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ST (投递员), 信区: Jiangxi
标  题: 江西民俗风情之----婺源民俗风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24 22:20:23 2007), 转信

【 徽州文化 】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时间:1121年至1911年 
  地域:原徽州府所辖的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 
  形成:徽州文化历史悠远,其源头可溯到商周时期,在长达数千年的渐进深化中,它经历了远古文化,山越文化、新安文化几个阶段。今天所说的徽州文化,主要是指南宋以来,元、明、清之际,昌盛一时的徽州地域文化。 
  内容:徽州文化包含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工艺、徽派刻书、徽州文献、徽州历史档案、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菜肴。 
  成就:徽州文化 同敦煌学、藏学一样已成为国内、外学界所瞩目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显学之一。 
婺源怎属有徽文化:婺源唐至五代隶属歙州,宋属徽州新安郡,元属徽州路,明清皆隶属徽州府,  1936年蒋介石剿共方便从安徽划入江西,1947年胡适等提出返皖运动又划回安徽,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当时婺源属是江西第四野战军解放区再次划归江西至今。因此婺源文化是徽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婺源徽文化主要表现在:徽派建筑、祠堂文化、水口文化、村落文化、徽商文化、程朱理学、民俗文化、徽州菜肴、砚文化(又称歙砚)、历史名人、徽剧等方面。(来自婺源县旅游网)


【 姓氏探源 】

婺源江姓
  婺源县姓氏中,有的姓氏并非同宗同脉,如江姓就有萧江氏和济阳江氏。 
萧江江氏 《兰陵萧江宗谱》载,萧江氏原为萧姓,西汉丞相萧何之后裔。江祯,唐相国萧遘次子。初荐丹阳令,后任护军兵马使。僖宗广明(公元880年),协助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骈讨伐黄巢起义军,逐至宣(州)、歙(州),因有功,敕封柱国上将军。唐亡,江祯与李氏宗室谋兴复唐业,不克,渡江易姓,避居歙县黄墩,始有萧江之称。天复壬戌(公元902年),二世祖江董(江祯之长子)迁婺源皋径(今大畈镇水路村),为婺源萧江始祖。宋元丰己未(1079年),曾任进贤县尉的八世祖江敌,迁居江湾。此后子孙日繁,代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共出过进士46人。
   济阳江氏 《济阳江氏统谱》载,伯益佐舜有功,季子元仲受封于江国,因国为姓,春秋时废江国为济阳,故为"济阳江"。唐光启丁未(公元887年),二十八世祖江尚质(歙州护军兵马使),由金陵迁歙县黄墩。尚质之子洪,于天复癸亥(公元903年)迁婺源谢坑(今段莘乡江村)。
   两"江"集居村落在婺源有58个。萧江主要有江湾、占坑、龙尾、梅林等;济阳江有上晓起、清华花园等。(来自婺源县旅游网) 
                   

