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o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esigner (工人), 信区: Shandong
标  题: 【山东曲艺】谷山调、南城调、山东清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3 00:12:14 2005), 转信

  谷山调 原名“唱三弦”,均为盲艺人演唱,系济宁三弦平调传至阳谷的一个
分支。因该形式流行于阳谷县境内谷山一带,定名“谷山调”。据老艺人孔宪明等
回忆,先由王玉泉传与王富芹,再传孔宪明、孙连合,孙连合又传女演员徐秋菊,
共有5代,其历史不足百年。20世纪60年代,徐秋菊参加全省民歌会演,演出《绣
荷包》。
  传统演出方式,亦是盲艺人自弹三弦,腿上绑节子击节演唱。唱腔为六声徵调
式,始终为1/4节奏。以流水板为主,但亦有长达十几板的婉转拖腔和俏口垛句,
并可任意吸收民间曲调,演唱起来毫不单调。
  谷山调书目与三弦平调略同。唱段有《唐王探病》、《包公夸桑》、《八戒拱
地》等30余个,中长篇书有《五女兴唐》、《西游记》等。

  南城调 是与三弦平调有密切血缘关系的一个曲种。约在1920年前后,原唱盲
人调的桑运昌,结合由高唐传来的时调(又名“丝调”)创出新腔,名“如意调”,
流行于茌平北乡。后经城关夏亮修继续加工,成为目前曲调。因为在茌平城南流行,
故称“南城调”。
  初为自操5件乐器的演唱形式,即盲艺人左手弹大三弦,中指食指夹鼓槌,面
前架鼓,脚蹬梆子带动小锣,左腿上绑节子。鼓与小锣开场或大过门时用,演唱时
只用三弦、梆子、节子伴奏,现仅保留后三种乐器。曲调为六声徵调式,上下句结
构。演唱时前奏较长,始为中速,逐渐加快,至大段落加一甩腔,节奏突慢形成小
高潮。间奏后再行反复,由慢转快层层推进,气氛活泼,风格朴实亲切,富有幽默
感。
  经常上演的节目有段儿书《怕》、《蝇子抱饭粒》、《古城会》等,较长书目
有《鹤童传》、《金鞭记》等。

  山东清音 又名“平调三弦”、“平调清腔”,为山东稀有曲种之一。清末,
由青州武大锣传至济南,再由其徒梨花传至济宁,授徒程四妮,四妮再传王凤玉、
王凤仙,后分别传至曹州、濮阳。1900年左右,徐州曾有演出。后因其曲调过于委
婉,难唱大书,渐被琴书、坠子取代。起初多为女艺人、盲艺人演唱。演唱时,手
操琵琶,脚踏“摇金”(即铁尺、金牌,后改为手持),三弦琵琶伴奏。唱腔为七音
宫调式,由“大清腔”、“曲溜子”派生出“评头”、“小清腔”、“串子”、“
溜子”和“彩腔”5个板腔。传统书目仅知有《白蛇传》、《蜜蜂记》、《独占花
魁》等中篇,以及取材于《红楼梦》及民间故事的唱段60余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mat我的大脑,Update我的灵魂,Unzip我的烦恼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