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an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一年之计(), 信区: Shaanxi
标 题: [榆林] 天下名州绥德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0 22:16:36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一年之计(),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榆林] 天下名州绥德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0 21:56:47 2006), 转信
2003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首次对中国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进行现场直播,一下子吸引了亿万观众的关注,在这次登山队员中,有一个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汉子,他就是指导此次业余登山组成功登顶的队长,绥德人罗申。
对绥德汉这个说法,大概人们都不陌生,从陕北到全国很多人都知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话。在这里绥德汉就是优秀男人的代名词,那么绥德汉的优秀都表现在哪里呢?
在大学的时候,看到一个带陕西口音比较漂亮的小伙子就会问是不是来自绥德,或者是见到一个漂亮的姑娘,会问是不是来自米脂,工作以后,真正意义上去接触熟悉一个来自陕西或者绥德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著名的登山家,国家登山队副队长罗申教练。
罗申从小生长在绥德,1982年他带着自己的一个梦想考入西安体育学院,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运动生涯。
1986年罗申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登山队,二十年来,他的所有生活都是围绕着高山,从事着种特殊的职业,他和他的队友在那些被人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一次次冲顶,一次次超越,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
采访:罗申 中国登山协会 高级教练
“登山有时候有危险性,我觉得作为一个汉子应该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梦想,(还)要有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想我这个手就是在1993年海峡两岸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由于天气突然变坏,当时我们顶着暴风雪,在下撤的时候,(手)骨节冻伤了。另外,我的战友们还有的为了登山事业,为了他们自己心中的梦想,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我觉得登山完全是一个真正汉子的运动。”
我们国家队每一个队员都是真正的汉子,当然也把我自己包括进去了,我们罗教练更是汉子中的汉子。
这些年来罗申成功的登上了许多著名的高峰,他从一个普通的运动员成为有名的登山英雄,其中有第六高峰卓奥友,第五高峰马卡鲁,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采访:罗申 中国登山协会 高级教练
“我之所以能选择登山这个职业,跟我小时候一直受到家乡的那种熏陶有很大的关系,再从我的爷爷辈和父亲辈听到的很多有关我们老家古老的传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记得特别清楚的有一首歌叫《赶牲灵》的歌,这首歌反映了我的祖辈在当年那么极具艰难的情况下,敢走出去到外部的世界。”
赶牲灵是缓德很多年以前唯一的交通运输形式,也是缓德汉子们主要的谋生手段,《赶牲灵》这首信天游,伴随着他们走过寂寞而艰辛的旅途。
自古以来绥德就被称为天下名州,绥德县是这一带南北和东西交通的十字中心,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绥德汉子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在过去,当很多陕北人一生都没走出方圆几十公里的时候,绥德汉子们早已赶着牲灵满世界转了。今天这种营生已经消失半个多世纪了,我们还能找到当年赶牲灵的人吗?
鲍长德生长在绥德的山沟里,过去他赶牲灵的时候,常常招来许多人羡慕的目光。在绥德,赶牲灵的人被认为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鲍长德为人忠厚,所以16岁就迎娶了新娘,几十年当中,他们养育了六个儿女。
采访:陕西省绥德县文化馆副研究员 刘汉腾
“绥德赶牲灵的人是很多的,670多个自然村,差不多村村都有,但是过去从事长年赶牲灵的人不是很多,而这种季节性的,特别是农闲时间赶牲灵的绥德汉那就多了,至少每一个村都要占到一半以上,短途的贩运,所以绥德汉的这种聪明,吃苦耐劳,敢于冒险这种品质就是在赶牲灵的路途当中磨炼出来的。”
赶牲灵的脚步走远了,然而今天在绥德,这种职业其实并没有消失,不过绥德汉子们赶的不再是牲灵,而是驾驶汽车满世界跑,而且走得更远了。鲍长德老汉的六个子女中有三个儿子从事运输业。
鲍长德的三儿子鲍永祺继承了父亲走南闯北不畏艰难的性格,十几岁时便离开了家里开辟了自己的事业。鲍永祺以前在西北各省跑过运输,现在在绥德县也小有名气。
在绥德运输业中最有名气的算是绥德县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了,这个20年前仅有12辆普通客车的民营公司,凭借绥德交通的地理优势,客运业务迅速发展。
绥德县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白书年
全市有12个县,有九个县有我们的分公司,总共有252辆车,在六月三十号我们准备还接300辆车。
同样是运输,今天的绥德汉已经跑向全国各地,这家公司的汽车每天行驶的距离达几十万公里。
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绥德县,一直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历史上这里曾经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人,由于血缘关系较远,这里的男人外貌棱角分明,体格强健,极富阳刚之气。绥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处于民族矛盾的中心,绥德汉子在这种绵绵不断的争斗中,表现出了他们不怕牺牲,誓死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