【岁时习俗 】

正月 
  初一是新年,凌晨开大门,放鞭炮后,要焚香烧钱,祭拜四方,接着给长辈拜年;早餐叫"利市",意为新的一年开始,百事大吉大利,先喝茶,厅堂的桌上摆一桌盒,内装有各色干果、糕点、糖 果,其中板栗、柿饼(或柿干)是不能少的(栗、柿与利市谐音),边喝茶,边吃栗、柿等果点,接下来吃"四角开"(即粽子,婺源的粽子包有四角,吃粽子要打开四角,寓意四处都吃得开),糯米蛋糕,红茶蛋、桂园、红枣等园形、红色、象征吉利的食品;中餐多为吃面条,涵有颜面,人长寿之意。这一天,逢人讲话,要相互祝福,只能说好话,吉利的话,不能讲粗话、脏话;家中忌用刀、剪等凶物,以求平安;不能扫地和朝外倒水,以免走了财气。初二日天始走亲访友、拜年送礼,这项活动可持续到一、二个月之久,民间有"拜年拜到三月三"的说法。初三日,凡有读书子弟的,这一天都要研墨写字,俗称开笔利市。初五请财神,祈求赵公元帅护祐财运享通。初七为人日,要祭拜祖宗,求一家平安;给新婚亲朋送红烛、饼、红枣、蛋,意为"添灯(丁)",祝早生贵子。立春日家家盆栽青菜、天竺,大门上贴"迎春接福"四字;还要备干鱼、肉、蒸饭蒸菜,点香烧纸,鸣放鞭炮,名之曰"献春"。十三日晚上迎灯,十五元宵闹灯,十八日晚圆灯。
  二月 
  春分前后的春社日,家家都要献社。一族之人,男丁都要聚集祠堂或祖墓前祭拜祖先,称春祭;"新坟三年社",长辈去世不满三年的,每年的社日子孙要去坟扫墓。旧习,这一天,是女孩穿耳朵的日子。  三月 
  清明日挂钱扫墓。清明前一、二日,家家做"清明粿"(野艾、米粉做皮,包菜馅)。清明日家家吃果。婺源土语,清明、聪明音近似,故有"多吃聪明果,人会更聪明"之说;又因过去清明果一年只吃一次,年长几岁的,又有"多吃了几年清明果"之谓。
  五月 
  端午节叫端阳,家家户户门上,要插菖莆嶄艾,家中燃烧苍术、白芷,薰蚊驱蝎,并清扫室内卫生,有条件的,还以雄黄酒消毒。婺源人端午节不吃粽子,早饭吃一种类似发糕但却是用米粉浆做的气糕,咸鸭蛋、大蒜子、面条,中午祭拜祖宗,合家吃端午饭,喝雄黄酒。
  六月 
  六月六为洗晒日。晴天,家家户户挂晒所有衣物,读书之人晒书,据说这一天晒了书就不会虫蛀、发霉。
  七月 
  十五日为鬼节。此时新米已上市,家家用新米拌油茶果壳灰汁做"灰汁果或油煎果,蒸菜蒸肉蒸饭祭拜祖宗和土地神"。
  八月 
  十五日中秋节,节庆食品有月饼、雪梨、塘鱼(即草鱼,婺源民俗中秋吃塘鱼,谓中秋的塘鱼头脑髓最满,吃了最补;婺源礼俗敬客人吃鱼头,是把最补、最好的东西敬客人),杀猪宰鸡。节庆活动一是舞龙,伴有花船、马灯,敲锣打鼓舞遍全村;二是赏月,舞龙之后,浩月当空,全家人团聚在明月之下,边吃月饼、水果,边赏月,其乐融融。
  九月 
  九月九日重阳节,要喝重阳酒。文人墨客相邀,游寺庙、览名胜,谓之重阳登高。
  十月 
  十五日月半,家家用糯米舂麻果,晚上焚烧香纸,内祭祖先,外祭鬼魂。
  十一月 
  冬至为祭祀日,旧称冬祭,家祭祖先,族祭祖宗。有修理坟茔之事,须于此日动工破土;养有耕牛之农户,于此日舂麻果喂牛,使耕牛增强体质,便于过冬。
  十二月 
  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民间称灶神为一家之主,"上天奏善事,下地保平安;二十四日过小年;二十六日在门口杀鸡祀拜五路大神;除夕夜全家团聚吃辞年饭,喝辞岁酒,家家张贴门对,晚上,迎灶神进家。是夜,屋内灯火通霄达旦。(来自婺源县旅游网)               


