即使剔除华西争取到的诸
多非经济因素的加分,华西在苏南这个大背景下仍不能堪称苏南模式终结前的问题焦点。
在物极必反前,通常都有回光返照。但这不能掩盖华西问题的严峻程度。树了一个模拟“
君临天下”气势的华西金塔,造了一片向往“小国寡民”生活情景的农民别墅,充分体现
出了吴仁宝骨子里的小农思想,也及早地预示了华西村行政实体经济实体化在未来的穷途
末路,尽管内外的惯性还可以让华西村有足够苛延残喘的机会。
到了1990年代初,华西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就已经使华西不得不从村外大量引入劳动力了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华西村及企业中实际就客观存在了华西村人与非华西村人的对立,
前者主导着并在事实上“奴役”着后者。行政实体经济实体化在实践上已经走到了它理论
预设的背面。干着同样的活,操着同样的心思,付出同样的汗水,但仅因为出身而就产生
悬殊的收入分配差距,即使华西村民这种所得不能马上兑换成现金,这也不仅违背了按劳
分配的原则,而且违反了市场经济公正的原则。华西兼并了周边村庄后,问题不减而重。
但这还并不致命。更致命的在于华西村人不仅不愿意走离华西这个依托去独自创业,而且
村及集团还通过经济手段严格限死了这种创业,就连外来民工也被用有形的条例无形地被
捆绑上华西这条并不牢固的大船。华西村民集体财富看似很大,但只是“看上去很美”,
现实中每个村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并不丰厚。华西的外貌相对比较整洁而实质却暮气沉沉。
华西是一艘大船,吨位再大,因规模边际递减的效应也会有限,一旦不幸碰上了撞沉“泰
坦尼克”号那般大小的冰山,华西村的前景如何,则就难以预料或不便预料了。在今年年
初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中的评比颁奖中,先前一向默默无闻的位于浙江柳市的上园村
竟与总产值超过105亿元的华西一并入选,就已经隐晦地点出了华西模式的未来问题。跟华
西比起来,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上园村集体并没有什么特别炫耀的地方,全村净资产只有3.
55亿元,但更具特色的在于上园村人兴办的企业。以集体名义拥有的华西村的资产和实业
差不多就是华西村人总共拥有的实业和资产,而上园则远远不是,仅上园村南存辉创办的
正泰集团(2003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和胡成中的德力西集团(2003年销售额达到86亿元
)的销售总额就已远远超过了华西村的,这预示着曾作为中国乡村进取典范的“华西时代
”的不再将是早晚的事。小小的上园只有350户,村民创办的企业仅股份合作制企业就有8
0家,中外合资企业15家,出口创汇企业22家,家庭作坊式工商业户200多户。依托良好的
村民创业基础,村级资产也加速膨胀,2002年,村级集体经济税后利润分红收入达1067万
元,富裕起来的上园村集体每年向每个村民发放口粮款2800元,60岁以上老人另外每月还
发给工资60元。扣除上百家村民创办企业利润和年终分配,村民人均收入还有26500元,特
别是人均收入这一项远超过政府统计公布的华西村数据。先前所得表彰几乎未超过温州且
绝大部分只限于乐清甚至柳市镇的上园这一次一举跃迁为与华西并列的全国性“十佳小康
村”之一,不仅仅因为搭上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顺风流,在其背后有的是扎实的实力。
(待续)
草于2004年4月2日晚10:15—3日凌晨0:21,录入于4日晚
--
http://bbs.hit.edu.cn/bbscon.php?board=Pic_Talk&id=30251&ap=299.jpg
江苏版欢迎您的光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4.20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