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an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一年之计(), 信区: Shaanxi
标 题: [榆林] 想唱就唱信天游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0 22:16:30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一年之计(),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榆林] 想唱就唱信天游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0 21:52:34 2006), 转信
《黄河船夫曲》诞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佳县。榆林的土地虽然贫瘠,却盛产民歌。当我们面对着苍凉的大漠和黄土高原时,心中确实有些疑惑不解——这样的一块土地,竟能产生出那么多好听的、经久不衰的民歌。
《泪蛋蛋》是一首情歌,它诞生于榆林北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土生土长的民歌手孙志宽最擅长演唱《泪蛋蛋》。
孙志宽平日里演出活动频繁,一年到头很少在家。应摄制组的请求,今天,他专程从外地的演唱会上赶回来。孙志宽出身农家,从小就与陕北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唱歌得过许多奖,被誉为信天游歌王。
陕北人唱歌都是边干活边唱,很少有人专门为了歌儿聚到一块的。听说我们想了解一些生活里原汁原味的民歌,孙志宽临时叫了一些家人。
孙志宽的家人都会唱陕北民歌,而且不分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首情歌。
大量的信天游歌曲都是表现爱情的。陕北地广人稀、生活环境恶劣,加之历史上战争频繁和各种各样的迁徙,人们对安定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十分渴望,这种渴望转化为对爱情的向往,因此,情歌在信天游里占有很大的比重。
采访孙志宽:
“放羊的也要唱歌,锄地的也要唱歌,骑着马的人在马身上也要唱歌,反正到处有劳动的人民就有歌声,所以它有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人们就信口开河,一张嘴就来了,就是那种形式。”
采访孙志宽:
“这是一首酒曲,酒曲它也是一种情歌,就是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我五十里的路上来眊你,就是来看你的意思,半个月看你十五回,因为看你把我跑成了罗圈腿。实际上等于是一天一次,她那个思念情人这种是艺术的夸张。”
绥德县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叫《三十里铺》,上世纪40年代产生于民间。60多年过去了,民歌《三十里铺》享誉天下,妇孺皆知。
民歌《三十里铺》,记录了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60多年前,三哥哥郝增喜与四妹子王凤英相爱了,这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年轻人,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被家人无情地拆散。三哥哥娶了包办的媳妇,要去参军,心灰意冷的四妹子怀着复杂的心情目送……这一切被同村的常永昌看到,他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这首朴素的信天游,跟随四处打工的常永昌,到绥德、到延安、最终流行起来。
雒翠莲是绥德人,她唱陕北民歌最大的特点是纯,绥德味儿很浓,在一次民歌大赛中,雒翠莲靠《三十里铺》走红,从此这首歌成了她的招牌。
雒翠莲是绥德人,《三十里铺》是绥德的歌儿。雒翠莲的心中有个遗憾——没去过三十里铺,没见过四妹子。今天,借着我们的采访,雒翠莲想去探访一下这个鼎鼎大名,却总是闭门谢客的老太太。
前往四妹子王凤英家的路上,大家很少说话,因为我们了解到,曾经有许多记者去采访都被拒之门外,更令人担心的是,听说抢夺照相机和拉扯胶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文字和图片记者的遭遇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拍电视的呢。
到了王凤英出嫁并生活了近六十年的黑家洼,发现这里的村民对记者很冷淡。没想到,在王凤英家的村口,等待和寻找竟花了一个多小时。
据说,年轻的时候王凤英也唱《三十里铺》,后来听人说歌里的四妹子是她,就再也不唱了。《三十里铺》这首歌最初只有几段歌词,后来被老百姓随意地增添补充,歌词越来越多,达到四、五十段,其中不乏调侃和非议之辞。那些虚构和演绎的内容,对王凤英及家人造成了伤害。因此,几十年来,王凤英家及整个黑家洼村的人都不唱不听《三十里铺》。
王凤英看似平静地听完了雒翠莲唱的歌,她心里怎么看待这首以自己为原型的《三十里铺》,不得而知,而这首取材真实、流传广泛的信天游,确实影响了她的一生。
《三十里铺》记录的是一件真人真事,而《走西口》则记录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和场景。《走西口》是陕北民歌的经典之一,流传很广。但是,想找到它的原始唱法却很难,因为如今的陕北人早已经不“走西口”了。听说府谷县有个老汉《走西口》唱得很有味,我们翻了几架山去找他。
《走西口》有多种唱法。府谷县的王凤厚老汉唱得很质朴,有点儿爬山调的味儿。“西口”是一种泛指,在陕北西部,靠近宁夏、内蒙的河套一带。过去,陕北人走西口很普遍,因为土地贫瘠,许多男人要外出打工,《走西口》表现的是打工的人与妻子或情人洒泪而别的情景。委婉凄美、情真意切。
最初的信天游,都是黄土高坡上的劳动者,为渲泄苦难、艰辛与寂寞的情绪,而随意喊出来的,大多没有固定的歌词。那些有名的歌儿,是经过了无数人的补充和完善,才固定下来的,很难说谁是真正的词曲作者。有一首歌却不同,它叫《东方红》。
《东方红》的故乡在榆林佳县。1942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佳芦镇张家庄的农民李有源挑着担子去县城,看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在他身上很暖和。李有源爱唱信天游,喜欢即兴填词,他立刻联想到,正在陕北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就象这冬天里给人温暖的太阳。于是,他套用《骑白马》的调儿,填上新词。就这样,一首唱红全中国的信天游诞生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