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dau (朗道),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Nov 18 18:46:30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Baggio 所发表 】
发信人: eliot (Yeats),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15 11:36:08 1998) WWW-POST
《昆仑》停刊《漓江》停刊 <<小说》也要停刊?????????
我们还需要文学吗?(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
-http://www.srsnet.com 18:39:22 10/14/98 -
《昆仑》和《漓江》停刊了。《小说》也将于今年年
底向读者献上它的停刊号。与此同时,许多纯文学刊物在
为生存而挣扎,发行量只有两三千份的刊物并不是极少数
。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蓬勃发展的同时,文学性书
刊日益被市场冷落。在这个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社会转
型期,我们———异常忙碌也异常疲倦的人们,还需要文
学吗?
失乐园
我们的心灵迷失在物质生活的喧嚣中,于是文学也在
茫然中逐渐失去家园。出于种种原因,一些文学刊物不得
不向读者告别。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文学”和“文学青年”这类
词汇突然具备了某种黑色幽默的性质,成了尴尬和无能的
代名词。人们在今天关注的是生存,是生存所必需的东西
,是房子,是汽车,是能带来高收入的工作,是饭碗里的
富足,是最琐碎、最实际、最直接的收益,简言之,是物
质。这一切是时代的安排。我们在社会的巨变中茫然地面
对着扑面而来的陌生的新生活,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式。与此相对,文学也茫然了。眼看着报纸电
视、歌厅、舞厅生活类的刊物还有最新的国际互联网一步
步瓜分了自己的领地,却毫无招架之功,还手之力。人们
不会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捧读一大本纯文学刊物,在出租
车里也宁愿和“的哥”神侃或是听听车里广播中油腔滑调
的广告,也许在看完了信息版以后可以信手翻翻报纸的副
刊,看点小故事,看点小情调。哪里有时间、哪里有精力
去看那些长长的、费解的纯文学呢?
现在的纯文学刊物在机制上共分三类:一类是由国家
全额拨款,比如一些省市、地区的刊物。为了树立本地区
的文化形象,也为了培养本地区的作者,输点血给刊物也
不是太大的难事。第二类是国家差额拨款的刊物。这类刊
物有一部分资金由国家出,不足的部分自己想办法。第三
类刊物是国家决定或已经实行“完全断奶”的刊物。这些
刊物必须独自去面对市场的喜怒无常。
《昆仑》、《漓江》的停刊以及《小说》的即将谢幕
无疑为处于低迷状态的文坛抹上了一道更浓重的阴影。其
实,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几个刊物其实是办得比较好的,
许多办得很惨的刊物还在靠着补贴吃饭。这几个刊物的停
刊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以外,自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昆仑》曾因推出《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
名作而享誉全国。其社长兼总编辑程步涛介绍,在和平年
代,军队的军事作用已经不是第一位,削减员额、调整军
队的建制是应时而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因此决定停办《
昆仑》,集中力量办好其社另一刊物《解放军文艺》。《
小说》的主编赵日升说,这个刊物现在有一万五千份订数
,在纯文学刊物里是成绩不错的,同时也是盈利的,它的
上级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作出停刊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
——取消重复建设,将《小说》的人员一部分充实到另一
个刊物《青年文学》中去,另一部分到编辑部去做文学编
辑,这样效益也许能更好些。
市场带来的困难当然还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大的威胁。
今年的经济不景气已使许多刊物举步维艰,而明年的市场
分析更是雪上加霜———明年,本世纪的最后一年,期刊
市场将再萎缩30%。
此时,回忆十几年前文学的辉煌,我们心里是什么滋
味?
