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dau (Dau),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道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ul  4 14:37:27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asdf 所发表 】
              道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南怀瑾·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
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
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
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对这三家,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
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里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
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
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来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这譬喻是有理由的。

  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
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
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老
(黄帝、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
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但是这只是口号,只是招牌而已
,亦可以旁借“挂羊头卖狗肉”的市井俚语来勉强比拟,意思就是,讲的是一套,做
的又另外是一套。

  那么所谓黄老之学的道家学术,它的内容又如何?当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
老子,他所著《老子》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最有具体的叙述。而阐
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则是庄子。庄周所著《庄子》
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南华经》。其中所论辩的道理,在政治、军事、教育
、经济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
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等,都大有用处。

  这不只是指庄子的内七篇而已,事实上,几千年来,历代所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
,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
亦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尤其是庄子的外篇与杂篇部分最多,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
必须了解的一项事实。

  现代人对道家的观念,是汉、唐以后的人所持的观念。在秦汉以前,现在所谓的
“道家”与孔孟之学所谓的“儒家”,原来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而这
一个“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
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种种哲学,都涵在此一“道”中。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
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
。”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对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
古人之牙慧。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从不著书,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
国文化系统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而已。他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


  就因为他倚此一态度而为学,自然读的书非常多,了解得亦较他人深刻而正确,
他对道家的学术,就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意思是说,道家
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整个文化。“广博”是包罗众多,“精微”是
精细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但是,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画符念咒、吞刀吐火之术,都变成了道家的文化,更
且阴阳、风水、看相、算命、医药、武功等等,几乎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的
学术,所以虽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之产生了流弊。

  《老子》这本只有五千字的书,从文字表面上来看,似乎很容易读懂,如果也用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眼光去读,那就够我们去探讨,去阐述了。

  也有人说,提到我们的历史文化,所谓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正是易经、老子、
庄子三玄之学最流行的时代。但在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是一个变动不安、非常混乱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衰败的两百多年。可是在哲学思想方面,由于知识分子的
高谈阔论,也提升到极点。于是有人说,三玄之学,是衰乱之书,因为每到一个衰乱
的时代,三玄之学就会特别受人欢迎。这是在动乱不安中,人们的精神失去寄托,便
希望从这方面,找到一条出路。他们更进一步回过来说,目前这个世纪中,这三样东
西,很受欢迎,可见这个时代,当然的是衰乱的时代。

  其实,并不一定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凡是对任何一样东西,立场不同,观点就两
样。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异。我们看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
、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出来用世。而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
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返正”的人物,都是
道家的人物。不过,他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后自己飘然而去。如商汤时候的伊尹、傅说,周朝开
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
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与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张
良则差一点,最后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诸葛亮,他的立身处事,完全是儒
家的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恰如其分。

  次如唐代的魏征,明代的刘伯温,清朝的范文程等等,还有许多不可知、不可数
的道家人物。

  数十年前,国内流行一股研究明史的风气,其实研究断代史,以明史最难研究,
如果以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研究对象的中心,那就要注意一般编史书的人不大采用
、而是朱元璋亲自写的几篇文章,的确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在这几篇文章中指出,
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几个道人。实际上,他们都是表面上装疯卖傻的道家人物。
其中一个是周癫,江西建昌人,人们只知道他姓周,不知道他的名字,因常在市街上
疯疯癫癫,便叫他周癫,实际是一位学道家神仙之道的人物。朱元璋曾多次试验他,
一次把他放在蒸笼里,再罩上一口大缸,用热水蒸了半天,朱元璋认为该已经熟了,
移缸揭开蒸笼观察,不料他在里面作蒸气浴,和现在流行的三温暖或土耳其浴一样,
满身大汗,对朱元璋说:“你好,你的事业可以完成了。好舒服啊!”朱元璋对他无
可奈何。但朱元璋每次遇有困难,他都会出现,助一臂之力。像打陈友谅的时候,他
也跟着一路去,朱元璋心想,这疯子出现就会遇上麻烦,这次去打陈友谅,本来是一
场艰苦而危险的战争,他又来了,可真讨厌,于是想把周癫沉到江里去。朱元璋带兵
到了南昌,他还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果然,在战场上千钧一发之际,他又帮了朱
元璋的大忙。

  这些人物,因为太神话化了,而编写正史的,多为儒家人物,由于他们的传统观
念,对于这许多史实,都不收罗进去。事实上,朱元璋本人的著作中,所描写的这类
史料很多,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

□ 摘自《老子他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phy4.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