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xuanxuan (叮咚·蕭萱宣),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浙商--神话?这里告诉你!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Apr  8 20:50:19 2006)

    人均资源全国倒数第三的浙江,人均GDP多年稳居第一。不经意间,浙江以其民营经济
成了新的“标杆”,而“超级活跃”的浙商更是民营经济的第一推动力。浙商成为全国人
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浙商是厉害的,他们的厉
害主要不是叱咤风云的名人大家,而是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庞大的群体阵容。浙商也是可学
的,发达前十之八九是农民,白手起家,从“草根”长成“大树”。 
  前《浙江日报》记者杨轶清的《浙商制造———草根版MBA》近日问世,该书对准当今
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群体———浙商,解读“为什么低级的管理反而效率更高”这一现实
悖论。不仅如此,作者将浙商的许多方面与粤商作了对比,而且把后者作为一种反面的例
子进行参照:广东人很留恋既得财富,特别是当自己的经营前景不明朗时,决策上可能变
得更保守。这当然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毕竟为广东的商界尤其是民营企业界,提供了
一面很好的镜子。不久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浙商既敢冒风
险又低调内敛,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广东民营企业借鉴。 
  阵容庞大 
  知名的零点调查公司不久前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企业界人士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
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广东商人次之。在上海,浙商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
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 
  《福布斯》首富榜上,2000年“中国50首富”,9位浙江企业家榜上有名,比例将近1
/5。名单拉长了的2001年度中国大陆首富100位企业家中,浙江人最多,有17位。 
  本土媒体首次制作的富豪榜,《新财富》中国大陆前400名富人里面,浙江人就有63名
,居各省市之首。而这仅仅只是浙江省内创业的浙江人,如果算上外省市浙江籍投资者,
人数将更为庞大。 
  官方统计的1999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12家,比例超过了1/5,总
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前十强。而2000年的“500强”中,“浙
江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1家,一省就独占1/3强。2001年,前十名增加到5家,也可以说
7家,因为第一名联想的总裁杨元庆,第七名上海复星的董事长郭广昌,都是浙江人。而这
每一家民营企业身后,都站着一个或一群身家殷实的“浙商”。 
  截至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达24.73万户,注册资本2515.43亿元,户均注
册资金87.19万元。浙江现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私营企业334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
营企业3348户。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
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低调平实 
  在《浙商制造———草根版MBA》一书中,浙商的画像非常简洁——— 
  一、刻意低调,公众知名度甚低。 
  浙商都不喜欢见记者,年销售几亿几十亿的大公司,老板没有一篇个人专访,在浙商
中并不稀奇。其次,浙商也不喜欢到公众场合露面,即使是一些在很多人看来很重要的场
合。比如,企业的千万元捐赠仪式,他会派代表参加;上级领导莅临考察,他也不一定赶
回来陪同。再有,不多报销售利润,也是浙商的共同爱好。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浙江首富
对《福布斯》说“不”,就是如此。2000年“中国50强首富”排行榜,9位浙江企业家榜上
有名。但出人意料的是,其中至少有4位表示“不会认可”排行榜。浙商的这种“对待荣誉
有如对待批评”式的反应,与经常可以听到的国内一些地方的企业管理者统计“注水”夸
大业绩比较起来,其不爱出风头的个性,显得十分突出。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首次评出的8位中国大陆商人之首、华立集团老板汪力成此前
并没有全国的知名度,而华立2001年销售额就已达28亿元,利润3亿元,连续多年名列全国
