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esigner (工人),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山东戏曲】五音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2 23:54:43 2005), 转信
又名“秧歌腔”、“五人戏”,系在民间秧歌、花鼓及“肘鼓子调”的基础上
发展而成。起初,演员在演唱时,手臂摇鼓,边扭边唱,因而群众称之为“肘鼓子”
。它起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与流行于惠民、济阳一带的“灯腔”(或称“花
鼓灯腔”、“北路肘鼓子”)和流行于临朐、沂源一带的“东路肘鼓子”,都有历
史渊源,和柳琴戏、茂腔、柳腔的关系也很密切。早期由5人组班演出,所演的多
系“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一人兼操几件打击乐器,故称“五人戏”或“
五人班”。淄博以东,“人”、“音”同音。1935年,邓洪山(艺名“鲜樱桃”)赴
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时,公司赠送“五音泰斗”锦旗一面。从此,“五人戏”定
名“五音戏”。
传统剧目有160余出,题材有历史传说,也有民间故事。经常演出的有《王二
姐思夫》、《彩楼配》、《安安送米》、《松林会》、《双生赶船》、《王小赶脚》
、《拐磨子》、《借》、《乡里妈妈》等,表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妇
女形象及其生活特色,深受城镇、农村妇女观众的欢迎,故五音戏有“拴老婆橛子”
之称。
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主要板式有[悠板](包括[慢板]、[慢流水]、[紧
流水])、[二不应](分紧、慢2种)、[鸡刨爪](包括[非板])、[散板](包
括[哭迷子]、[鳔簧])4种,还有[娃娃]、[莲花落]、[逗歌]、[茉莉花]
、[倒推船]、[太平年]等曲牌。演唱特点是先吐字,后行腔,用本嗓唱,女腔
尾音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并有“带板”、“旱地拔葱”等唱法。早期没
有弦乐伴奏,只用锣鼓。自1952年起,陆续增加了管弦乐器伴奏,丰富了音乐的表
现力。
早期的著名演员,有铁笛、荀兴旺(老旦)、曹然生(花旦)、高桂芳(艺名“半
碗蜜”,花旦)、李德兴(艺名“跟柱子”,旦)、王焕奎(艺名“自来喜”,旦)等。
邓洪山自幼随父母学戏,唱做俱佳,曾与东路梆子、莱芜梆子、化装扬琴(吕剧前
身)同台演出,并吸收、借鉴了它们的长处,为丰富发展五音戏的表演艺术做出了
重大贡献。他曾到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地演出,从而扩大了五音戏的影响。
图2-2邓洪山(艺名“鲜樱桃”)演出的五音戏《王小赶脚》
从1951年开始,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派人深入五音剧团,进行调查研究。
之后,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派人进行辅导,挖掘整理出一批优秀传统剧目。1954年,
淄博市五音剧社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彩楼记》、《王小赶脚》,
邓洪山获演员一等奖,明鸿钧获演员二等奖,邓洪俊获奖状。1960年,淄博市五音
剧团进京汇报演出《王小赶脚》、《拐磨子》、《乡里妈妈》、《王二姐思夫》及
改编的《胭脂》等剧。之后,相继改编演出“聊斋戏”《二子争父》(《墙头记》)、
《姊妹易嫁》、《侠女》,编演现代戏《豆花飘香》、《石臼泉》等。1985年和
1987年再度进京汇报演出。该团霍俊萍获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演出月最佳主角奖,
1988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mat我的大脑,Update我的灵魂,Unzip我的烦恼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6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