 【 传统礼俗 】

【生辰】 婺源风俗,小孩出生后,女婿需向岳父母报喜。报喜礼品通常是:甜水酒(即糯米酒)一壶,鲜做麻果(用糯米饭舂成,又称麻糍)若干,活鸡一只。岳父母即须以糯米、鸡、鸡蛋、红糖及其他补品、婴儿衣服回赠;其中回赠的鸡是有规矩的,如女婿送来的是公鸡,回赠必须是母鸡,反之亦然,不可搞错。第三日,要请接生婆和亲友吃喜酒,称为"接三朝";这一天,接生婆要以紫苏、艾祈、葱白泡温水为新生婴儿沐浴,俗称"洗三朝";洗后,蒸饭蒸菜、买鱼买肉、燃香烧纸,敬献祖宗;家中还须舂麻果散给亲朋,亲朋亦须送鸡蛋、红糖、红枣等补品看望产妇。一个月后,要给婴儿剃胎头,接亲朋吃"满月酒";百日,再接亲朋喝"百岁酒",此时亲朋需备礼品送给婴儿,俗称"担百岁",祝愿婴儿健康成长,长命百岁。以后,从周岁开始,每十年的生辰日,均须接亲朋喝生日酒,亲朋亦须备礼以贺;五十岁以后,十年一庆,称为做寿,吃长寿面、喝寿宴酒,家中点红烛,寿者穿新衣,着新鞋,还需上坟祭献祖先。
  【婚礼】  结婚是人生最大的喜事,男女双方当事人和家庭均十分慎重,依礼而行,生怕有所疏漏,落个不是,招人议论。婺源昔时婚嫁,重门当户对,轻聘礼,从订亲到结婚,有以下程序和礼仪:
  【 踏家地】 男方通过媒人到女方说亲,女方在初步答应亲事后,要择日上门对男方进行"考察",俗称"踏家地"。亲事成不成,要根据"考察"情况来定,所以,男女双方都很重视。踏家地那天,女方的父母、亲属等人,来到男方家中,对未来的女婿及其家庭经济、人口、男方父母性格为人等情况进行了解察看;男方不但要摆酒隆重款待,对每个前来察看的人还须赠送红包,不能丝毫怠慢。
  【下 定】  即定亲。踏家地后,男女方还需将各自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查看是否有冲撞。如无妨碍,女方又未提出反对意见,男方就可择日携带酒、烟、鱼、肉、糕点、鸡蛋等礼物,到女方家定亲,俗称"下定"。女方如收下礼物,亲事就讲定了;如不收,则作罢论。下定后,女方需请亲朋喝下定酒,亦即告之于众。
  【迎 娶】  下定之后,男方选好结婚吉日良辰,写好结婚佳期贴送至女方征求意见;女方父母及有关亲属与男方送佳期贴之人(一般均为男方亲属)经过共同协商,议定并点红烛、用红纸书写婚期正单和礼单,交付男方。吉日前二天,男方按礼单将礼品送至女方家中,称为担桶;女方将礼品收下后,将嫁妆一一分杠捆扎,点鞭炮送出家门,每扛嫁妆放一次爆竹,由担桶之人抬回男方家中。吉日前一天下午,男方请亲朋三人来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有趣的是,迎娶之人到女方家门口后,女方家大门关闭,迎亲之人,须边放爆竹,边将开门红包从门缝中送进去;女方一般由新娘的兄弟在门后接收红包,如对送进来的红包里的钱不满意,可将红包从门缝中送出,外面见红包送回后,打开加放钱,包好再从门缝中送进去,如还不满意,还可送出来,如此反复,直到满意后,才打开大门,让迎亲的人进屋。这期间,迎亲的爆竹需响个不停,这种礼俗,其意在于增加热闹气氛和情趣,不在加钱多少。女方家请亲朋来陪迎亲的人喝宴酒,筵席完后,到出嫁吉时,由伴娘带新娘向父母,长辈一一告辞,每位长辈须送给新娘"辞堂红包",而后由人背送新娘上轿。婺源习俗,称女伴娘为"鸡婆",背新娘上轿的男人为"鸡公",被请来做"鸡公"、"鸡婆"的人,必须是儿女双全,身体健康、家境良好的"好命人"。
  【 哭 轿】  婺源旧时礼俗,新人上轿时,母亲在家中房里哭送,新人边上轿边向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哭别,俗称哭轿。哭轿的哭,可是有名堂的。母亲的哭,要把平日里女儿的聪颖、孝顺,出嫁后对女儿的叮嘱、期望等等,通过"哭"表达出来;女儿的哭,要把父母、兄嫂、姐妹对自己的疼爱、关心、情谊,今后的祝福等等,一、一"哭诉"出来。整个"哭"词,细细听去,给人一种骨肉情深,母女难分,虽悲实喜,悲喜交集的强烈感染。不过,并不是每个当母亲和做女儿的都能这样哭的,要哭得好,哭得情真意切,哭得人人侧耳,行人驻足,不但平时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当时人有一定的文化,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准备和构思。

【拜 堂】  喜轿抬到男方门前,须由男方选定的"好命人"背新娘出轿,送入洞房之中。当晚,男方家中大摆筵席,请送礼贺喜的亲朋陪新郎喝喜酒,俗称"请新郎"。散席之后,举行结婚仪式,旧称"拜堂"。由"好命人"引导新郎、新娘来到厅堂,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四是夫妻交拜,然后夫妻双双逐一拜见男方的舅、伯、叔、姨、姑、兄、弟、姐、妹等亲属,受拜的亲属,均要送给新郎、新娘每人一个红包,以示祝贺。拜毕,共饮合卺酒,送新郎、新娘入洞房。
  【 请舅·回门 】 结婚的第二天,男方要宴请新娘的兄弟,谓之"请舅";第三天,女方家中来人,接女儿和新姑爷,称"接回门"。女婿来到岳父母家,先拜见女方家的长辈,而后在女方亲朋陪同下入席宴饮,饭后夫妻双双回到男方家中。至此,整个婚庆活动全部结束。(俞向东文)


--
    ▁▃▂     ◇    ═══════════════════════╗╮
╭╯    ◥▍ ◇●◇▄▃▁                                          ╰╗
║        ▋  |◇▕▊       楚泽多兰人未辩  尽以清香为比拟  ▁     ◇║
║       ▕▌// ▕▊        萧茅杜若亦莫分  唯取芳声袭衣美▕兰▏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