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济宁]《孟子故里说孟子》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3:54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济宁]《孟子故里说孟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6 09:33:54 2004), 站内信件


  邹城市位于济宁市的东部,古代称为邹国。根据史书记载,不仅“亚圣”孟子诞生在
这里,“至圣”孔子也诞生在邹城的尼山。所以,很久以来,人们都把“邹鲁”作为文教
兴盛之地的代称。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据说,孟子自幼丧父。在贫寒的家境中,孟子在他母
亲的精心教育下长大成人。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也给后世留下了佳话。 

  起初,孟子家住在邹城北面的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坟地。幼小的孟子生性活泼,好
动。看到别人埋坟头、哭丧,他觉得好玩,就和伙伴们一起模仿。孟母觉得住在这里不利
于孩子学习。于是,就把家搬到了城西的庙户营。新居与市场为邻,市场上叫卖喧闹,尔
虞我诈。孟子受环境影响,又去学商人的样子。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又把家迁到了邹城南关的学宫旁边。看到孟子学着摆放礼器,演习宾主相见的礼仪
,孟母非常高兴,她说,这里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啊! 

  为了让孟子持之以恒地学习,孟母还不惜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织了一大半的织布
割断。教育孟子学习和织布一样,半途而废就会一无所用。孟母的教育对于孟子以后的发
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孟母也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的优秀母亲之一。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
子的故事,后来被编入了流行最为广泛的中国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断,民不聊生。面对残酷的现实,孟子思考
最多的是人的本性,是如何使人生存,让天下统一,社会安定。 

  当时诸侯割据,群雄并峙。为了从众多的学术理论中寻觅出治理国家、国和平定天下
的方法,各诸侯国在思想上都鼓励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宣传儒家思想,孟子率弟子游历了梁、齐、宋、滕等国。他劝说当时各诸侯国的
国君,要讲仁义,重德治,施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 

  孟子晚年,他与弟子共同编著了《孟子》一书。这本书是孟子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全书共分为七篇。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可以说,《孟子》一书是孟子留给后人的
宝贵精神财富。 

  孟子逝世以后,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孟子予以很高的评价。早在汉代,赵岐就称孟子为
“亚圣”。就是在老庄玄学及佛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没有间断对孟子的推崇
。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认为,没有孟子就没有儒家思想的流传,孟子“功不在禹下”。 


  到了宋代,《孟子》一书被刊刻为十三经之一,对孟子的推崇也由文人学士的舆论,
发展到封建朝廷的认可。 

  采访:邹城市文物局副局长 

  “根据孟氏《三迁志》记载,在北宋年间,孔子的45代孙孔道辅,他在兖州作知府的
时候,他认为孟子的贡献太大了,应该有一个庙宇来祭祀他。这样就在四基山下寻找到了
孟子墓,在那建立了一座孟子庙。开始的规模比较小。后来这个庙就迁到了县城的东门外
,这个地方靠近一条河流。(由于)濒水易损,最后在北宋的末年,宣和三年迁到了现在
孟子庙这个地方。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庙由五进院落组成。它以亚圣殿为
中心,沿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配列。 

  孟庙的建筑都是以绿色琉璃瓦覆顶,在等级上仅次于拥有最高规格的黄色琉璃瓦的孔
庙。 

  亚圣殿是孟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121年。亚圣殿高17米,宽27.7米。是一座
重檐歇山式的宫殿建筑。大殿四周竖立着明代弘治年间维修时,用于支撑屋檐的26根巨
型石柱。每根石柱呈八角形。殿檐下的梁坊斗拱都用云龙和彩绘装饰。 

  亚圣殿历经了金、元、明、清各代,维修40余次之多。 

  亚圣殿不仅是祭祀孟子的场所,也是一个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于一体的古代艺
术博物馆。 

  亚圣殿的门匾和对联,都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手书。他给予孟子很高的评价。 

  孟庙修建以后,不断有人前来拜谒和祭祀。除了历代修缮孟庙,祭祀活动和封建皇帝
封赐留下的众多碑刻以外,孟庙还有历代文人和学者留下的大量的诗词文章。有人形容孟
庙,是“遍地丰碑,满壁诗”。 

  在宋代,孟子首次被封建皇帝赐以“公”的爵位。被封为“邹国公”。 

  到了元代,封建皇帝对孟子的封赐达到了高峰。不仅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还
诏封孟子父为“邾国公”,这个封号是因为邹国在春秋时称邾国而得名;封孟母为邾国宣
献夫人。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亚圣”便与孟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孟子的代名词。
 

