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oki (*久久* ->Love girl board),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济南——千佛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2 17:46:15 2005), 转信

南坐落于泰山之阴,古济水南岸。这里山水俱佳,要山有千佛山,要水有趵突泉等七十二名泉。在济南诸多名山佳秀中,无论从文化积淀角度,还是从自然景色来看,千佛山二者兼备,仅次于五岳之尊泰山,与大明湖、趵突泉并称济南三胜。
   千佛山览胜
    千佛山古木参天,松柏满谷,临风挺秀。刘鹗《老残游记》曾描述说:“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道屏风苍秀涵幽、秀色可餐。如果站在泺源大街的高层建筑上南望千佛山,千佛山又好似一盆巨大的盆景,生机盎然。据统计,千佛山绿地率达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
    山上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钟鼓楼、对华亭等建筑。寺院南侧千佛崖造像,镌刻于隋开皇年间,雕工精致,栩栩如生。山崖之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历山院与兴国禅寺紧相毗邻,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内有舜帝庙、文昌阁、鲁班祠、一览亭等建筑。此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云径禅关”古坊等。
    自1981年以来,济南市总体规划将燕子山、平顶山、佛慧山、金鸡岭以及山南侧的北魏黄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和开元寺遗址、千佛山东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划入千佛山范围,作为千佛山风景区,总面积达166.1公顷。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千佛山列为全省七大风景区之一。以后又相继建成桃花园、瀛芳园、梨园、万佛洞、弥勒胜苑、大舜石图园、佛山书苑等,至此,这里便成为一个融山林、名胜古迹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游览胜地。
   千佛山与舜文化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载:“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为民时,曾耕田于历山之下,故又称舜耕山。
    大舜既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又代表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民族文化,所以有关舜耕历山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历山在国内有二三十座同名者,山西、河南、湖南以及山东菏泽等地都有历山,都声称是舜耕过的历山。但是舜既是“东夷人”,历山只能在东夷,济南正是地处东夷之地。舜既是儒家所提倡标榜而知名的,儒家产生于齐鲁,儒家心目中的舜的活动范围就是泰山文化圈中的地域,所以舜首先祭的是岱宗(泰山),而耕在济南的历山了。
    不管怎样说,在济南人的心目中,今日之千佛山,已成为大舜文化最为集中之地,这从千佛山上舜帝庙、三圣殿、舜裔祠、大舜石图园等与舜有关的名胜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站在千佛山顶向四周眺望,其南是舜所祭祀的岱宗,其北就是趵突泉边的娥皇、女英祠(约创建于2000年前),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泉水流经之护城河,即是北魏时期的娥英河,河水东流,经过舜井街的南端,北为舜井。再越过趵突泉可望到大明湖。大明湖北有曾巩建筑的北渚亭,令我们联想起《楚辞·九歌》咏娥皇女英的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的名句。如果再往东北远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济南的名胜古迹都是在舜文化之中的,另外还有以舜命名的中小学、街道,难怪老济南有一句话说,“走在济南,抬头见舜。”
   千佛山与佛文化
    要问千佛山上有多少佛,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因为自隋朝至今,依山雕刻、雕塑有大大小小的佛2万多尊。照这几万尊佛来说,叫万佛山也不为过。东晋时,佛教流传到济南,历山成为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祭以除恶,久而久之,人们将“迁祓”转音为千佛。又因隋开皇年间(589年)依山崖石壁精雕佛像数尊,又建“千佛寺”,故而得名千佛山。唐贞观年间,重新修葺寺庙,将“千佛寺”改称“兴国禅寺”。千佛山遂成为香火胜地。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代表性名胜有千佛崖、万佛洞,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的千佛崖,是济南市较早的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颇有价值。崖上,存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开皇十五年(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计130多尊。极乐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间阿弥陀佛盘膝禅坐,高3米,身后饰佛光。右侧大势至菩萨,左侧观世音菩萨侍立,高近3米,开皇十一年(591年)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万佛洞,位于千佛山北麓,集我国四大著名石窟之精华。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了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依次为“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岗荟萃”四部分。敦煌、龙门、麦积、云岗四大石窟,各以其粗犷雄浑、精美秀丽的不同风采,闪耀着艺术的光辉。人们在这里,不出佛洞便可一览北魏、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造像风采,可谓“由万千彩雕和壁画构成一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石窟艺术“博物馆。”
    除了在千佛崖、万佛洞内观赏佛像,沿千佛山公园盘山路还可以见到十八罗汉和卧佛一尊。这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或盘、或倒;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一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卧佛位于主上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这尊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系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身穿通户大衣,面颊丰满,两肩宽阔,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音万)字,给人以慈祥的感觉。
    千佛山“欢喜弥勒坐佛”位于景区东麓,佛像通体高20米,采用3毫米铜板焊接而成,花岗石质的莲花宝座高约9米,直径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在佛教寺院弥勒殿堂门前经常见到的对联,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
   千佛山与民俗
    “三月三”千佛山庙会。“三月三”庙会由来已久,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这一天,民间的传统习俗是踏青春游、登山逛庙会。再者,春天万木复苏,空气新鲜,给踏青游春创造了良好条件。
    清朝孙兆桂在《济南竹枝词》中诗云:“青天开出玉芙蓉,楼阁参差压远峰。知道游人爱华丽,佛山也是晓妆浓。”诗后按语说:“千佛山,出南门三里许,秀甲诸山,春时游人甚众。”可见千佛山踏青盛况。
    千佛山庙会一度兴盛,但解放后却因种种原因,渐渐衰败下去,直至停止举办。为了恢复传统的千佛山庙会,发扬济南民俗文化,济南市园林局、济南市旅游局、千佛山公园于2002年4月13日,共同主办了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力图使传统庙会与现代旅游结合起来,再树千佛山“三月三”庙会的品牌,使之延续下去。此次庙会期间,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到省内各地的民俗文化,还可以领略到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劳动、民间工艺。
    重阳节千佛山山会。千佛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泻翠,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宜人美景,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元代曾定三月三、九月九于各州县通告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磬扬韵。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
久久


http://www.cgz.net.cn/2005/2005_files/F21D7A7B7202F4069DF6B6A945CFCF71.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18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