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iniaoml (感觉活着真好㊣少白石), 信区: Tianjin
标 题: [范文]《话说天津》·张伯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n 19 21:51:00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ard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niaoml (感觉活着真好㊣少白石), 信区: Board
标 题: [范文]《话说天津》·张伯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14 20:45:29 2006), 转信
张伯苓出生于中华民族命运多灾的年代。1894年,十八岁的张伯苓从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毕业,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在威海卫,目睹了国力衰微、甲午战败、一日之内“国帜三易”的情景,年轻的张伯苓悲愤交集,认为参加海军报国无望,愤然退役。他深深感到:我国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我乃决计献身教育救国事业。1898年,张伯苓回到天津,这时革命派的严修也辞官回到天津,严修聘请张伯苓到严氏家馆当教师。他们志同道合,相约“终身办教育不做官”揭开了中国教育史新的一页。
http://pic.enorth.com.cn/0/01/40/14/1401436_978356.jpg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天津人。早期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愤而萌发教育救国之志。于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
张伯苓严馆执教成绩斐然,盐商王奎章也慕名请张伯苓到王氏家馆执教,严馆和王馆兴办新式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严馆和王馆时期成为“南开之胚胎时期”。
1903年,张伯苓赴日本考察,探究日本蕞尔小国居然跻身于世界列强的奥秘。通过参观日本学校,他感到“益信欲救中国,必须从教育着手,欲使教育完善,必须有一正式学校组织”。
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严、张二人将严氏家馆和王氏家馆合并,于1904年10月17日成立“私立中学堂”。是年冬,校名改为“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西南建起了新校址,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说: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
南开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施教,力图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德、良知、良能的栋梁之材。南开中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张伯苓校长后来据此制定了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是一个昏暗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南开培养出了周恩来等一代英豪。
张伯苓勇于改革旧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除了教授学生英文、数学和理化外,还大力提倡体育,教学生下围棋、打旗语、踢足球等,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南开中学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张伯苓还亲自带领学生、老师一起活动。学校的“五虎”篮球队曾经威震四方。张伯苓校长长期担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华北体育联合会会长,建国前历任各界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还曾担任全国学校区分队体育同盟会董事,为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竞赛活动做出了贡献。张伯苓是最早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知识的人,同时也是中国申奥第一人。北京申奥成功,可以告慰张伯苓在天之灵
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话剧运动的最早提倡者之一。南开学校成立不久就成立了新剧社。他鼓励学生演新剧,有力地推动了南开新剧的发展。天津的话剧是从南开学校开始的,南开话剧在中国的话剧运动中曾有过辉煌一页。
中学基础日臻巩固的时候,张伯苓来到了美国,因为他深切地感到:“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创办高等教育乃是国家发展大计”。为了探索私立高等教育的途径,已过不惑之年的张伯苓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进修,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等人,学习教育理论,并全面细致地考察了美国私立大学。
张伯苓返回南开后,立即着手筹备南开大学。1919年秋,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请留学美国多年的凌冰博士为大学部主任,除开设文科外,还设理科和商科。理、商两科在全国私立大学中还是首创。南开大学是天津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近代中国人以自己的力量创立的民办大学中最成功的典型范例之一。
在成功兴办南开大学的基础上,张伯苓于1923年创办南开女中,1928年建立南开小学,张伯苓又分别于1927年和1932年创办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
1935年,张伯苓深为华北局势日益危机感到忧虑,为了继续办学,他亲赴重庆考察,1936年9月“南渝中学”正式开学。1937年7月2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29日,日寇用重炮和飞机炸毁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学生被迫停课。张伯苓面对轰炸后的废墟拍案而起: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由此,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与北大、清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张伯苓与清华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共同担任联大常务委员,主掌校务。在此前后,张伯苓还接办了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南开教育体系,在张伯苓的苦心经营下,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开近代中国教育之先河,张伯苓的名字,永远地载入教育史册。
1951年2月23日,七十五岁的张伯苓病逝于天津。周恩来总理第二天专程到天津吊唁,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
天空、大地才是我的家,飞翔与自由是我不变的憧憬,
每一次起飞都离幸福的彼岸更近了。
短暂的休憩是为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好。
我已飞过,天空未留痕迹。
无需向世界证明什么,只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方向就好。
————飞鸟的独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196.233.13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