电气工业百强之首;而汪力成本人是包括北大在内的全国五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口才一流
。可是,他并不到处留话语,只埋头做企业。他有一条原则:只做不讲,或者多做少讲。
 
  二、经营手法平实,不重形式技巧。 
  浙商普遍不擅表达,创造概念和新名词,不是他们的专长。浙商重操作,理性化的东
西比较少,要概括浙商的经营管理规律,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娃哈哈老总宗庆后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性格:我个人一向主张稳妥,娃哈哈这十几年的
发展很快,但一直很稳。因为我有这样一个原则: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我不做。但是认
准了的事,我这个人是碰死不回头,不管什么困难,我始终信心很足,勇往直前,办不了
,转个弯再走,一定要达到目的。 
  这些年来,娃哈哈的经销商策略、专业化定位到组织结构、人事等变动甚少。而且,
该公司1987年上儿童营养液,1991年上果奶、1996年进军纯净水、1998年推出非常可乐,
2001推出茶饮料。每一个产品,娃哈哈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最早做营养液的时候,调
研人员的结论是市场饱和、退出竞争。后来做水、做茶,都在“旭日升”、“康师傅”之
后。“非常可乐”,更是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最威风的时候推出的,但娃哈哈
做一个赚一个,现在,除了碳酸饮料仍屈居两乐,茶饮料还在追赶“统一”、“康师傅”
外,其它产品都保持行业第一的市场占有率。这正应了迈克尔•波特的一句话:“只
有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发生游离的企业,才能赢得胜利。” 
  三、政治上积极稳健。 
  浙商们的政治立场稳健可靠,态度谨慎。不过激,也不过火,宁可委曲求全,也不争
一时之短长。浙商在领会贯彻政策时重实效而不赶时尚,与地方政府保持有距离的融洽关
系。同时,浙江地方政府也比较开明理性务实。因此,浙商因为政治上政策上出问题的相
当少见。 
  四、亏损少,失败率低。 
  在全国有影响的浙商破产案几乎没有,在谨慎保守的中小业主那里,就是小企业破产
也比例不高。在义乌这个工商业集中的城镇,问起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有歇业停产
的,好像没听说谁破产倒闭了。 
  五、长寿企业家多。 
  浙江各地有一大批操持企业二三十年的常青树,经营非常稳健。鲁冠球、白骅、吴少
华、叶雪康等经营几十年竟能做到年年不亏。宗庆后更表示自己绝对不会退休,除非干不
动或不愿干了。 
  “草根”变“大树” 
  浙商中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给人印象深刻:肯吃苦、谨慎的冒险、节俭、重视学习,
而学习的方式更多是观察别人的言行而不是在课堂。万向集团的鲁冠球一般不陪客吃饭,
不在外过夜,挤出时间都用来学习,他每天从晚上7时到12时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就是
外出开会也要基本做到。因此,只读过初中的鲁冠球,已有60多篇论文在《求是》、《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成为一个出口成章并著书立论、能写会
说的“农民理论家”。 
  《浙商制造———草根版MBA》一书认为,浙商的厉害,不在他的“高大全”,而是他
的“低小散”。 
  首先是他们的“低”,不仅仅是低调,“三无”起步的浙商,起点低,知名度低,文
化程度低(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也
低。 
  其次是小,浙商的“身材个头”确实小。浙江企业的平均规模要比全国水平小1/4,浙
江一直到2002年底才有一家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企业。企业规模不大,产品也“小”。像著
名的温州,其支柱产品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低压电器等,全部是抓在手心里,一
只手就可以拿着走的东西。这些科技含量、资金门槛都很低,但他们就是有竞争力。就是
这些“大家都能做的”小商品,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做不过温州人。 
  第三是浙商的“散”,也就是流动性和行业的广泛性。温州商人在很多场合被视为浙
商的代名词,事实上并非如此。浙江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县,即使原先的欠发达地区,
都有大面积的工商业活跃着,都有大批人外出做老板,而不是打工,哪怕是养鸭种香菇,
也是承担投资风险的业主。“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一句“商谚
”,但这句话也许倒过来说更为准确:“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 
  的确,浙商们看起来更像是新经济的“落伍者”。然而,温州人做起了打火机,韩国
、日本的大公司只好歇业;宗庆后的非常可乐,销量已经逼近了百事可乐;而躲在深山不
为人知的庄启传,他的洗衣粉市场是所有跨国公司在华销量的四倍。 
