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ykun (马刀),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历史文化名城--浙江衢州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Apr  7 09:41:00 2006)

                            历史文化名城--浙江衢州
1   衢州市历史

    衢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辖区内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出土的石
斧、石锛、石刀、石矛等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属百越之地。

  春秋初为姑蔑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
之太末县(一作大末)。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国地。十二年(前195),吴国地。景帝四年(前15
3),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县置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建安二十
三年(21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太康元年(280),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
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新安县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领信安、定
阳2县,隶缙州。

  隋大业三年(607),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2县,衢州
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为州治;同时,析太末县之西设白石县并置榖州
,州领太末、白石2县,白石为州治之所;七年(624)废衢州,并定阳,须江、白石、太
末4县入信安县,隶婺州;贞观八年(634),从信安、金华2县析置龙丘县;武后垂拱二年
(686),复置衢州,辖信安、龙丘、常山3县,属江南道,信安为州治;如意元年(692)
,分龙丘县之西置盈川县,衢州辖信安、龙丘、须江、常山、盈川5县;证圣元年(695)
,分须江、定阳、弋阳3县置玉山县,隶衢州;天宝元年(742),改衢州为信安郡;乾元
元年(758),复为衢州,同年,玉山县改隶信州;衢州仍辖信安、龙丘、须江、盈川、常
山5县,信安为州治,隶浙江东道;大历十四年(779),改隶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
,复隶浙江东道;二年(781),又改隶浙江西道;贞元三年(787),复隶浙江东道;元
和七年(812),废盈川县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
隶衢州。

  五代时,衢州属吴越国(907-978),州治倚西安,辖西安、龙游、常山、江山4县;
后唐长兴二年(931),吴越改龙丘为龙游。

  北宋时西安县仍为衢州治,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衢州路总管府,西安县倚廓,隶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
(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西安倚廓,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
(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
(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袭明制,仍为衢州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顺治八年(1651),浙闽总督移此
;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县仍为府治外,又为金衢严道治所;宣统三年七月
(1911年8月7日),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民国元年(1912)二
月,废府,改西安为衢县;三年(1914),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五
年(1916),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十六年(1927),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
员公署,驻衢县;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改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属属
址;一九四六年,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
署,驻衢县;一九四八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后建衢州专员公署。衢州市,专属仍
驻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一九五一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
;一九五五年三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常山并入
衢县;一九六0年一月一日,龙游县并入;一九六一年,复置常山县;一九七九年九月,恢
复衢州市,县、市并存;一九八一年四月,撤县并入市;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龙游县
析出,另立县治;一九八四年,辖区不变;一九八五年五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
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市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五
县及柯城区;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江山县改县级市,属衢州市。

