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attoo (北方),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一代宗师清华心——缅怀顾毓琇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9月18日11:23:0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9月10日清晨,宜凡来电话,“爷爷顾毓琇于9月9日上午8时15分因病逝世”。惊悉噩耗,
万分震惊。7月中旬慰庆兄曾告:父亲身体欠安,已入院治疗,我一直默默地为顾老师祈祷
,祝愿他早日康复,能莅临期颐寿庆(12月24日)活动。孰料上苍无情,就在百岁华诞前
夕,顾先生竟溘然长逝,怎不令人痛惜。
毓琇师赤诚爱国爱校,学术广博,文理兼备,堪称清华奇才,为校友史册谱写了璀璨的一
页。他思维敏捷,记忆惊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在清华度过
顾毓琇,字一樵,1902年12月24日生于无锡。
1915年考取清华学校,当年入学的中等科共123人,至1923年仅81人毕业赴美留学。梁思成
、吴文藻、孙立人、梁实秋、张钰哲、施嘉炀等人都是毓琇师的同级。他在校接受众多名
师教导,中文老师是古诗创作和古代文学研究的杰出学者钱基博[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学
长(1933)之父],英文阅读老师是林语堂,英文语法老师是孟宪承,期间时常聆听梁启超
(任公)的演讲。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激励下,埋头苦读八个春秋,德才兼
备。他说:“总结清华求学,以参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最有意义。有机会拜梁任公
先生为师不胜欣幸?”
1923年8月17日他乘“杰克逊总统号”赴美进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深造,获得了学士、硕士
和理学博士学位。1929年春回国后曾在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任教。1932年9月回到清华任电
机系教授,首任系主任。1933年2月6日教授会选举他为工学院院长并于3月3日就任。[1932
年9月成立清华工学院,院长为梅贻琦(代理)]。毓琇师在清华学堂八年,清华公费留美
五年半,清华任教五年多,将近十九年是在清华度过的。这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时期。所以,他的内心清华情结很深,对母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最关心的是清华的发展
院、系调整后,清华变成纯粹的工科大学。80年代中期,清华先后恢复了理科、文科、经
济管理学科。他就如何办好文科、理科,多次向学校领导坦承进言,献计献策。
“兹敬建议:清华中文系招收博士班,博士生可以中国文学为主,语言、历史或外语为副
修。今年王国维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可以此事公告。
“江主席访俄罗斯,在百忙中亲访托尔斯泰纪念馆,及在墓前行礼,献玫瑰花12朵,重视
人文,可以敬佩。
“清华建第一流大学进入第廿一世纪,不但要重振国学(纪念梁任公、王国维、赵元任、
陈寅恪、吴宓诸先生),且必须恢复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对于文学的研究与创新。中文
、外文必须并重,理工并进,文、哲、史亦应配合”(1997年5月9日致王大中校长信)具
体建议聘请季羡林、闻家驷、许渊冲、于光远等校友担任顾问。
“清华自改大学以后,数、理、化、生物等并重,而数学、物理之人才特多。物理与数学
为科学之基本,定可自限于‘应用’乎?数学更应基本之训练,不从理论为基础,而只讲
‘应用’,如何可以吸收及培养第一流人才。
“本人敬郑重建议,在校长任内,将‘现代应用物理系’正式改为‘物理系’,并将‘应
用数学系’正式改为‘数学系’,培养博士生,将各大学已得硕士学位者来校进修。应在
二十年后,中国科学院新院士可以继续有清华校友领先。
“老迈体弱,心所谓老,不敢不言。”(1996年5月3日致王大中校长信)