  而到了明朝,则将封爵去掉,孟子由“邹国亚圣公”,直接被称为“亚圣”。 

  历代王朝不仅对孟子非常尊崇,而且对他的后裔也给予了很多的恩赐。从明代开始,
孟子的直系后人,也就是每代的长孙,都被封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理孟庙的祭祀活
动。从孟子第56代世孙孟希文开始,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的末期。到了民国,则改称为奉祀
官。 

  孟府位于邹城南郊,与孟庙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地。又称为“亚圣府
”。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推测,应该是在宋代第三次迁建孟庙的同时,迁孟府于孟庙之
旁。现在孟府的建筑,都是明清以后修建的。 

  进入被称为 “礼门”的 孟府二门。可以看到一座 “仪门”。平时仪门紧闭不开。每
逢喜庆大典,皇帝幸临,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时候,鸣礼炮13响,然后再开启。这种仪
门在封建社会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 

  二进院落是孟府的主建筑。由于孟氏后裔的嫡系家族世袭担任翰林院五经博士,所以
孟府的格局是前衙后宅的形式。二进院落也就是孟府官衙的所在地。它的主体建筑是大堂
。孟府的大堂,是翰林院五经博士受读诏旨,接待政府官员,以及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
式的地方。 

  在大堂外,还有仿效皇宫设置的“日晷”,和“嘉量”。这足以显示出孟府在当时的
地位。 

  采访:孟子第75代孙 孟祥居 

  “这个叫内宅门,也就是前为官衙,后为宅地的一个分界线。进入这个门,就到了第
三进院,就是世恩堂院,就是历代孟氏嫡系居住的地方。这个门也有一种说法,你看上面
有三种图案。这边这是一个鹿一个仙鹤,象征着鹤鹿同春。这一个中间门半掩半开,这里
有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这个就是松树的松子,象征麒麟松(送)子,吉祥如意。 

  除象征吉祥的图案以外,内宅门还设有显示地位的门当和户对。 

  采访:孟子第75代孙 孟祥居 

  “这个房子,历代的翰博和奉祀官都曾经在这个房子里居住过。其中我的父辈也在这
个房子居住。回顾要追溯到我的祖父在世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在祖父这个房子居住。我伯
父、伯母就在西边这个院里,在西跨院。祖父去世以后,伯父承袭了74代奉祀官了。我的
父母是次子。我的父母就搬到西院去住了。这个地方就由我的伯父、伯母居住。” 

  孟氏嫡系家族居住的房间叫世恩堂。意思是说孟氏家族被封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世世代代都可以享受皇帝的恩赐。 

  采访:孟子第75代孙 孟祥居 

  “这个房子它的称呼叫明三暗五的房子。在过去,按照传统习惯,男的老人住东间,
左为上。孩子妇女住西间,右为下。也就是说我的祖父祖母在这边住,我的伯父伯母在这
边住,从传统习惯就是这个住法。” 

  “这间房子作为卧室,当年我的祖父祖母,和伯父伯母都曾经居住过。再看这幅照片
,是我伯父伯母的合影,从那个年龄上分析,大概在40年代初期,这是一幅合影,这个合
影能留下来,非常不容易。92年大姐回家省亲的时候,看到这幅照片了,激动得热泪盈眶
,能重新看到她的爸爸妈妈。 

  孟子74代嫡孙孟繁骥,是73代孟子嫡裔孟庆棠的长子。生于1908年。他1943年世袭接
任“亚圣奉祀官”。孟繁骥1949年去了台湾。现在已经去世。他的长子,75代嫡孙孟祥协
,现在住在台北市。从两岸关系沟通以后,台湾孟氏后裔曾多次来到邹城,回家省亲祭祖
,同时参加了孟子的学术研讨活动。 

  世恩堂后面是赐书楼院。这里是孟氏后裔存放皇帝钦赐墨宝、书籍和家族档案的地方
。现在这里仍然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 

  孟府除宅院和花园以外,还有前学和后学两个私塾学校。前学选拔品学兼优的孟氏后
裔入塾就读。后学则只有翰博一家的子弟上学。 

  在孟子故里邹城市,除孟庙、孟府和孟子诞生地以外,还有孟林、孟母林、孟母三迁
祠等多处遗迹。和孔子一样,孟子死后和父母也是异地而葬。当地的孟子后裔,去世以后
也都在孟林或孟母林安葬。 

  现在,孟子的后裔已经遍布了海内外。每年都有大批的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韩
国、日本等地的孟子后裔、学者和其他各界人士来孟庙拜谒和祭祀孟子,并在孟子故里观
光游览。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