2   衢州市旅游

  【衢州府城】 始建于汉代,现存的府城以唐代为基础,明代重修。原有六门:东 称
“迎和门”(今称东门);南称“礼贤门”(今称大南门,俗称通远门,又称光远门);西称
“航远门”(今称大西门,俗称水亭门,又称朝京门);北称“永清门”(今称北门,俗称浮
石门,又称振宸门);东南称“清辉门”(今称小南门,俗称前湖门,又称魁星门);西南称
“和平门”(今称小西门,俗称埭堰门,又称通广门)。六门之上均建楼,各为两层歇山,
各门形制以水亭为例:城门墙高7.3米,厚12.37米,两侧城墙残长各为30米、20米;拱券
高5.55米,宽4.88米,墙基用8层条石错缝平砌,高1.5米,上用砖平砌1.4米处起券,券顶
横砌。在迎和、清辉、礼贤、永清四门外包筑月城。府城现存水亭门、大南门、小南门、
东门及小西门之半,各门城楼已圮。城墙残存的约有2000米,残高3—5米,城外护城河基
本保存,南湖、斗潭保存较好,东侧则有待于疏浚。1989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孔氏南宗家庙】 位于市区新桥街,与府山公园仅一条小河之隔,相映增辉。庙内植
古柏5株,最大树径为80.9厘米;古银杏树7株,最大树径95.7厘米,每逢金秋,果实累累
。古柏、银杏树龄均在500年左右,冠盖庙宇。家庙环境曲雅、幽雅、幽静,园内黛瓦红墙
,楼阁飞檐与绿荫如盖的古柏银杏互相掩映,整个建筑群肃穆凝重,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文
化氛围。 
  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背负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像
,随高宗赵构南渡,赐家于衢。衢州遂成孔子后裔第二故乡,被称为“东南阙里”。南宋
时期,有孔端友、孔、孔 、孔文远、孔万春、孔洙六代袭封衍圣公。元至元十九年(12
82年),元世祖忽必烈召孔子第五十三世孙孔洙赴京,令其载爵返曲阜定居奉祀祖庙。孔洙
以先世庙墓在衢,不愿弃家北去,奏请皇上恩准将衍圣公爵位让于曲阜,因此,元世祖赞
誉他“宁违荣而不违亲,此乃真圣人后也”。后封孔洙为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归
宗江南庙墓。南 宋让爵后,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朝廷又为孔氏南宋封爵,授在衢州孔
子第五十九世孙孔元绳为翰林院士五经博士,子孙世袭。民国初,改五经博士为奉祀官,
直至1947年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孔祥楷,袭封最后一代奉祀官。今家庙建于明代正德十五年
(1520年),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建筑分三条曲线布局:东轴线上有孔塾,进为崇圣
门、崇圣祠,更进为圣泽楼;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进为大成门,门内为甬道,更进为大
成殿,左右为东庑和西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进为袭封祠,更进为六代公爵祠,祠后为
思鲁阁,阁上供奉孔子和亓官 夫人楷木像,阁下竖立唐吴道子画“先圣遗像”碑。西轴线
稍西为世袭博士署,即孔府奉祀官府。家庙历宋元明清各时代,历代对家庙均进行过多次维修,
仍保留了宋代时期的规模,建筑布局基本如旧。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汴去氵加扌)祠】 位于衢州市区钟楼底。赵(汴去氵加扌)(1008—1084年),字阅
道,号知非子,西安县城(今衢州市区人)。宋景(佑去亻加礻)元年(1034年)进士,累官至
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为官清廉正直,弹劾 不避权贵,为人所敬仰,人称“铁面御史”。元
丰七年(1084年) 逝世,追赠太子少师,谥清献。苏轼撰《赵清献公神道碑》,赞称“东郭
慎子之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一人“兼而有之”。 宰相韩琦赞为“
世人标表”。有《赵清献集》10卷,入《四库全书》。祠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年)。现
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447平方米,平面为纵长方形,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
、前厅和后厅,前后厅之间有一天井。赵告老后,居杭州钱塘州宅之东,消暑堂之后,
谓之高斋。现衢州之高斋,紧靠赵祠东面,坐西朝东,占地124平方米,西边天井旁有清
代郑永禧书《重建赵清献公高斋碑记》。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烂柯山】 烂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位于衢城南10公里的石室乡石室村东。西临
乌溪江,海拔164米,面积8平方公里,群山盘回,景色幽邃。远眺烂柯山主峰,如一座巨
大的石桥,蔚为壮观。石梁下主洞高10米,东西宽30米,南北深20米。晋虞喜《志林》载
:“信安山有石室”。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为“青霞第八洞天”。洞上有缝隙,长30
米,南宽北窄,中间仅容一人匍匐进入,从沿隙中可见一线青天,故名“一线天” 。梁代
任《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
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
,既归 ,无复时人。”烂柯山由此得名。山有八景:石梁、青霞洞、一线天、金井玉田、
仙人棋、日迟亭、柯山塔、宝岩寺。此外还有仙峡、伏羲洞府、崇文洞、樵隐岩、文王洞
府、赤松岩、集仙观、悦仙亭、梅岩、邓林、古驿道、围棋馆等景点。山南麓有明代四川
巡抚徐可求墓 ,现又重新修复徐公庙、梅岩等景区。在青霞洞上有摩崖题记和碑刻。烂柯
山历来为全国游览胜地。南朝谢灵运,唐孟郊 、刘禹锡,宋朱熹、陆游,明徐谓,现代郁
达夫等曾来此畅游,并留下许多歌咏烂柯山的诗文。《烂柯图》早已远播海内外,“烂柯
”成了围棋的别称。1993年5月全国围棋团体赛冠亚军决赛、1995年6月全国“天神杯”棋王赛
相继在此举行,棋圣聂卫平,棋王马晓春,九段棋手俞斌、刘小光、张文东等都在此献艺
。属省级风景区。 


