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ST (投递员), 信区: Jiangxi
标 题: 江西民俗风情之----宋城文化(宋城赣州旅游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24 22:17:35 2007), 转信
赣州城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章、贡两江在城下汇合成赣江,是赣江源头第一城。因为这里保留有众多的宋代文物古迹,所以有“宋代历史博物馆”之誉,因此又称为宋城赣州。1993年11月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面积约3.05平方公里,加上后来拓展的城区及新城区约24平方公里,人口共约40万。
赣州历史悠久,先秦时期为越民族。秦始皇为南定百越,开辟了一条从长江——鄱阳湖——赣江——章江——浈江——北江——珠江的通道,从秦到唐的1000多年,这条通道在军事上直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高祖六年(公无前201年),派大将灌婴平定赣南,在赣江上游设立赣县(又名赣州,在今蟠龙镇一带),属九江郡,在章、贡两江间修筑了赣州郡城。从此赣州城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开皇九年(1589年)改为虔州。南宋绍兴23年(1153年),朝廷认为虔州农民起义不断,是因为虔州的“虔”字带“虎”字头,有虔杀之义,所以取章贡合流之义改名赣州。明清时期,赣州为府治,民国废州府,赣州属江西省,为民国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解放后设赣州市,1999年7月1日随撤地设市改为章贡区。 宋代赣州,是古代赣州最繁荣时期。这时江机经济的发展超过了黄河流域。由于西域丝绸之路受阻,中国对外贸易的通商渠道改走水上丝绸之路,即经赣州——大余越梅关古驿道过广东南海。这时,赣州城就为长江、珠江、闽江三大流域的交通枢纽,是全国兴盛繁荣的三十名城之一,赣州城规模和格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也基本完善。八境台、古城墙、福寿沟;精品有通天岩石窟。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设施,现在保存较好的有西安、南京、平遥、荆州、赣州,但大多是明以后的。明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此,全国兴起城墙热,包括万里长城都是这时改为砖墙的。只有赣州是全国唯一的宋代砖城墙,保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城砖”,有记时的、记地名的、记人名的,共有500多种不同内容,在全国城墙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如同一部史书,记载着古城的兴衰历史。
福寿沟,北宋熙宁年间虔州知军刘彝根据水力学原理修建。有福沟和寿沟二个排水系统,并建有十二水窗,以防洪水时江水倒灌。福寿沟全长共12公里,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900多年来一直为赣州市民服务。
通天岩石窟,有江南第一石窟艺术宝库之称。此外赣州古迹还有八境台、拜将台、郁孤台、文庙、七里镇古瓷窑、舍利塔、古浮桥、灶儿巷、南市街等等。过去曾有一段顺口溜描写赣州的风景名胜:“三山五岭八个台,十个铜钱买得来”。可惜三山已不复存在,五岭只剩田螺岭,八个台只剩前面说到的三个台了。
赣州城因为风景秀丽,城廓壮观,古迹众多,楼台雅致,再加之闽粤之要冲,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名士政要,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佳话。如:八境台与苏东坡,郁孤台与辛弃疾,龟角尾与文天祥,浮桥与江洪迈,通天岩与阳孝本、王阳明,濂溪书院与周敦颐、程颐、程颢等等。1939年到1945年元月,蒋经国先生曾在赣州任国民党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他在赣州推行“赣南新政”,提出“三禁”、“五有”的主张,即“禁赌、禁烟、禁娼”,“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人人有书读”,倡导“新生活”运动。他还在东郊虎岗兴办了“中华儿童新村”,收留了一些因日本侵略流离失所的儿童。他在赣州的一些旧居旧址,至今仍保留完好,其中花园塘1呈官邸、虎岗中华儿童新村,已修缮供游人参观。
目前赣州古城的风貌依然保留,新城区日新月异。赣州在搞好古城区保护的同时,正在着手建设新城区,力争到2010年,把赣州建设成为赣、闽、粤、湘边区的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较全、幅射能力较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中心。相信赣州的明天会更好。
稿件来源:赣州市章贡区政府网站
--
╰─╯ 每到晚上 猫头鹰就在树上挂满星星 .ヘ★
() ( ╮) 并且用它圆圆的脸假扮月亮 ╲ .
╲ . ( ) ★ 〆\.
()╲ │﹀﹀│ . 女孩始终以为森林夜晚美丽灿烂
★╰─㏄㏄へ﹀╯ 却从不知道 黑暗中
\ww/ " 猫头鹰一直如影随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