艳阳天
文学是八十年代的一轮“艳阳”,曾经燃烧了无数生
命。然而,文学自身的价值和功能是什么?今天的“日偏
食”也许是一种必然。
八十年代初期,以《十月》、《当代》、《收获》和
《花城》这“四大名旦”为首,众多文学刊物带给广大读
者的是全方位的信息、全额的精神食粮。人们被压抑了太
久的正常的需求在精神初步解禁的时刻全面爆发,文学此
时成为抒写性情、寻找人生出路、关心国家命运、反思噩
梦般的往昔……的惟一的渠道。文学刊物推出的《伤痕》
、《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等作品成了全国人民心
中的名作名篇,主人公的前途和命运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当然,文学的火爆直接导致的是刊物发行量的飙升。一
百多万的发行量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并不是奇迹。
一时间,各级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文学青年
也成为有志青年的代表,许许多多年轻人从此走上了文学
创作的道路。他们从生活的各个阶层汇聚而来,带着各种
各样新鲜原始的生活气息,有着各种各样的伤痕、隐痛、
思考和人生梦想,他们用或朴拙或稚嫩的笔,写着生活,
写着理想。他们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精神满足,朝气蓬勃
,激情迸发,他们成为人群中站得最高的那个讲演者,多
少人仰望着他们,眼中充满期待和倾慕。作家王蒙当时有
一句名言:“不要拥挤在文学的小道上”。
出于时代的要求,文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最炽热
的焦点。实际上,这种情形于文学来说是不正常的。《中
华文学选刊》副总编杨柳认为,那个时代的文学表达的是
人们十几年的压抑和痛楚,更多的是在替人们呐喊,这并
不是文学惟一的功能和使命。《人民文学》副总编、作家
肖复兴则进一步指出,当年的人们读文学的时候实际是在
读新闻、读政治、读经济,文学成为社会的中心,与文化
消费品种单一、人们的精神渴求异常强烈有很大关系,但
文学本身和文学作品都是不甚成熟的,许多作品的政治性
大大超出了它的文学性。当时文学期刊的繁荣其实并不说
明文学的繁荣以及全社会高度的文学素养。因此,文学的
市场在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迅速萎缩实际上也就不
应当是太出人意料的事。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文学正在向它正常的社会位置回
归,尽管这回归的路途中有着太多的坎坷和艰辛。
怎么办
在文学向正常位置回归的路途中,每一份刊物都在实
践中摸索出路。成与不成,明年见分晓。
今年市场不景气,明年更是个饥荒年。一些无法支持
的刊物自然会退出竞争。其实,这也是件好事。大量的重
复建设不仅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也造成大量“注水
刊物”充斥文学市场,更会有一些赝品败坏文学的名声。
把市场提供给高质量、生命力顽强的刊物,更有利于文学
的纯洁和成熟。
明年国家将最后一次向《人民文学》拨款10万,以后
将实行完全断奶。这个曾有过 150万发行量的老牌刊物,
今天在发行量锐减的同时,还面临着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多
、编辑年龄老化等诸多问题。在这个时候,它将要独自面
对市场的风雨了。副总编肖复兴说:“《人民文学》的改
革就像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一样,比那些年轻的刊物
要难得多。”他们适时定出了内容上的锐进和精粹、形式
上的丰富多彩、包装上的新面貌等方针,并进行读者调查
,参与组织全国文学期刊主编研讨会。肖复兴说:“我们
要咬牙挺过明年,只要明年顺利过去,今后的发展应该是
乐观的。”
《大家》1994年的诞生曾给低迷的文坛注射了一支强
心针。这几年,《大家》通过与企业相结合,以最好的装
帧设计、名家做栏目主持、名家的稿子和插图以及最符合
市场化的操作和最高数额的文学奖设置受到高度的关注。
近期,又传来他们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脱轨的消息。鉴于
近期停办的刊物均为出版社下属刊物的现状,希望《大家
》的选择能为文学期刊的生存形式提供更合理的样本。
《天涯》的主编蒋子丹介绍说,《天涯》1996年已经
改为“泛文学刊物”,本着文史哲不分家的原则,将纯文
学的概念加以扩大,旨在恢复中国文化杂文学传统。同时
,他们在发行上也下功夫,除邮发外,全国各大精品书店
均有零售。三年来,《天涯》发行量期期上升,他们现在
没有经济上的压力。
其他刊物也各有高招。《当代》、《中华文学选刊》