  【府山公园】 位于衢州市区东南隅,是峥嵘山和龟峰山的合称,面积300亩。《读史
方舆纪要》载:“西汉末,柴宏屯兵于此后始称峥嵘山。”龟峰山,因山形像龟而得名。
《明一统志》载:“其形如龟,昂首垂足,与峥嵘相连。”自唐至民国,这里都是郡、州
、府治衙门所在,因此,人们又习惯称为“府山”。府山紧依城郭,山势突丌雄伟,是历
代兵家驻军要地。李(伟去亻加礻)是唐太宗李世民重孙,在睿宗景云年间玄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两次为衢州刺史。信安王府就在府山上。孟郊有《峥嵘岭》诗描述了当时的繁华。
府山历代建有学庠、书院、关帝庙、三元观、贞节祠、东武楼、步云楼、桃花台、芙蓉台
、班春亭、府城隍庙、鼓楼、晏公祠、忠武王庙等。山上楼阁毗连,亭台相望,美不胜收
。庚子事件衢州教案,清廷赔款5万两,割地10余亩,在府署东建天 主教堂,西建洋坟八
座。1927年,府山北麓辟为“中山公园”,曾建有光复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等。
1957年改为府山公园。园内林木蓊郁,建有亭台假山和花卉园等。 

  【天妃宫】 又称天后宫,位于衢州城内天皇巷。天妃,为宋代时莆田林氏之女,卒后
显应于海上, 为海上女神,元至元年间封天妃神号,清康熙年间加封为天后,台湾、澎湖
等地称为妈祖。因相传人们在天后保护之下,可以征服海上的各种艰险,故此天后一直为
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所祭祀。每逢出海之日,人们便虔诚地前往天妃宫焚
香祷告,希望得到天妃的保佑,使自己能平平安安出海归来。据衢县志记载,原天妃宫为
明时军卫漕船吏卒所建,在衢州城西朝京门之角。现天妃宫为清嘉庆年间闽商捐资重建。
原有面积2052.9平方米,现存665.3平方米,三进二明堂,有南北二台门,门券顶有石匾额
“天妃宫”3字。进入大门即前殿,门上饰有砖雕,以 字花纹为主,间有人物、禽兽、树
、石、风景。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一檩硬山顶,前后无廊,两庑屋顶稍矮,另起
两个小屋顶,贴附于次间屋顶之侧,外表看去成三个屋顶。前殿为院,院南北为厢房,院
内石板铺地,院中有甬道通往正殿。殿内斗拱雀替、托脚等多雕花,细碎繁缛,涂金描彩
,明显为清代末期格调。而且殿梁架上终年无蜘蛛丝网,实为一奇。今列为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衢州三怪】 分别位于衢州城北门街钟楼、县学街的县学塘和蛟池街的蛟池。清代文
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十一卷中,《衢州三怪》的故事源出于此。民间传说蒲松龄
笔下的“衢州三怪”即大头鬼、白布鬼、鸭鬼经常出没。1959年秋,毛泽东主席从庐山返
京途经衢州, 问及“衢州三怪”,在场者无人应答。他老人家就讲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
》中记载的故事,而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降妖灭怪,为民除害,才能国泰民安,国
殷民富。毛主席还勉励大家多读些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昔日“三怪”出没的地方,
环境大有变迁,今日已成了人们追古怀今的好去处。 

