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attoo (狂少), 信区: Tsinghua
标 题: 清华大学演义--02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16日23:51:0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此时,在南方的武汉市,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变——武昌起义。武昌起义震
动了中国大地,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湖南
、陕西、山西、四川和广东等15个省区宣布起义和独立。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
一个全国性共和政府的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了。一场巨大的变化正在中华大地上发生。
这天,范源濂在“衙门”(这是当时美国教员对工字厅的戏称)和教务长张伯苓先
生议事。清华学堂的首任教务长为胡敦复先生,因胡先生对清华学堂的办学方针不满,
不合美国人的心意而被迫辞职。当时,美国公使与清华学堂在名义上还没有公开的直接
的行政组织关系,但美国公使已派有专人掌管清华事务。清华学堂一方面对外交部负责
,一方面还必须看美国使馆的颜色行事。当时的校长得经常将学务报告亲送美公使核阅
,遇有校长办事不力,美使馆就向美国国务院密诉,甚至要“查办”。在教学方针上必
须符合美国的心意,否则公使馆就要加以干涉。胡敦复先生为当时一颇具正义的教育家
,对美国人这种蛮横的态度,心里很是不满,身为教务长,这种不满也就表现到了具体
的行动上。因此,美使馆大为不满,迫使胡敦复辞职。本学期开学时,聘请了张伯苓先
生来校就任教务长一职。张伯苓来清华还没多久,对于很多事务还不太熟悉,范源濂就
与他详细地商讨。此时,他们正在讨论学校的考试制度,只见校役将报纸送了进来。他
们将报纸匆匆扫了一眼,顿时被它吸引住了。这是美国的喉舌《大陆报》,它以《时代
宠儿袁世凯》为题发表社论,它警告清政权,只有“召回袁世凯,参与国事”,才能“
取得国内外的信任。”并且说:“任何低于内阁的位置,是与他的才干和成就不相称的
”。看到这里,范源濂与张伯苓相互困惑地看了一眼。他俩不知道为什么《大陆报》忽
然提到了袁世凯,并且要清政府召见他。他俩都清楚,袁世凯回河南彰德“养病”已经
数年,一直没有公开露面,干预时政。袁世凯早年因积极参与镇压义和团,加入“东南
互保”等,深为列强和清王朝所赞赏;1901年他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借
改革军制扩编北洋军为六镇(师),共7万多人,成为中国最大实力派;后来,他又任军
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加紧勾结帝国主义,更受到列强所器重。溥仪继位后,醇亲王载
沣摄政,害怕袁的实力过于增大,难以控制,以袁患“足疾”为名,把他赶回河南老家
。他在家“养病”已两年有余,一直没什么动静,现在,《大陆报》忽然要清廷召他回
来掌政,不知国内发生了何等大事?
