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dau (Dau),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西方的晚霞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Jun 28 11:20:00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eel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raphael 所发表 】
                晚 霞

                ·东来石·

  忘年交奈达博士几年前退休,从康州搬到宾州长木花园附近一个老人社区,我
也因此有幸见识了美国银色世界中的日常生活。记得第一次是应邀专访,专门驱车
两个多小时去给他们每月一次的知识讲座当主讲人,题目大得不能再大:中国。

  老人们都穿得很整齐,三三两两提前几分钟就入场就座。快开始的时候,又来
了两位坐轮椅的,由护士推到会场。对着这一百来位认认真真听讲的老人,我也认
认真真地讲了近一个小时,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三个中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建
国后的中国和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最后还根据听众的特点讲了一通中国
的老人生活。原以为这帮已到耄 之年的人吃饱了没事做,听个讲座消磨时间而已
。十五分钟的提问时间一开始,我才发现这老人院中藏龙卧虎,学富五车、敏捷睿
智的大有人在。不少人到过中国多次,有的人不但知道中国历史,也知道中国的现
状,其中有个前总统智囊团的顾问还要我讲讲中国文革的社会原因!看了他们的活
动安排,我才知道这种每月一次的知识性讲座其实是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上
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而且常常与当月的国际国内形势有所联系。

  后来与这些老人接触多了,言谈之间,发现不少人都认为身体虽然老了,思想
不能老,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被社会抛弃。除此之外,老人院的活动中心还
有众多的兴趣小组:艺术、手工、木工、音乐、阅读、等等,大概也是为了保持一
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吧?从他们丰富的活动节目中,我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在这
里并不仅仅是一句格言,而是一种大家都认同的生活方式。

  整个社区的格局都是单家独院的小别墅,屋前有草坪,房后是花园,每天有杂
勤工到家里来打扫卫生,草地和花木也归服务人员管理,但如果自己管得了而且喜
欢管的话也可以自己管。有精力弄花侍草的老人还可以申请一小块地大展身手。食
堂后面就是一块块长方形的花圃,边上插着小牌,写着园主的名字。饭后茶余老人
们在花圃中一边散步,一边看谁的花长得好,也是人生一乐。围着整个社区建筑群
有一条总长近两英里的有顶长廊,身腿灵活的老人可以风雨无阻地散步,活动不便
的也能坐在轮椅上让护士推着沿路欣赏户外风光。食堂一日三餐,医务室二十四小
时服务,每周两次交通车外出到市区购物。我想,老人们能这样相依为伴,无忧无
虑、安安静静、带着独立人格的尊严,在花园般的环境中安享人生中最详和的一段
时光,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里程,这样的晚境,该是人生中绚丽的晚霞。虽然没有
中国传统社会中津津乐道的含怡弄孙之乐,没有四世同堂的热闹,却也少了家大人
杂所带来的烦恼,起码这里的老人活得潇洒自在,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话又说回来,这样的服务是老年阶层中的高消费。因为开销庞大,并不是所有
的老人都能进入这种由专业人员管理的老人院。一般人要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存养老
金,一生收入属于中上水准才有资格问津。美国人认为年轻人并没有奉养老人的义
务,连收听率极高的公共广播电台主持人也对听众说老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做儿女
的不必为父母晚年的窘境负疚。所以在美国说养儿防老没市场,一提如何存钱养老
大家都来了劲儿。为的就是在进入天国之前能到这样的老人院中排队等侯。

  比起中国的老人来,这些人的确是少了些天伦之乐,多了些孤独。在这个以一
个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老人集体中,双进双出最令人羡慕,可惜已经不多。原来
住在奈达博士旁边的一对老夫妇,第二次拜访时发现太太已经先走了,老先生一个
人从小路的尽头搬到十字路口附近的另一所别墅。一问,说是那边太安静了,一天
到头见不着一个人影,现在好多了,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经过路口的车辆和散步
的人。不过我又听说这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老太婆一大堆。物以稀为贵,这单身
老头不管走到哪儿总是被好几个老太婆包围着,有人常见他一付得意洋洋的样子。
经历了青春的躁动和中年的成功,能过好每一天,快快乐乐走完这最后一段路的老
人,该是有福气的老人。

  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和社会的商业化,奉养老人由家庭功能变成社会功能只是个
时间问题。都说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期,要是转到我们这一代人老的时候,刚好是家
庭不管了,社会管不了的年代,我们怎么办?中青年的朋友们,为了天边那一抹绚
丽的晚霞,赶快丢掉幻想,准备存钱。


--

            繁华满眼不足看
                春山尽处立青枫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vector.hit.edu.c]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phy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