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esigner (工人),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山东戏曲】吕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2 23:47:14 2005), 转信
吕剧
曾名“化装扬琴”、“琴戏”,又称“迷戏”、“蹦蹦戏”,系由民间说唱艺
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山东琴书分南、北、东三路。1900年,
广饶县演唱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心悦等,把《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
出,载歌载舞,很受欢迎,便继续搬演《后娘打孩子》、《光棍哭妻》、《小寡妇
上坟》、《蓝桥会》、《洞宾戏牡丹》等节目。各地演员争相试演,流行地区逐渐
扩大。关于吕剧一词的由来,一说是由于第一个化装演出的剧目《王小赶脚》吸取
民间跑驴的表演形式,采用驴形道具,群众遂称之为“驴戏”;又一说是群众自认
为它是街坊邻舍戏,“吕”原本是“闾”字;第三种说法是,惠民地区的群众据其
主要乐器坠琴演奏时捋上捋下而称它为“捋戏”。20世纪40年代,用文字记载时,
以“吕”字代替,“吕剧”因而定名。
早期的班社,为时殿元组建的共和班。之后,相继组成的有文明书社、黄家班、
高家班、张家班、车里班、顺和班等化装扬琴班社,长期活动在广饶、博兴、利津、
滨县、惠民、无棣、阳信、张店、博山、章丘、潍县和胶东一带的城镇农村。通过
与其他剧种同台演出,吸收学习了一些表演程式,在唱腔上由曲牌联缀体逐步转为
以唱[四平]、[二板]为主的板式变化体,并扩充乐队,配搭行当,化装扬琴得
以迅速发展和提高。
1918年,广饶县车里村张凤辉等组班进入济南风顺茶园演出。1921年以后,广
饶魏家村黄维范、黄维信、黄维祯等组成的黄家班,博兴艺人杨长兴、王乐堂组成
的顺和班等,相继进入济南。嗣后,有博兴刘官庄的父子班(张家班)、广饶时家村
的同乐班,以及庆和班、缕戏班、季子班、义和班等。著名演员有时克远、张传海、
张明然、李同庆、于廷臣等。至1948年秋,仅存义和班,惨淡经营。
吕剧的传统剧目大致可分2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借年》、《王
定保借当》、《王天宝下苏州》、《空棺计》、《拳打镇关西》等90余出,这是它
的基本戏;另有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而成,如《金
鞭记》、《五女兴唐》、《白玉楼》、《孟丽君》等。经过改编演出的《逼婚记》,
就是从连台本戏《温凉盏》中摘选出来的。
吕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简单朴实,明快流畅。基本板式为[四平](由四句
民歌体的[凤阳歌]演变而来)、[二板](由上、下句组成),还有[娃娃腔]、
[莲花落]、[叠断桥]、[铺地锦]等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
三弦、琵琶、唢呐等。
1950年,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方戏曲研究室成立后,把吕剧作为研究改
革的重点,以《小姑贤》为实验剧目。除大部分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外,聘请化装扬
琴老艺人进行辅导,并对剧本进行加工整理。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又将王安友的
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演出。在音乐方面,适当吸收五音戏、茂腔、一勾勾、柳
琴戏等剧种曲调的处理方式,在原有唱腔的基础上创造了[反四平]、[散板]、
[快板]、[二六]等新的板式,并吸收、揉合梆子、茂腔等其他剧种音乐的节奏
和旋律,使它的唱腔、音乐逐渐丰富起来,增强了剧种音乐的表现力。语言由杂用
各地方言改为统一使用济南方言。与此同时,济南市鲁声琴剧团在山东省文联地方
戏曲研究室的帮助下,编演了现代戏《张大有被骗》,排演了《王秀鸾》等剧,并
承担了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审定组改编的《王定保借当》的试排任务。1952
年,省文化局从全省文工团、队会演中挑选了部分演员、演奏员,与省文联地方戏
曲研究室合并,成立了山东省歌舞团,1953年改名为山东省吕剧团。济南市鲁声琴
剧团,后易名为济南市吕剧团。省吕剧团首任团长刘梅村,1990年该团改建为院,
院长郎咸芬。主要演员有郎咸芬、林建华、王俊英、李岱江等。
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省及济南市吕剧团参加演出《李二嫂
改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剧,分别获得多项奖励。
其中,郎咸芬、时克远、王俊英获演员一等奖。之后,山东省吕剧团曾多次进京汇
报演出,并于1955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7年,《李二嫂改嫁》、
《借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至此,吕剧在山东乃至全国的声望提高,不
少地、市、县建立了吕剧职业剧团。据1960年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举办的戏剧展览会(山东馆)统计,山东已有29个专业吕剧团,业余剧团遍及全省,
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也建立了吕剧演出团体。1963年,山东省吕剧团演
出的《姊妹易嫁》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拍成电影。1965年,《两垄地》由上海海燕
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66年3月,《沂河两岸》、《两垄地》等剧参加广交会演
出,并赴深圳为港澳同胞演出。1975年,《半边天》及《管得好》被搬上银幕。
1979年,山东省吕剧团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庆祝建国30周年
献礼演出,《姊妹易嫁》、《借年》获得奖励。之后,全省各地新剧目不断涌现,
《隔墙姐妹》、《出嫁》、《曲径通幽》、《婴翠》、《孪生姐妹》、《悠悠我心》
、《林娘》、《魂归故里》、《攀亲记》、《山高水长》、《青山梅》等剧,参加
1982年至1989年山东省先后举办的3届戏剧演出月和第二届山东艺术节演出,获得
奖励。《逼婚记》、《“海盗”的女儿》先后被摄制成戏曲片。
1990年9月,山东省吕剧院应香港联艺公司邀请,参加第四届中国地方戏曲展
演出。剧目有《姊妹易嫁》、《墙头记》、《龙凤面》、《王定保借当》、《借年》
、《逼婚记》、《玩会跳船》等。香港报刊评论:“山东吕剧全场欢乐”,“山东
吕剧在港引起轰动”。此外,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
威海市、日照市、惠民地区及所属市、县的吕剧专业演出团体,经常在各地巡回演
出。据1990年统计,山东省共有吕剧团25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mat我的大脑,Update我的灵魂,Unzip我的烦恼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6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