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jn (山东季风),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山东旅游:悠悠岁月齐长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6 13:48:15 2006), 转信
国清朝文学家姚鼐的著名游记《登泰山记》中载:“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里所说的古长城,便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长城———齐长城。
荟集零零散散的史料记载约略可知。这座齐长城,西起山东省长清县古济水河畔的钜防,“横跨泰山,绵地千里”,“东历肥城、长清、泰安、莱芜、淄川、沂水、临朐、莒县,以汔诸城”,从“琅琊台入海”,“乃齐宣王所筑,以御楚寇者”。《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这又成了齐鲁的“界碑”。
齐长城,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是齐国的一项巨大的综合防御体系。它很像一条奇长的凸链,自西向东,横亘于齐鲁大地。泰山段长城始建于齐桓公任职初期的公元前664年,后经历了齐灵公对泰山段的修建,齐威王、齐宣王向沂山段东扩,并修完了齐长城大小关隘。此时鲁弱楚强,扩建长城重点防楚。莱芜境内的齐长城又经明、清、民国等时代对重要关口的维修,虽历20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遗迹仍清晰可辨,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共有662米。莱芜境内的齐长城共57832米,保存较完整的12751米。从大槐树乡芭麻峪村到和庄乡的荣科村,跨5个乡镇,28个村庄。其境内的长城“西有天门关(鬼门关),中有锦阳关,东有青石关”。城墙砌石就地取材,或砂石,或青石,悬崖峭壁处以崖、高山代墙,还有一段长220米,高30米的土墙,是在两山之间夯筑而成。从现有最完整一段可窥其貌:它由城墙和城坡组成,全部用青石板压缝干垒而成。下为城墙,其高度主要视地形起伏而定,利用阳面陡坡构成墙的一部分,高约2--4米,城墙的断面一般呈梯形,下宽上窄,城墙上为城垛,当墙垒与阴面地平时,在墙的外侧(阳面)筑有高1.2--1.5米,宽1.5--1.9米的城垛,每个城垛有一高0.2米,宽0.3米的了望孔.现存垛口190个.墙垛顶端有石板檐,檐上有渐窄而呈脊状的几层压石。
齐长城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以青石关为例,两侧山峦夹峙,关嵌在正中,关南北方向延伸处见峡谷山道;左右长城,犹若巨莽,起伏于危峦沟壑之间,和青石关紧紧连为一体,别无它道,东西十几公里,乃至数百公里唯有从这跨度不足3米的关口通过,且南北部都要经过几公里的峡谷山道,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时,城墙还起到了诱发商旅行为的作用。这似乎也好理解,因为有障碍才有跨越障碍的愿望。战争毕竟是短暂的,漫长的和平岁月人与人还需要沟通和交通。据载,春秋时期有管仲和鲍叔牙就曾流落在鲁国经商。管仲在穷困时曾和鲍叔牙流落鲁地经商谋生。现今莱城区方下镇的“义和沟”就因他俩的事迹而得名。他们经商时在对财物的处理上,任取所需而毫不提防介意,据说“分金台”就在方下镇蔺家楼和王家庄交界处。再者,齐长城文化也播及后人。几乎每个关隘,都留有门联和关名,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到此观瞻,留下许多轶文趣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其诗文中这样描写他过青石关看到的情景:“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椤自兹去。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突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同其它文物名胜一样,齐长城脚下也有它动人而辛酸的故事:有一对恩爱夫妻,结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齐国公差抓去充役修筑长城。临别时,他告诉妻子:“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恐难返回”。妻子听后心痛欲裂,肝肠寸断,哭得死去活来。转眼几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在一个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夜晚,其妇梦见丈夫和一群苦役,在那起伏绵延的群山之中,冒着严寒搬运石料,修筑齐国长城。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令人目不忍睹。一觉醒来,回想梦境,再看眼前惨状,加之盼夫心切,登山遥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化为坚石,至今屹立在山顶。此山故名“望夫山”,为莱芜十大名山之一。
齐长城逶迤曲折,跌宕起伏,绵延千里,成为齐鲁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当初我降临人世的时候,上帝许诺说要把他最美丽的女儿嫁给我。我左右顾
盼,上下求索,等了25年了,还没见到仙女的影子。我很郁闷,于是跑去问上帝。上
帝说:“你急什么?我都还没女朋友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6.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