说起袁世凯,他和清华还多少有点关系,当年梁诚与美政府交涉“庚子退款”时,
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曾致函外务部,主张“将此项收回之款用以整饬路矿”,然后再将
所得利息用来“振兴学校”。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此议未能通过,清华学堂才得以
成立。
当下,范、张二人将《大陆报》的这篇社论仔仔细细地看完了,才知道,国内发生
了一场巨大的变化。这次革命,不是以前朝廷所蔑视的“小患”、“足癣之疥”,而是
“心腹之患”。
范源濂说道:“伯苓兄,这世道看来要变了。”
张伯苓沉吟了一会儿:“是啊,这些年来,我们的国家饱经磨难,迟早会变的。”
两人因为都身为“政府大员”,也不便说得过多,一时都沉默下来了。良久,范源
濂说道:“这军国大事,非你我这些文弱之人所能办理,我们现在奉命管理这清华学堂,
所能做的,只是尽心尽力地将学堂办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不管时局如何变幻,
国家总是需要人才的。”
张伯苓点点头,表示赞许:“是啊,我们也只能如此了。现在我担心,学生们闻此
大变,会惊惶不安,到时,可能会人走校空。我们得设法让这消息不传开才好。”
“事情终究会公之于众的,封是封不住的。我们只能尽力劝导学生,让他们安心在
这里学习。值此国运多变之际,我们不要惊乱,不能荒废学业。”
但是,学生们能否听从自己的劝导呢?范源濂不禁迟疑起来。当时招收的学生,大
多数都有为国效力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惦念着出国,以便自己日后过得更舒
坦;更有一些达官贵人的子弟,贪图舒适,在学堂里还带着奴仆伺候他。他们这些人,
闻此大变,难道还会听从范源濂的劝导,安心读书?况且,中等科那四个年级的学生,
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素无人生经验,禁不起别人添油加醋的恐吓,只要有人带头
闹着要回家,他们一定会哭喊着要回家。范源濂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张伯苓也不禁
担心起来,他还为自己创办的南开学堂担心,不知它能否在此巨变中继续维持下去。
就在此时,斋务长走了进来。他的神态非常张惶失措。原来,学生们都已知道武昌
起义这件事了。他们听说,已有十几个省区先后宣布独立,都感到“天下大变”了。先
是几个高等科的学生叫嚷着要“回家避难”,他们将眼前形势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把
中等科那帮年龄较小的学生吓得惶惶不安,仿佛末日就要降临了。他们纷纷攘攘地,课
也不肯上了,都来到斋务处,要求把自己的存款取出来,以作回家的旅费。斋务长匆匆
忙忙地说完了,然后就请范、张二人出去维持局势。
范源濂和张伯苓闻说此事,心里忍不住“格登”一下,他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两个人来到院外,只见工字厅的庭院里站满了学生,都在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什么。见
到范、张二人,都纷纷地围了上来,要求学堂放他们回家。
范源濂竭力使学生们安静下来:“大家先安静下来,不用惊慌,局势马上就会安定
下来的。国家耗费了许多钱财,才建成今日的清华学堂;又用重金为大家聘请了名师。
大家本应安心读书,学得一身本领,方能对得起国家。现在,大家都嚷着要回家,国家
为你们耗费了这么多的资财,岂非都成为徒劳了?”
内中有一个学生高声叫嚷:“大人,你只是要求我们安心读书,逢此大变,谁还能
安下心来?”
又有一个学生叫道:“是啊,要是一群流贼闯入学堂,学堂能保护我们的生命吗?
弄得不好,我们客死他乡,那时想回家都回不成了”
他这话刚出口,人群中有几个年龄较小的中等科学生忍不住哭了起来。一边哭,一
边闹着要回家。他们这一哭,更引起人群的不安。都大声叫嚷,要求回家。有些人甚至
高叫“宁肯被学堂开除,也要保住自己的生命。”整个局面已乱得没法收拾了。
范源濂见事已如此,心里明白,即使把他们强行留在学堂,他们也不会安下心来读
书的,反而只会加深他们对学堂的敌视。另外,范源濂也有些担心国家局面变得不可收
拾,到时真有流贼闯入学堂,也未可知。想到这,他向张伯苓苦笑一下:“伯苓兄,你
看这如何是好。我看只好让他们回去了。”
学生们见范源濂同意了,都欢呼雀跃,拥着斋务长将自己的钱取了出来,没几天,
就走光了。
那些美国教员,乐得学堂放此“长假”,借机游历朝鲜、日本等国,或者去青岛、
上海等地游览。他们没有去向美公使汇报,由他出面,协助学堂挽留学生。
张伯苓见学生都走光了,自己这个教务长已形同虚设,加上他又惦念着自己创办的
南开学堂,总觉得自己的根在南开。因此,他向学堂写了一封辞呈,回天津去了。
范源濂见他们苦心经营的清华学堂,刚开学还不到一年,学生们就一哄而散,不由
得生出几丝悲凉。
--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66.111.180.14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