  【钟楼】 位于北门街南端。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条石筑成四门塔式基
座,高4.3米,长宽各为12.5米,券高3.94米,平面呈正方形,基石上建重檐攒尖顶楼阁,
结构奇特别致,楼上置大钟一口,重1.5吨。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衢州三怪”故事
之一“独角怪”,即指此处。现存基座。1989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宣灵王庙】 简称周王庙,位于衢州市区下营街,为祀奉孝子周雄而建立,又称周
孝子祠。周雄24岁时,舟行至衢,闻母讣,衰伤而死,直立不仆,衢人异之,即奉神肉躯
,敛布加漆建庙祀焉。周雄死后的神奇传说很多,浙、皖、赣、苏的许多城市都先后建有
周王庙。庙宇始建于南宋,面积为1850平方米,现存为明弘治壬戌(1502年)建,明正德甲
戌年(1514年)又扩建,清代又几次重建。现存853平方米,有前殿、正殿、寝殿三进。整座
建筑用材粗大,气势雄伟,雕栋画梁,精致美观。198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 位于衢州城北12公里塘村。现存建筑为吴氏家族于明嘉靖间所重建。
坐东朝西,前临一塘,占地810平方米。据《吴氏重新居第记》载:“ 吴氏世居塘,为
衢望族,家素富”,且多次赈灾尚义,受到皇上嘉奖,赐建3座碑坊。 现尚存一座,上题
“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款“景泰四年春敕恩敬立”。建筑平面布局为四面厅形式,前
厅与正厅间隔一天井,东西两侧为边厅。前厅与正厅面阔皆3间14米,进深4间,前厅7.6米
,正厅11.5米,两边厅面阔各8间26.5米,进深各5间7.8米,前厅、正厅用十檀五柱悬山顶
,正厅隔架一根1.60米长重拱。各厅梁呈扁月形,棱形柱,柱础形,具典型的明代建
筑特征。前厅有戏台一座,平面正方形,宽、深均约为7米,高1.22米,阔用4根方柱,深
用2柱,建筑整体上风格独特,工匠来自福建茜淤、安徽徽州、江西婺源等地,使各地建筑
风格融于一体。1989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衢州古树】 孔庙柏与银杏位于孔氏家庙内。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家庙重建落成时
种植,现存柏木5株,银杏7株。银杏、柏树在离地1米处,树围各为2.9米和2.15米左右。
汉樟(樟树王)在衢县安仁乡中央徐村吕家自然村口,高32米,离地1米处,树围11.50米,
 材积99.59立方米,树冠覆地1.7亩,当地群众称为“樟树王”,老而不衰。据该村老农回
忆,早年当地香樟甚多,幸存者仅此一株,树龄已有1800多年。桂树王在柯城区石室乡天
苍岭桂花树底村,树围3.4米,但中空,然遒劲茂盛,树龄约为2000多年。古罗汉松在柯城
区花园乡下大门村,树龄1600多年,树围2.45米,虽历尽沧桑,然仍欣欣向荣。唐白果树
在衢县太真 乡银坑村,树高24米,离地1米处,树围5.1米,树龄达1300多年,为茅令公庙
前神树。明红豆杉在衢县石屏乡外焦村黄连坑自然村旁,高22米,树径0.96米,材积6.53
立方米,生长茂盛,树形优美,树龄约500年。此外还有400年之久的明三尖杉与树龄200年
的油茶树等。


3    衢州特色小吃

开洋豆腐干 
外表黄泽油润,肉质玉白细腻,富有弹性,扭曲成弓形却不断裂,味鲜可口,被人们称为
“素火腿”。开洋豆腐干又是一种风味小吃 ,冷热均可食用,是外出旅游的理想食品。 

山粉肉圆 
用山粉或薯粉拌和肉未、豆腐。冬笋、饭(或馒头、芋头)、酱油,脑撮成团置蒸笼上,
蒸熟即成。为节日必备佳肴。 

菱角豆腐 
又称“米豆腐”。籼米在滤清的石灰水中浸透,磨成浆,煮熟,凉后切成菱形,色金黄,
异香,加糖则为甜食,加佐料煮成菜肴。 

八宝菜 
将豆腐干、千张、豆芽、红白萝卜丝、腌莱、生姜、大蒜叶等炒成,爽口、清脆,为春节
必备菜肴。  


毛豆腐 
白豆腐干切成长形小块,置竹笼中霉制,长毛即成。食用时以食油煎烤,拌以辣椒、酱油
,夹以烧饼,别具风味。 

醅糕 
用米粉加酒糟发酵,蒸制成厚,一厘米方形食品。有甜、咸两种。咸味拌人笋干、肉未,
上笼时撒以辣椒,加适量酱油等,味鲜美;甜味以糖为主,稍加食油,昧亦佳。乡村于喜
庆或节日蒸制。 

索面 
又称“铜丝面”。用面粉掺以茶油制成,细如铜丝,耐贮存。煮熟后加佐料,鲜而不腻,
柔软而不糊口。古为贡品,常山为最。 

高家萝卜丝 
是衢州市著名的传统干菜,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 产于衢县高家镇林家、洪家等衢江沿
岸河滩地带。30年代就享有盛名。1982年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远销香港、马来西亚、新加
坡等地。高家萝卜丝分冬丝、春丝、雨丝、雾丝,以冬丝为最佳。冬丝色白,贮久为米黄
色或肉色。具有香甜、柔软、鲜嫩之特点,是做“八宝菜” 的主料。


注:衢州现在是浙江不发达的地区,希望以后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1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