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iniaoml (感觉活着真好㊣少白石), 信区: Tianjin
标  题: [范文]《话说天津》·大公报与天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n 19 21:50:56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ard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niaoml (感觉活着真好㊣少白石), 信区: Board
标  题: [范文]《话说天津》·大公报与天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14 20:35:15 2006), 转信

《大公报》于191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张报纸。《大公报》报社最初设在天津法租界,后移至日租界。“大公报”三个字为严复所写,报头上的法文单词意为“无私”。报纸一经创刊就很快发展成为华北最大的报纸,在全国和海外颇具影响。

http://pic.enorth.com.cn/0/01/38/50/1385080_473903.jpg 
天津大公报馆 

http://pic.enorth.com.cn/0/01/39/82/1398270_869324.jpg
大公报 
 

  创办人英敛之出身贫寒,学识渊博,是一个比较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不像以往的传统知识分子那样,把知识作为自己的特权,他希望通过老百姓多了解国际国内的形势,提高他们的知识,然后强大自己的国家,富强自己的民族。

  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刊,英敛之为大公报作序指出:报之宗旨,在开民风,牖(有)民智,挹(亦)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创刊第二天,他在《大公报出版弁言》中对报纸名称解释说:本报但循泰西报馆公例,知无不言,以大公之心发折中之论,扬正抑邪,非以挟私挟嫌为事,知我罪我无所不记。

  1905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极大权于一身。当时的袁世凯则坐镇天津。《大公报》积极支持废除歧视性的虐待华工条约和抵制美货运动,触怒了袁世凯。便下令禁止销售《大公报》。《大公报》奋力抗争,指出:为几十万在美受苦的中国人说话,是大公报的天职。一息尚存,勉尽天职,志不容懈。

  《大公报》在当时勇于打破封建势力的禁锢,用西方的学术观点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主张兴实业、办学校、立宪法、反对缠足、吸食鸦片。《大公报》的副刊率先全部采用白话文,这比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早了十多年。

《大公报》紧随世界潮流,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个介绍了共产主义,它于1903年3月31日刊出社评《二十世纪之新主义》,将社会主义称为“思想最高之主义,变资本主义横暴之社会为劳动者公有之社会”。

  1926年9月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位留日学生联合创办的新记公司收购了《大公报》,总编张季鸾撰写社评《本报同仁之志趣》,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实事求是的办报方针,并将之定为社训。张季鸾的文笔被称为“横扫千军”。《星期论文》请社会名家撰述,报纸增加对重大事件的实效性报道,“四不”原则成为每一个记者的行为准则。

 

  八十多岁的老报人刘洪升对当时的记者生涯感慨颇多。他回忆道,当时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能够录音、录像,我们就是凭一只手,就是自己记录,每个人配备有一辆三轮车出去采访,我们紧紧记住自己是为老百姓说话的。

  《大公报》很快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报纸,因为是在天津办报,首先要报道天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甚至社会风俗,各种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都要报道。对宣传天津,提高天津的知名度,促进天津走向世界、走向全国,应该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有“北有《大公》,南有《申报》”这一说法。天津不仅仅养育的《大公报》,也因为《大公报》而提升了自身的城市地位。

  作为一个影响甚大的报纸,《大公报》见证了一个时代。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去往法国采访的唯一一个中国记者是《大公报》的胡政之;二次大战期间唯一留守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是《大公报》的萧乾;《大公报》还第一个派记者在1932年前往苏联,报道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深入中国西部,向全国民众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发表了《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陕北共魁刘志丹》、《从瑞金到陕北》多篇西北之行通讯,使国民党统治取得广大读者第一次了解了红军长征的部分情况,范长江以客观准确的报道,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长征画卷。

  由于历史与当时情况的局限,也由于报纸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大公报》有时也会出表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出现一些偏差。1936年西安事变,《大公报》在不太了解当时真相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事后,《大公报》的高层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在报纸字里行间流露颇多。1937年日本在卢沟桥发动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大公报》率先以民族大义为重,及时报道国公两党的抗日战况,大量地刊登了抗日文章,唤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1937年7月31日天津沦陷,《大公报》坚持不在敌占区出版一张报纸,从此《大公报》的足迹辗转与天津、上海、汉口、桂林、重庆,香港,唯一不变的,是《大公报》承载历史、为民喉舌的爱国情怀。

  20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迎来了百年华诞。《大公报》社长王国华一行的天津之行给故乡带来了一股热潮。天津的各大媒体和《大公报》以较大的篇幅,回顾了《大公报》走过的一个多世纪的艰辛历程。游子归乡,往事依依…… 


--
    天空、大地才是我的家,飞翔与自由是我不变的憧憬,
    每一次起飞都离幸福的彼岸更近了。
    短暂的休憩是为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好。
    我已飞过,天空未留痕迹。
    无需向世界证明什么,只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方向就好。
                                             ————飞鸟的独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196.233.13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3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