王大中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认真研究后,采纳了顾先生的意思,将“应用物理系”更名
为“物理系”,“应用数学系”更名为“数学科学系”。
毓琇师十分关心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展。提出:“二十一世纪重要人才的培养,非
得重基础科学不可。”“由基础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清华必可成为世界上第一流大学。
”(1997年6月10日来信)“今后清华更进一步,必须文理兼通。”(1997年5月9日来信)
“清华进入二十一世纪成为第一流大学必须有健全的数、理、化各系。”(2000年4月8日
来信)2001年11月20日王大中校长前去拜访顾老时,他再一次语重心长地嘱咐王校长,“
一定要搞好基础理论研究,办好物理系、数学系。并说,不能忘记清华一大批老人,那些
老教授们,像王淦昌、钱三强等,没有他们,清华就没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他是在讲
述:“根深,叶安得不茂;源发,流安得不广。”
对清华建成一流大学充满信心。“展望二十一世纪,清华定可成为第一流大学。”(1998
年11月3日来信)
最珍贵的文物献给母校
毓琇师念念不忘清华这个摇篮对他的哺育和培养,他把一些最珍贵的文物献给母校。
1993年5月上旬,毓琇师托美国宾州坦普尔大学程君复教授将一批珍贵的书信手稿面交张孝
文校长。计有:
一、闻一多致顾先生信三封(1922年一封,1938年两封),共计六页;
二、沈雁冰致顾先生信一封(1922年),一页;
三、郑振铎致顾先生信五封(1922年一封、1923年四封),共九页(其中1923年5月一封贴
有沈雁冰硬纸批条——小传);
四、成仿吾致顾先生信一封(1923年),共四页;
五、朱湘(子沅)致顾先生信两封(1924年),共四页;
六、朱湘请顾先生转交闻一多信一封(1924年),共三页;
七、朱湘请顾先生转交梁实秋信一封(1924年),共五页。
毓琇师在他九十寿庆之际将14封珍藏了六七十年的书信手稿捐赠母校,不正是出于对母校
依依不舍的真情吗?
新世纪的前夕,毓琇师特别高兴。告诉我:“最近有一好消息。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
会IEEE为世界最大的电工学会,其中电路及系统学会有五十年历史,近给本人金质奖章(G
olden Jubilee Award)。”“本人以97高龄,得此殊荣,深以为幸。”(1999年12月17日
来信)IEEE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又给他颁发了“第三千禧奖”(The Third Millennium
Medal)。2000年11月20日王大中校长前往顾老寓所,诚聘毓琇师为清华名誉教授。顾先生
将标志着他在国际电机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个奖牌出示于王大中校长,郑重表示赠送给母
校。这是他对母校90周年校庆的最好献礼,也是他对母校缱绻深情的又一次真情流露。
校友的良师益友
读书看报是毓琇师的最大嗜好,古稀之年仍保持着每天阅读多份报纸的习惯,读后就为国
事、校事操心。他的来信有许多是综论国家大事,从“中美关系,两岸交流、香港回归、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预计申奥成功等”。对清华校友总会的工作、清华校友的事更加操
心,下面举几个例子:
从上海《新民晚报》上“看到曹禺仍在北京医院住院,其夫人李玉茹动手术住上海华东医
院,因赶写信给曹禺,请费神代送《耄耋集》及《水木清华》各一册为荷!”(1994年11
月29日来信)
从《人民日报》(海外版)“得悉王淦昌受自行车撞伤,以致折骨,不胜挂念,致专函问
候。”嘱我转寄问候函。(1997年10月4日来信)
《中国科技报》刊登了浙江大学陈列75位院士校友肖像,鼓励学子勇攀科学高峰的消息,
他就来信“建议校友总会将清华校友(包括毕业生及任教的教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的准备一名单,载在《清华校友通讯》,使在校学生得到鼓励。”(1994年5月19日来信)
《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出版后,中文系呈送他一册。他阅后立即来信,“《吴宓与陈寅恪
