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an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nop (hopeful), 信区: Shaanxi
标 题: 我省探索出黄河排沙新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ug 2 08:20:13 2006), 转信
(转自陕西日报2006年7月31日)
引用黄河多泥沙水质灌溉时,在不减小水头能量的情况下,仅用
1%的耗水,就能排走90%以上造成渠道淤积、致使水泵设备严重磨蚀
的泥沙,并且可以粗细分排,变害为宝,实现黄河泥沙资源化。最近,
由渭南市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管理局独立完成的“自排沙廊道”专利研
究成果,在合阳通过了由省水利厅主持的专家评审,并被评价为在我
省探索出的一条黄河排沙新路,在“增排、导流、防堵”装置以及走
廊排孔的布设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黄河水高含沙,灌溉后容易造成各级渠道大量淤积,水泵过
速磨蚀,严重时渠道丧失行水灌溉能力,东雷抽黄管理局每年仅灌区
清淤费用就高达700多万元。为解决泥沙危害,该局成立了课题组,
在高级工程师谭培根带领下,潜心攻克被国内外专家认为的“黄河泥
沙是具有挑战性的世界难题”。通过多年学术探讨与模拟、应用试验
研究,2002年在主干渠道建成约50米长、8米宽的“自排沙廊道”,
使得渠道里水走上边,泥沙走下边,在廊道排孔口将泥沙又排回黄河,
除沙水进入支渠。他们完成的“自排沙廊道”技术成果于2004年获国
家专利,在东雷抽黄灌区进行应用后,每年可减少渠道清淤费用500
多万元,节约电能300万千瓦时,节约机电设备维修费40万元以上,
有效减轻了泥沙给东雷抽黄系统带来的诸多压力。
7月中旬,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佩成,西
安理工大学教授曹如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沙际德等多位泥沙专
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在考察了试验现场,进行了质疑和充分讨论后
认为,该廊道巧妙利用了水沙运动与水锤原理和分段启动方法,增加
了螺旋流强度,大大提高了排沙能力,降低了排沙耗水量,有效防止
了淤堵,解决了前期淤沙难以清除的困难,且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
便,易于管理,运行成本低廉,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学术水平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在“增排、导流、防堵”装置以及走廊排孔的布设方面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为实现黄河泥沙资源化,改善黄河水沙条
件搭配,探索出了在多泥沙渠(河)道、水库、水电站等设施排沙的
一条新路,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3.13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