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akorlder (huwentian), 信区: Jiangxi
标  题: 谁来拯救鄱阳脱胎漆器工艺(转)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Jan 25 10:50:53 2007)

有关资料 
脱胎漆器是中国民间著名的工艺品之一。因其制法是在模型(分木胎、泥胎两种)上用夏
布或绸料及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上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
十几道工序而成,故名脱胎漆器。脱胎漆器的主要品种有瓶、盘、盒、文具、围屏等。特
点是轻巧美观,色泽光亮,不怕水浸,能耐高温、耐腐蚀。 
波阳漆器工艺源远流长波阳原名鄱阳,因地处鄱阳湖畔,水运发达,也因而汇集了南北商
贾东西艺人,一些民间工艺也在良好的土壤中不断勃发成熟,蕴育出“脱胎漆器”这一民
间工艺中的奇葩。 
在历经了一代代艺匠的实践探索后,以为寺庙贴金绘屏漆匾为主的漆器工业终于在晚清时
期形成一种独特配方、秘不外传的成漆全手工操作的民间工艺———脱胎漆器工艺。 
1915年,鄱阳漆画工艺第六代传人张席珍精心制作了一对脱胎漆器帽筒,没想到,被返乡
省亲的史姓官吏软磨硬缠以高价购走。事后才知道这位官员是为了把这两件精工制作的工
艺珍品作为“大中国”的工艺品送到了世界工商博览会上参加评展,竟然得了个四等奖。
获奖归来,这位官吏再度返乡,将获奖证书亲手交到张席珍老人手上。此时的张席珍老人
哪里知道这本证书的分量,这一民间工艺第一次亮相世界。 
得益于“名牌”效应,波阳脱胎漆器工艺一夜间声名远播。漆器艺人和他们所制作的工艺
品一样身价倍增。波阳脱胎漆器这一民间工艺从此流传下来。百年工艺创造无数辉煌新中
国成立后,波阳脱胎漆器这一古老工艺得以焕发青春。1956年,波阳县近三十名漆器艺人
组成油漆合作社,逐渐发展形成“波阳县脱胎漆器厂”。1961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建造工
程进入尾声,按照设计要求,大会堂江西厅内部各类匾额、吊屏、屏风等一律由漆雕工艺
完成。江西省政府为此对外进行招标。波阳脱胎漆器厂一举夺标。波阳脱胎漆器就这样走
进了人民大会堂。上个世纪70年代后,波阳脱胎漆器在评展会上连连得奖。1980年在重庆
工艺品评比会上,脱胎漆器“奔马瓶”荣获优秀制作、设计奖。1981年获江西省新工艺二
等奖。1982年获江西省工艺品优质奖,同年获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1985年获全国工艺优
胜奖。波阳脱胎漆器也由此远销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美国和前苏联、西欧等二十
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2年,该厂制作的脱胎漆器“大肚瓶”,被美国一家灯具公司作为专利灯座。1986年,
由波阳脱胎漆器厂为湖南省荆州博物馆制作93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漆壁画“火中凤凰”,
在北京、香港展出时获得高度评价,并由该馆永久珍藏。百年工艺陷入绝境1995年10月31
日,波阳漆器厂突遭一场意外之灾。大火无情地吞噬了波阳脱胎漆器厂的厂房,也吞噬了
自明清以来历代师傅用心血浇制而成的上千件艺术珍品。有些藏品已是绝品,即使复制也
难得其韵。火灾过后的脱胎漆器厂一蹶不振,厂房没了,设备原材料没了,流动资金也没
有了,只剩下二百多名自动下岗的工艺技师。从此,这些技师各奔东西,自寻出路去了。
脱胎漆器工艺这五六年间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一把火烧掉了波阳漆器工艺艺匠们的梦想,望着一片废墟的厂房,一批已近暮年的工艺师
们发自内心地呼吁:拯救波阳脱胎漆器吧! 
老工艺师陈长寿等人担忧这百年工艺失传于他们之手,便责无旁贷地牵头组建了“金城脱
胎漆器厂”,无奈苦于缺乏资金,只在原厂址搭建了两间低矮的平房,几块门板当作工作
台,工作条件极差。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陈长寿等人只能接些零星业务,许多大的订单
吃不下,只得推掉,这一现实不能不令他们痛苦万分。更令陈长寿担忧的是,像他一样的
工艺师傅如今年龄最轻的也已届古稀,如若脱胎漆器在波阳不能发展,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 
波阳脱胎漆器工艺的遭遇引起波阳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他们已将此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
一项重点推介项目,波阳脱胎漆器厂的老工艺师们正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期待着他们有
用武之地。文/图彭勇记者杜王景瑛艾世民 
(江南都市报)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5.17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