》一书,拜读甚好。因思吴宓教授与陈寅恪教授在哈佛很久,此书似应赠送哈佛。可否请
尊处用航空印刷寄美国哈佛图书馆一册?”(1992年11月16日来信)
我遵嘱赠送哈佛图书馆《吴宓与陈寅恪》一册。哈佛图书馆接到赠书后,立即来函致谢。
以上仅是他给我的100多封来信中的几例。毓琇师一直热心校友联络,早在1933年4月29日
,22周年校庆日他被校友们选为清华同学总会筹备委员会七位委员之一。近年来,他经常
给《清华校友通讯》撰文赐稿,仅90年代撰写的文章(如《纪念赵元任先生》、《纪念吴
有训先生》……)、诗词、题词达十多篇。又将《顾毓琇教授科学论文集》等多部著作送
母校图书馆收藏。
毓琇师执教杏坛70载,桃李满天下,近百岁的古稀老人,精神如此矍烁,精力如此充沛,
思路如此敏捷,令人肃然起敬,每念及此,情不自禁地要更努力地做好工作。
世纪老人 笔耕不辍
毓琇师在清华求学时就显露出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在1921年与闻一多、梁实秋等同为
清华文学社社员,1922年为清华剧社首任社长。一生创作诗、词、曲达7000余首,全集26
册,晚年仍笔耕不辍。清华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的著作《耄耋集》(1993年4月)、《
蕉舍诗集》(1993年10月)、《水木清华》(1994年4月)、《顾毓琇诗歌集》(1996年11
月)、《行云流水》(1998年8月)、《期颐集》(2001年4月)。这些书都是由夫人王婉
靖亲自书名。婉靖师母的书法是秉承书圣家传,素有盛名,隽秀优美,刚劲挺拔,与顾老
的佳作配合真是双璧。
1993年9月2日,顾老曾致函张孝文校长。“近拟请清华大学出版社代印《水木清华》一书
,为本人毕业清华七十周年作一纪念,献给母校。现拟加《卷七》《九二自述》(本人自
传),此书可延至1994年上半年出版,但因本人年老体弱,今冬若尚健在,希望能亲自校
对《九二自述》,此乃本人最后一册著作,希望校长特别关照……”
毓琇师的所有著作都是他亲自校对,而且出版后要求航邮两册,立即校改,随即寄来勘误
表,要求附在书中。这些书绝大部分都是赠送有关中央领导和他的好友、各大图书馆了。
顾老的一丝不苟,认真求实精神和惊人的记忆力,到九十多岁高龄依然如此,令出版社的
编辑赞佩不已!
绝笔留念电机系
1992年校庆日在电机建系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了设立“毓琇奖学金”。奖学金基金
由顾老和他的学生、家属捐助,用于奖励母校电机、电子和控制方面品学兼优的高年级本
科生和研究生。毓琇师本人靠薪酬、退休金为生,经济并不宽裕,但于基金设立后,四次
追加奖学金基金。王大中校长2000年11月拜访他时,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张4000美元支
票捐赠电机系做奖学金基金。今年是电机系建系七十周年,百岁老人、电机系首任主任,
深切关怀电机系,于4月5日来函告我:“本人奖学金将增加US$1300元,由宜凡寄去,即请
查收为荷。”宜凡告我:“这是《顾毓琇诗词英汉对照》稿费折成人民币11,211元,捐赠
清华电机系并入奖学金基金。”他把最后一笔稿费捐给了他钟爱的电机系。
毓琇师在2001年秋身体欠安,入院治疗,写字有些抖,电机系师生盼望老主任能为电机系
建系七十周年题字。毛笔握不稳,他就在毛笔上套了一个很粗的棉制圆环,端端正正地书
写下了苍劲有力的“清华电机系七十周年 顾毓琇”,这是一份绝笔题词,把他的深情永
远地留在了电机系,留在了清华园。
百岁老人赤心存,2002年3月20日,给我寄来了最后一首诗:
天佑中华
风花雪月知多少?
天涯欲挽狂澜倒!
碧海映朱霞,
苍天佑中华。
乡心新岁切,(刘长卿句)
奥运多消息。
万里隔乡关,
元宵月又看。
2002年2月12日
顾毓琇 23级稿
(调寄 菩萨蛮)
毓琇师传奇的一生是一部大书,要读懂不易,我们应该努力试读。人们常惊其博学、服其
卓识。知识的生命永不熄,百年人生之旅,好学、勤奋和进取精神将永远留在清华人的心
中。
--
──●─╮ *
╭●╯ 悠悠天地之间,每个人都只是过客…… *
╰─────悄然而来,宛若一阵淡淡的风
* 静静逝去,如同一首无言的诗───────────╮
* 我不能给世界留下什么 ╭●╯
>ヾ 但是世界却留给我一片片难忘的回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66.111.142.6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