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泰安]《泰山脚下是泰安》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4:28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泰安]《泰山脚下是泰安》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May 14 20:16:58 2004)

    一年之中,只有在夏至和冬至的前后才可能在岱顶观看到海上日出;泰安城中每天都
有很多人凌晨起床,他们不是早起看日出的,而是上泰山去打水。刘继厚起的不算早,但
一直坚持每天上山提水。 

  上亿年的演变,泰山形成了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下岩层,层层岩石中渗透出水质极佳
的山泉水,一年四季顺着泰山山脉长流不息。 

  优质的山泉水为泰山人提供了一个生活中的兴趣点;每天数以千计的泰安人沿着山路
前往不同方向打水。 

  刘继厚与陈兴贤都是退休老人,每天上山走一圈,顺便打上两桶水,来回要走十里路
。从山上到山下可供打水的泉子有二十几处。 

  打水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老人里面,有到80岁高龄的,两、三天来一回,来回都是
走路。较远的人家来回要走三、四十里地,他们一般将交通工具放在山下公路旁,再到上
山打水;每个人都喜欢到自己固定的泉子取水。 

  当第一批打水的人回到家时,太阳刚刚照到泰安。这就如同城中的岱宗坊,是登泰山
的起点,打水也是泰安人一天生活的开始。 

  这组古建群就是岱庙;它的兴建源于身后的这座大山;“岱”意味大,泰山古称岱山
,庙宇便称为了岱庙。岱庙对于泰安意义非凡;可以说是泰山与泰安之间的桥梁,它的形
成就是今天泰安人逐渐选择定居泰山脚下的过程。 

  
 
  

  中国古老的《尚书》记述了舜在泰山顶上点燃柴火,联合各部落首领举行过一次宗教
仪式,取名“柴望”。而秦始皇嬴政则开创了封建帝王对泰山神的封禅;直至清朝先后共
有上百位帝王祭拜或封禅过泰山。 

  这座在五岳中仅仅排在第三位的泰山为何成为历代帝王祈求上天的首选呢?清康熙年
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在岱庙前的岱庙坊中写过一副联子,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道理。 

  泰山与天齐高,是东方万物之源。帝王崇拜泰山是与天对话,这也引发了民众对泰山
神的崇拜,祭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便开始了人们有目的的在泰山进行生产和定居。
唐宋两代是岱庙形成的重要时期,今天的宫城保持了宋代建筑的规模。天贶殿供奉着泰山
神,泰山神在宋代上升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故大殿采用了九开间、五进间的设计,这
是帝王规格的布局。从殿中保存的这幅壁画上,也可以感受到封禅活动中泰山神至高无上
的地位。 

  明代作家施耐恩在水浒燕青打擂中写到“岱庙上好热闹,不算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
只客店也有一千四五百家,延接天下香官。到菩萨圣节之时,许多客店都歇满了”。可见
那时岱庙形成了泰山脚下人类活动居住的中心;其实那时这座城还不叫泰安。 

  历朝历代泰安几易地名;唐中期以东岳庙为中心的地带繁荣起来,设立了岱岳镇,东
岳庙一带就是今日岱庙的所在地;岱岳镇是泰安的雏形。宋代,太祖诏令五岳所在各县城
迁至岳庙所在地,这使得岱庙首次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北宋末年,金军南侵,在此
设立泰安军,“泰安”之名从此启用;据后人诠释,“泰安”蕴涵了“泰山安则天下皆安
”的寓意。 

  在军队中做过作战参谋的宋宝绪,画过多年的军事地图,退休后,宋宝绪按照画军用
地图的比例,一步步复原了清朝时期的泰安城;从这张复原的古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泰
安城那时的整体布局。 

  奈何发源于泰山西路;同东路的梳洗河一样是一条供应泰安人生活的河流;更为有趣
的是它将城区划分为河东为人间、河西蒿里山为阴间地府这样两部分。与城对应,泰山也
有同样的说法,从登山的一天门开始,沿着阶梯直到南天门,是通往天堂的天梯;过了南
天门就进入了天堂。 

  在奈河上游黑龙潭附近,有一条白色石纹线,称做阴阳界,据说山羊来到这里也只敢
走上面不敢走下面,上面是人间,下面就是地狱;这些又完全与山下奈河的说法相互一致
。 

  过去奈河上有金、银两座桥,人的魂魄一旦过了金银桥,也就莫想再回头了;蒿里山
建有代表阴曹地府阎王鬼伯的祠庙,人在这里可以顺利转世投胎;这也就是人人都要回归
蒿里的说法。 

  三重空间的划分,是道教思想的体现;在岱庙中的《五岳真形图》碑上可以看到五岳
的象形符号;这是道教按照神谱为五岳神进行了分工;其中泰山神的职司范围最大,一是
管人的生死,二是管人的地位富贵;从泰山神启哔回銮图中可以看到,百官在奈何桥东,
阎王小鬼在桥西迎送泰山神;而泰山神在岱庙中的位置正处在天上、人间和地狱的结合部
。这些都将泰安城与泰山所划分的三重空间相互对应起来。 

  这样一种深厚的关系,使得泰山和泰安溶为了一体;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凭借着自然
山体之宏大、景观形象之雄伟、赋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灿烂、名山历史之悠久获得
联合国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今天的泰安城中跨过奈河的桥至少有六座以上,人们可以
轻松往来东西两侧。由于泰山坐北朝南,成为泰安城的一道北部屏障,也就使得泰安人的
生活处在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小气候之中。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