、《中华散文》等同属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刊物有了刊期发
行部。许多刊物发现,单靠现有的邮局发行已经远远不能
适应刊物发展的需要,应当尽量利用其他方式包括二渠道
开拓市场,把刊物送到读者手中。
所有的刊物都不约而同地调整了自己的栏目,不再满
足于传统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四大块。活跃思想,
在形式上下功夫,也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方式。现在的读者
文学修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所关心的文学问题也
趋向多样化。满足读者这方面的需求,和提高作品的质量
一样重要。同时,文学刊物还有联合行动以活跃文坛气氛
的举动。这两年的南北作家擂台赛就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关
注,同时也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
再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抓住固定的读者群也是许多
刊物的方针。在这方面,《作家》、《青年文学》、《散
文》等刊物都做得不错。
天路历程
文学自身、作家和读者都在困境中走向成熟。文学是
人们精神的翅膀,人类永远渴望飞翔。
今天从事文学事业的人们都清醒地意识到,文学只是
社会整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尽管它是不可或缺的,但它
绝不是令这个社会所有成员都牵肠挂肚的。人们完全有理
由去读生活性的、通俗的读物,与文学无缘的人当然可以
不关心文学的发展。文学再也不会像十几年前那样大红大
紫,那样的社会不正常,那样的文学也不正常。
不可否认的是,文学现在确实处于低迷状态。文学刊
物的生命除了需要从业者用辛勤的工作来激活,文学作品
的创造者与文学的受众也是关键性的因素。
在文学是社会中心的年代,作家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中
心人群。而今,他们随着文学位置的偏移在社会中也日益
边缘化,远离了时代潮流的中心,这样的变化让他们多多
少少地感到无所适从。肖复兴诙谐地说:“作家原来是圈
养的,现在改为了放牧,许多人还不适应这种生存方式。
”有些作家下了海,有些作家“触了电”,但有的人从此
走上了不归路,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出卖了作品的文学性
和艺术性。但不管怎么说,心灵的解放、生存的自由毕竟
是件好事,因为作家队伍也需要在时代的大浪中淘洗和磨
炼。可以肯定的是,时代为作家们提供了最广阔的蓝本和
最富诱惑性的契机。终会有一些人拉开枪栓,射出自己的
子弹。为名利而放弃文学追求的人,自然会被遗忘。因为
迎合,不仅仅意味着放弃责任,更意味着丧失自我。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读者———为文学掏腰包的人。
据《人民文学》的读者调查的结果看,读者对文学期刊的
发展趋势所持态度并不积极;他们要求的是贴近现实、可
读性强、艺术性强的作品;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收
入的微薄不成比例;在艺术欣赏和了解社会人生等目的之
外,出于休闲娱乐的比例大幅增加。上述内容说明,读者
队伍目前日趋理智化、纯粹化,同时,他们的阅读也越来
越挑剔。
在今天的困境里,文学自身、作家和读者都在经历一
个由茫然到成熟的过程。当然,最终的平静和稳定是由社
会状态来决定的。但是,不论什么样的社会,文学是不可
能消失的,文字所带来的精神空间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
。在市场经济发展得相当成熟的香港,大量的文学报刊今
天倒下了,明天又顽强地生长起来。香港《文学报》有着
十年“高寿”,它的主编张诗剑先生说:“我们非常羡慕
内地的文学环境。但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文学总会存在
。只要我们去做。”在人们不得不用生命去和物质做交换
的时候,人们依然渴望精神的飞翔,文学就是人们赖以飞
翔的那对翅膀。
人们不会剪断那对翅膀,让自己的精神匍匐在地。
侯江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pc213.east.cn.net]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Rain.bbs@bbs.ne]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5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