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thsims (第二百三十七世剩闲),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大事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Sep 12 19:16:38 2003)

1909 年     利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考選留美學生,成立「游美學務處」主其事。  

    越二年勘定校址,籌設學校,稱清華學堂。  
1911 年     3月開學,旋以辛亥革命暫停。 
民 1 年   春,復課,「清華學堂」改稱「清華學校」,仍為留美預備學校性質。 
民 14 年   成立國學研究所。開辦大學部,設文、理、法三學院。 
民 17 年   改稱國立清華大學。 
民 18 年   正式成立研究院,分文、理、法三部;大學部第一屆學生亦於是年畢業。 

民 21 年   增辦工學院。 
民 26 年   對日抗戰軍興,南徙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民 27 年   長沙臨大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民 34 年   抗戰勝利,西南聯大仍繼續課業,三校同時分別開始籌劃復員工作。   
       
民 35 年   秋,本校復員北平,並增設農學院。 
民 44 年   中美兩國訂立原子和平用途協定,政府決定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機構,發展原子
 
   科學之研究,乃電召梅貽琦校長返國籌議。組設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委員會, 
   勘定校址於新竹,籌劃復校,創辦原子科學研究所。 
民 45 年   1月,在台北成立籌備處,聘陳可忠為主任,正式展開籌備工作。7月, 
   原子科學研究所成立,招考第一屆研究生。  
民 50 年   具有壹千功率之水池式核子反應器(原子爐)一座,完成初步臨界運轉,  

   開始作業。一方面適應教學研究需要,一方面配合國家政策,展開原子能和平 
   用途之推廣工作,是為我國進入原子能時代之里程碑。 
 
民 51 年   5月19日梅校長病故,陳教務長可忠奉命代理校務(民54年真除)。 
   夏,本校鑑於數學之重要與日俱增,國內大專學校數學師資至為缺乏,為培植 
   數學研究人材,充實大專數學師資,並加強原子科學研究之數學課程,增設數 
   學研究所。 
民 52 年   春,數學研究所招考第一屆研究生。  
民 53 年   政府鑑於培植科學基礎人材,適應國家發展科學教育之需要,指令本校恢復 

    大學部,設置核子工程及數學兩學系,參加聯合招生。 
民 54 年   增設物理學系。 
民 55 年   增設化學系。原子科學研究所之物理組,以數年來之經營,設備漸臻充實, 

    青年物理學家返國來校任教者,亦漸增多,乃於秋季成立物理研究所,招收第 
    一屆研究生。 
民 56 年   設立物理研究所博士班。 
民 57 年   原子科學研究所化學組,亦以同樣情形成立化學研究所,招收第一屆研究生。
 
民 58 年   7月陳校長可忠退休,閻振興先生繼任校長。 
民 59 年   6月閻校長調任立台灣大學,本校校長由徐賢修先生繼任。原子科學研究所核
 
    工組改設為原子核工程研究所。 
民 61 年   增設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工業化學研究所、工業化學系、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民 63 年   增設分子生物研究所、工業工程學系及化學研究所博士班,均開始招生,並將
 
    原有所系分設三學院,即理學院、工學院級及原子科學院。  
民 64 年   9月,徐校長奉命轉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本校校長由張明哲先生繼任
。 
民 65 年   增設電機電力工程系,電子計算機中心成立。 
民 66 年   增設電機電力工程研究所(於六十八學年度起更名電機工程研究所,電機工程
 
    學系),計算機館管理決策及輻射生物研究所。 
民 67 年   增設高分子研究所。 
民 68 年   工業化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均於當年招生。 
民 69 年   增設工業工程研究所,大學部增設中國語文學系;工業化學研究所、工業化學
系 
    更名為化學工程研究所、化學工程學系。 
民 70 年   增設動力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工程、原子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核子工程學系
 
    自七十年度開始招生。8月,張校長調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本校校長由 
    毛高文先生繼任;10月,研究發展委員會成立。 
民 71 年    數學所增設博士班,大學部增設外國語文學系;4月,本校成立長期發展委員
會, 
    訂定五年發展計劃。 
民 72 年   3月,開始規劃行政業務電腦化作業系統;8月,物理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
 
    合併為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合併為化學研究所;計算機管理 
    決策研究所、電機工程研究所增設博士班;為配合推動國防科技發展之基本需要, 

    與中山科學院合作成立自強科學研究中心;9月,開始設置輔系;年底,為推動跨 

    院所系的教學與研究,成立校內各研究中心,次年又相繼成立原子科學技術發展 
    中心及科儀中心。  
民 73 年   增設人文社會學院、經濟學系、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研究所與高
 
    分子研究所合併為化學工程研究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材料科學中心。 
民 74 年   5月,視聽中心成立;8月,增設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及工業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分 
    子生物研究所更名為生命科學研究所,原子核工程研究所更名為核子工程研究所。 

民 75 年   8月,應用數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原子科學研究所取消保健物理與放射化學
 
    分組以及增設語言學研究所碩士班,動機、電機兩系成立雙班;9月, 
    開始實施雙學位制。 
民 76 年   8月,毛校長調任教育部部長,本校校長由劉兆玄先生繼任,同時增設社會人
類 
    學研究所碩士班及原子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民 77 年   8月,增設統計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班,同時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
更名 
    為資訊科學研究所。 
民 78 年   8月,增設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統計學研究所博士班及輻射生物研究所博士班
。 
民 79 年   8月,增設資訊系及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班。 
民 80 年   8月,增設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生命科學系。11月15日,生命科學二館建
築 
    工成完成發包,並於12月9日動工興建。  
民 81 年   5月,共同學科改為通識教育中心。7月,增設生命科學院,同時將生命科學系
、 
    生命科學研究所、生物醫學研究所改隸於生命科學院。8月,增設原子科學系。 
民 82 年   2月,阿岡諾反應器除役工程開始,全程約費時二個月。2月27日,劉兆玄校長
 
    調任交通部長,校務由教務長李家同先生暫行代理。12月,化工新館落成。 
民 83 年   1月28日,新舊任校長交接,新任校長沈君山先生為首任經由遴選產生之校長
。 
    8月,增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哲學研究所碩士班、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民 84 年   生命科學二館落成啟用。8月,設立教育學程,又配合新大學法調整所系架構
, 
    將研究所併入性質相近學系。 
民 85 年   成立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社會人類學研究
所 
    人類學組博士班。 
民 86 年   8月,成立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 
民 87 年   2月,新任校長劉炯朗上任。  
    8月,成立電機資訊學院,設有資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電子研究所。  
    輻射生物研究所併入生命科學系,社會人類研究所分設為社會研究所碩士班與  
    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工業工程學系改名為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民 88 年   8月,成立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 
民 89 年   8月,成立科技管理學院,設有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計量財務
金融 
     學系。 
民 90 年   8月,成立天文研究所碩士班、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民 91 年   2月,新任校長徐遐生上任。 
   8月,成立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人文社會 
   學士學位學程(目前暫名為「人文社會學系」),生命科學院調整為生命科學系、 

   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資訊與結構 

   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博士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