在绥德县城,一座巨大的雕像赫然而立,初来乍到的人一定不会想到它雕塑的是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
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把民族英雄韩世忠与绥德汉联系在一起,他的英勇故事在老百姓中传颂了几百年,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地道的绥德汉。
据绥德州志记载,公元1083年,韩世忠就出生在绥德城南二里的砭上村。韩世忠18岁从军后打的第一场战斗就在绥德,而且大获全胜。他一生抗击金兵,功绩显赫,成为人们世代颂场的民族英雄。
采访:陕西省绥德县文化馆副研究员 刘汉腾
“韩世忠的一生经过无数次战役,其中滹沱河战役和真定战役是韩世忠一生最杰出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滹沱河战役韩世忠亲自率领骑兵50名,打败了金兵三千人,真定战役韩世忠亲自率领五百名士兵趁着夜色突然袭击,打溃了金兵大营,扭转了整个战机,从此韩世忠受到了宋王朝的重用。”
公元1130年,面对金兀术十万大军的进攻,韩世忠和夫人一起在浙江的黄天荡与金兀术展开激战,战争虽然获得了胜利,可他坚持抗击反对议和的谏言却得罪了南宋朝廷的投降派秦桧,最终被解除了兵权。遭受极为不公的待遇,但他始终刚直不阿、威武不屈。这种英雄气概影响了一代代绥德的汉子。
八百年后毛泽东带领红军来到陕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绥德汉又一次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在绥德烈士陵园里,掩埋着1475名绥德汉子的英灵,其中183名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绥德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数量是陕北各县最多的。
采访:陕西省绥德县志副主编 慕健康
“高农斧是绥德县深沟村人,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参加了新四军任新四军十旅政治部主任,其间41、42、43年,敌人扫荡最残酷时期,他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特别在42年的十一月中旬,日本两万多人把他带领的一团部队包围,他率领全团战士,自己身先士卒,冲开一道 防线,突围,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长年来,由于疾劳成病,他44年回延安以后,于十月十四日病逝。”
绥德汉不仅具有不怕艰难敢于挑战的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还具有多才多艺细腻的艺术天份。这使我们又看到了绥德汉的另一面。
在绥德县城有一座"千狮桥"横跨在无定河上。千狮桥,顾名思义,就是在桥身上雕刻着一千个石狮子。
这座“千狮桥"让我们感受到绥德作为“天下名州”的霸气,同时又把巧夺天工的雕狮技艺表现了淋漓尽致,为什么在绥德会出现雕狮技艺呢?
据记载,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开始,这里的石刻就比较盛行。1952年第一批汉代画像石出土,绥德陆续挖掘出几百块汉画像石。绥德汉画像石与全国仅有的其他几个地方的画像石相比,不光是数量多,石雕内容也相当广泛,被称为是石质史书,绥德石匠自古至今都十分有名。 在很大方面要归功于这里的一种石头。
采访:陕西省绥德县文化馆副研究员 刘汉腾
“绥德县境内盛产一种淡蓝色的沙岩石,当然的老百姓把它叫兰石,这种石料石质柔软细质,极于雕刻,绥德石雕最早期是制作一些石器的生活用品,再后来是作为祖宗神灵庙堂的祭祀用品,再到后来,绥德石雕专门制作石雕美术工艺。”
在绥德,石雕被认为是男人的艺术,这种艺术不仅延续了绥德石雕的传统。还表现着绥德汉子的聪明才智。
四十里铺的石雕厂都是绥德汉们自己开创的,这些石雕打开了另一条与外界交往的渠道。
石雕并不是谁都能干的,它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天份,更需要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一块几十吨重的石头从哪雕起,雕什么形状,必须在动手之前心中有数,一旦开始雕刻,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件。绥德汉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双手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鲍武文是最早把石雕厂搬到四十里铺的,最初也是雕刻一些小的东西,现在他不仅能雕石狮子,还把眼光投向了更为复杂的石牌坊。
这座牌坊是近几十年来陕北最大的石雕作品,由几百件精美的石雕品组成,被称为天下第一牌坊。它的设计和安装很难让人想到竟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石匠制作完成的。鲍武文的名字也因此刻在了这座石碑上,鲍武文,一个石雕匠成了人们眼中的艺术大师。
除了石雕技艺之外,绥德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在这一带也是出了名的,在绥德,一般人都能吹上几段。每逢过年过节或遇上红白喜事,绥德人必定吹上唢呐热闹一番。袁栓牛从小就学习唢呐,是当小有名气的唢呐手,他能吹几百个传统曲牌,可是他看不懂乐谱,这对他学习现在的曲子产生了障碍,为此,他常向儿子讨教一些简单的乐谱知识。
绥德唢呐属于大碗子唢呐,这种唢呐从明代传入绥德后便成为绥德人的挚爱,那么为什么绥德汉子这么喜欢吹唢呐呢?
采访:陕西省绥德县文化馆副研究员 刘汉腾
“绥德唢呐音调高昂辽亮,穿透力极强,绥德人为什么特别喜爱这种唢呐呢,就是绥德唢呐能够抒发绥德汉的那种豪放粗犷的一种胸怀,同时绥德地域山大沟深,绥德唢呐又能够倾诉绥德人那种心酸悲痛,绥德的唢呐音乐和绥德的人生命运息息相关。”
绥德人把吹唢呐的人叫做吹手,过去吹手的社会地位很低,现在唢呐艺人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一些人更是把它当成了一种职业。
许多年来,绥德唢呐都是父亲教儿子,师傅教徒弟这样延续下来,如今绥德专业的唢呐艺人有300多人,唢呐正吸引着更多的年青人。
绥德汉百人唢呐团汇集了一百多名民间唢呐手同台演奏。嘹亮的乐声在黄土高原上回荡,这块深厚的土地塑造了绥德汉子,就象这唢呐一样,粗犷中包涵着秀美,激扬里体现着深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