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清华大学刘书林是一稿多投还是仗势署名?(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20日18:38:0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reise 所发表 】

  我是湖南的一位学生,最近因为课题,查阅有关李大钊研究的论文。发现发
表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上的一篇《略论李大钊
与妇女解放》(该期第9-13页,收稿日期2002年11月18日)文章,似曾相识。
后来查到,与发表于《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上的《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
论与实践》(该期第101-107页,没有注明收稿日期。)的论文,内容完全一样,

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内容完全一样。两篇论文差别在于1、标题不
同。2、发表在《北京社会科学》上的那篇注释减少了一些。文章第一页的复印
件作为附件传给你。

  发表在《清华学报》上的文章,作者依次为:

  刘书林(1946-),男,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蔡文鹏(1975-),男,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
  张富良(1979-),男,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

  发表在《北京社会科学》上的文章,作者只有张富良一个人。

  出现这类情况,可能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成果老师署
名,或者找人挂名以求发表等等。具体到这两篇论文,估计一稿多投,这也是严
重的学术道德问题。更值得主意的是,发表在《北京社会科学》上的作者,到了
《清华学报》上变成了第三作者,其中原因,很耐人寻味。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重点高校,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重点研
究基地,刘书林教授作为基地主任,更应该十分注重学术道德的建设。对于学术
界存在的一稿多投这类单纯追求数量,败坏学术空气的行为,理应抵制才对,才
能配上其所在单位名称里面“德育”二字。当我们的大派教授在年终汇总学术成
果的时候,将这些改头换面而内容一样的论文汇报上去,数量是上去了。作为单
位的论文数目上去了,领导高兴。作为教授个人学术成果也多,奖金也多,个人
高兴。作为学生,发表论文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发表论文数量了,学生也高兴。
在几个高兴的后面,是整个学术风气的败坏,学术道德的丧失。我们的“德育”
中心主任尚且如此,其他人又当如何呢?

  看新闻报道,说清华大学正在进行学术道德运动,以净化学术空气。最近清
华新闻网上又报道《淡化数量 突出质量:清华大学在打破量化学术评估体系方
面迈出了第一步》,提出要让“教师从单纯追求论文发表数量的状态中走出来,
注重论文质量,鼓励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原创性研究。”这当然是好事,
希望清华大学能真正抓一下学风建设,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杜绝这类
事情再次发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