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thsims (第二百三十七世剩闲),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新竹清华时期(自以为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Sep 12 19:15:12 2003)

  三十七年冬,清華還在上課,共軍突由南口進至北平西郊,與國軍戰於學校牆外。不
久國軍退守城內,處在郊外的清華園,於是淪入共軍的勢力範圍。梅校長適於前一日因公
入城,當時城郊交通斷絕,校長只可留在城內,校政暫由校務委員會主持。政府眼見局勢
日非,於是派遣專機迎接梅校長去南京。次年,梅校長先赴歐,後往美紐約與中華教育文
化基金董事會會商清華基金保管及運用事宜。自民國四十年開始以清華基金利息協助在美
學人研究,並以學術書刊儀器贈送台灣專科以上學校。  
  
  民國四十四年「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正式簽字,政府決定設立原子科
學研究機構,發展原子科學之研究,乃電召梅貽琦校長返國籌議。並於同年十二月,由行
政院組設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委員會,以教育部長張其昀,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國防、
外交、財政、經濟四部代表,暨蔣夢麟、浦薛鳳、錢昌祚,陳雪屏、錢思亮、金開英、洪
紳諸先生為委員。
決定:(一)校址設於新竹赤土崎。
   (二)先設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
   (三)開辦費及建築費請政府核發,圖書儀器費由清華基金支付。

  翌年一月,即在台北成立籌備處,以陳可忠為主任;清華在台復校工作由此開始。

名為復校,實為建校,因為除了梅校長本人外,並無一物自北平搬來。擇地、建屋、購置
圖書儀器、裝配實驗室,一切都得從頭做起,歷盡艱辛。 
 
  清華復校的校址設於新竹,是由中國石油公司所撥讓的新竹市赤土崎土地約四十二甲
,連同新竹縣政府贈送土地約三十四甲,又陸續收購民地,總校址面積達八十六甲有奇,
約合一千三百市畝。接收之後,即著手興建校舍,其建築先後依次為辦公大樓及東院教授
宿舍、天然氣櫃、物理館、新南院教授宿舍、單身教授宿舍、反應器館、核工館、科儀館
。建設校舍之同時,亦著手準備招生授課。四十五年九月,即招考原子科學研究所首屆研
究生,錄取廿一人,先假台灣大學上課。課程為二年制,畢業授理學碩士學位。次年,首
批校舍(辦公室、教授住宅及職員、學生宿舍)完工,秋季即開始在新竹上課。 
 
  在籌備儀器設備方面,梅校長於民國四十五年赴美洽聘教授的同時,亦洽訂原子反應
器及訂購儀器,並洽撥基金年息。同年,向美國訂購范氏加速器,於四十七年七月開始安
裝,次年春安裝完成。當時原子科學研究所最重要的設備為清華開池反應器,於五十年四
月十三日達到臨界。這座反應器係於四十七年三月和美國奇異公司簽約,四十七年冬開始
興建,五十年十二月二日在台北舉行正式落成典禮,共耗資美金一百零五萬元。值得一提
是此項水池式反應器(俗稱原子爐)土木工程由華泰建築師張昌華設計,裝置工程乃由清
華自行設計施工,機件裝置時,由中國石油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台FW鋁業公司分別派員
操作,並得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之協助,為國內工業界與學術界首次密切合作之成果。
對於原子爐之興建,梅校長不遺餘力,所以梅校長於五十年五月十九日病逝於台大醫院後
;為紀念梅校長,特命名反應器實驗館為「梅貽琦紀念館」。 
  
  整體而言,新竹清華是起自原子科學研究所一所,而後慢慢滋長擴展,逐漸成為理工
大學,進而進入人文科學園地,成為較為完整之大學。因此在發展上,除了原科所外,民
國五十一年夏,因鑒於數學之重要性與日俱增,國內大專學校師資至為缺乏,為培植數學
研究人材,充實大專數學師資,並加強原子科學研究之數學課程,增設了數學研究所,於
五十二年春季招考第一屆研究生。五十三年,恢復大學部,先設置核子工程及數學兩系,
參加聯合招生。五十四年,增設物理學系,五十五年又增設化學系。同年七月,成立物理
研究所,隔年設立博士班。五十七年成立化學研究所,招收第一屆研究生。後猶繼續成立
各種所系,並將原有所系分設三學院,即理學院、工學院、原子科學院。自七十三學年度
起更增設人文社會學院,將六十九年設的中國語文學系與七十一年設的外國語文學系納入
,並成立經濟系。翌年,增設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為清華人文社會學院的第一個研究所。
清華歷史研究所是以中國思想史為教學研究之重心,同時配合清華理工科之特色,亦注重
科技史之研究。八十一年七月,增設生命科學院,將生命科學系、生命科學研究所及生物
醫學研究所隸屬之。八十六年二月成立教育學程中心,提供中小學師資之職前教育課程。八十七年二月,增設電機資訊學院,將資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電
子工程研究所改隸電資院。 九十年八月,增設天文研究所碩士班、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
碩士班。九十一年八月,增設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人文社會學士學位學程(目前暫名為「人文社會學系」),生命科學院調整為生命科學
系、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資訊與結構生
物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博士班。現本校設有七個學院,十七個學系及
十八個獨立研究所。  
  
  清華大學還有一項值得講述的特色,是民國五十八年與國立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的「梅
竹錦標對抗賽」(包括球類比賽、接力、拔河、棋橋、中英文演講及辯論等項目)。梅竹
錦標賽,係分別紀念清華與交大有卓越貢獻之清華前校長梅貽琦先生與交大前校長凌竹銘
先生,『梅』代表清華大學,『竹』代表交通大學,以梅竹冰清高潔,並立於歲暮嚴寒,
代表兩校友誼永固及合作無間,克服困難之精神。多年來,梅竹賽已經形成清、交的校園
文化傳統,清大、交大學生及畢業校友們,亦皆以參與為榮。 
  
  綜觀清華歷史,新竹清華所呈現的氣象,實與之前的清華南轅北轍。例如北京清華的
校長風波,教授會與學生會的力量頗具決定性,當然這是與五四運動以來的學風有關;新
竹清華就鮮少有類似情形,校長的人選一直是教育部委派,直至近年才有校長遴選的活動
,而學生對校長人選問題向來是無權過問,可見新竹清華學風之異於前。事實上,新竹清
華幾十年來即已形成了迥異於前的校園文化傳統。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9.4]

※ 修改:.Mathsims 於 Sep 12 19:16:54 2003 修改本文.[FROM: 210.46.6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