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werWang (Paper & Water), 信区: Jiangsu
标 题: 风云江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3 14:40:14 2005), 转信
江苏沉浮启示录引言
在中国众多省份中选出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样本省份,江苏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体现于历史中,也表现在现实中。行政上的分分合合,文化上的南北兼汇,经济上的层次分明,加上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蓬勃的发展现状,江苏具有兼容并包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堪称微缩的中国。
回顾一个成功地区的发展轨迹,思忖经验教训,不仅对于该地区,而且对于以其为榜样的欠发达地区,甚至对于处于竞争关系的与之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发达地区,它的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江苏,于是不是偶然。
改革开放后,广东和浙江的发展具有的示范意义丝毫不亚于江苏。前者的外向型经济积累存量至今仍在遥遥领先,后者的民营经济和富裕程度一直为外省艳羡不已。但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广东拥有的政策倾斜和在浙江普遍出现的假冒伪劣,却大大削弱了二者应有的声誉和口碑。对比之下,江苏的典范意义就更显突出。江苏没有得到过明显的政策扶持,也很少有张胆的投机钻营,江苏先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富裕了农民,后因境外资本蜂涌而入刷新了城市。而所有的一切依靠的无非是当地人民和政府不辞劳苦的努力和极尽所能的创新。
在全面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广东崛起和浙江兴盛的条件都不再可能轻易复写。指望外人的扶持和捕捉政策的漏洞来突飞猛进的发达,不仅在学理上已经站不稳,而且在实际中也会行不动。于是,江苏沉浮的意义就愈加显得突出。
改革以后,成功推进工业化的地区发展的关键无不是因为民间活力得到了适当的释放,民间能量得到充分的涌流。包括外向型特征明显的早期珠江模式和晋江模式都是如此,更甭提苏南和温州了。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停滞多少是由于违背了这一规律?990年代中后期,苏南模式的滑落便是因为在90年代初期曾无意中偏离了这一点。今天,再造苏南的辉煌,吸引滚滚而来的外资是个凭借,却不应是根本。盲目追求外资引入的多和GDP的大最终必将跌入舍本逐末的圈套。
杭州湾大桥兴建、洋口港启动、上海173计划和虹桥机场航班东迁、甬绍嘉等地咄咄逼人的引资反省和行动、与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风马牛不相及的台州加入长三角市长联席会议,等等,加大了长三角成为世界工厂的砝码,也给江苏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变数。长三角南翼制造业的壮大不是坏事,但制造业中心的南移却不是好事。它意味着北翼实力的相对下降,这不仅是江苏的耻辱,也不利于整个中国的协调发展,最终也无益于整个南翼的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特殊的地理态势和各地实情客观使然。
于公于私,急切都不自由自主地写在了各地政府官员和当地精英的脸上。苏南当年得以迅速工业化傍靠的是乡镇企业,苏南走出滑落依托的是筑巢引凤。作为同在一省相对落后的苏北,向苏南学习原本无可厚非,可学习不该是无视自身相对优势的亦步亦趋,这最终只能是邯郸学步。苏北落后固然有历史因素,但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是个重要原因。僧多粥少,在引资大战越来越激烈和自身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相对衰微的情况下,苏南内部原先就存在的激烈竞争以及周边某些中心城市并不高明的胡搅蛮缠,将会使原本不是很糟糕的竞争变成恶性争抢。这种一损俱损的情形最终的损伤同样不会局限于江苏省内。
可喜的是,“两个率先”的提出,鼓励民营资本的措施,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沿东陇海线工业带建设,奋进中的江苏人正在以实际行动打消人们的顾虑。连一向以过分稳重著称的南京也开始正视不足、大刀阔斧。这无疑表明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发达地区磨拳擦掌、再接再厉,落后地区也卧薪尝胆、百折不挠,优势再造和挖潜增效在江苏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和共识。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更何况一个省呢?
--
http://bbs.hit.edu.cn/bbscon.php?board=Pic_Talk&id=30251&ap=299.jpg
江苏版欢迎您的光临!
※ 修改:·PowerWang 于 Jan 3 15:09:05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24.208]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4.20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