  按照西方学术的规模看来,浙商的成功有些“不合常理”,一般公式化的理论很难解
释他们的实践。 
  而同样难以解释的,是资本、技术、人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平均水平都远在中国同
行之上的跨国公司,竟然只有三成的在华外资企业盈利;草根企业居然比国企、外资同行
有活力;浙商们“落后的低级的”企业组织却效率很高。 
  因为他们虽然“低级落后”,但却符合中国的国情、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特点,他
们知道这个阶段什么样的最好,什么样的企业组织最匹配。一旦,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
他们就能立刻由低向高走。 
  他们虽然块头小,但是小企业通过区域专业市场交换实现了生产链接,获得外部规模
经济;或通过专业化协作进入大龙头企业主导的价值链。而作为大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
过当地极为丰富的配套资源,将生产要素的竞争外部化,获取成本和集约优势,避免大企
业常有的毛病。在浙江,实现这种规模经济,有一种在以前的经济地理学上找不到的产业
模式———由优势产业、关联行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以及大小业主和谐共生的符合良性
经济生态平衡的内部条状、外部块状的特色产业区,极具竞争优势。 
  最重要的是,浙商最具“可学性”,也最容易“模仿”。因为浙商是真正的“平民”
、“全民”,他们最大众化,一则他们十之八九是普通老百姓,发达前往往是农民。二则
他们“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白手起家,从“草根”开始生长。浙商中的大佬也是
如此,他们有的知识和资本,你也完全可能拥有。赤手空拳打天下规模可大可小,资金可
多可少,不要担心自己缺什么,进入门槛很低。他们的经验主义,他们的组合才能,他们
的三流人力做出一流效益的本事,小业主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大老板也可以从浙商的低调
内敛的经营实践中,悟到许多正面的启示。 
  “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动力机制,是浙商称雄的法宝。只有自下而上,才能不断
向上,即使“草根”,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他有根。 
  广东的软肋 
  在《浙商制造———草根版MBA》一书中,作者将浙商的许多方面与广东作了对比,而
且是作为一种反面的例子进行参照。我们不妨摘录其中的两个章节的一些文字,以期对正
在“增创新优势/当好排头兵”的广东下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在“广东企业透支了什么?”一节中列举了一大串曾经耀眼的名牌企业的陨落:
“健力宝易主,李经纬靠边;科龙易帜,老班底出局,2001年巨亏15亿元的科龙戴帽ST;
深圳首家合资企业康佳集团2001年亏损7亿元;乐百氏何伯权不敌‘资本的意志’,创业团
体集体下课;有传奇色彩的国企老大三九集团遭证监会谴责,差点引发现金流危机,一贯
形象良好的赵新先含垢蒙羞;也是加冕ST的昔日热水器行业领袖万家乐2001年巨亏近10亿
元,而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仅11个亿,这在家电类上市公司几乎是创下一项纪录;在全国洗
衣机行业独领风骚十几年的广东中山‘威力’,却在短短两三年内,一下子陷入了高达16
.18亿元负债的困境;再早一点,太阳神大股东以每股7分钱的超低价卖掉了股份;国内燃
气灶巨头———中山华帝,创业的7位老板让贤于‘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姚吉庆,5年后
姚被迫离开华帝重起炉灶,终于没有摆脱被资本离弃的宿命。这些中国市场的明星,广东
企业的招牌,似乎突然间集体虚脱……”在逐一分析后,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广东特别是
中山、顺德一带民企老板的财富心态:广东人很留恋既得财富,特别是当自己的经营前景
不明朗时,决策上可能变得更保守。 
  作者这样写道:“潮汕地区是我国商业传统最浓厚的地方,与温州一起被誉为中国民
间商业文明的双子星座,潮汕商人和温州商人同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改革开放以来
,‘温商’与‘潮商’却出现了迥然不同的走势,‘潮商退潮’之类的报道与几乎成为‘
赚钱之神’代名词的温州商人的显赫声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潮汕人在不经意间沦为中
国生意场上最有生意头脑却最为失意和孤独的人群。” 
  对此,作者语重心长地指出:潮汕人的失意,错在偏重贸易,对实业投资和工业生产
兴趣不浓。他进一步剖析道: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经济体系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也
一样有“生态平衡”。经济体系的生态系统主要有两个跟大自然土壤一样重要的基础性环
节,一是法制和信用,即保证企业主体自由自主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制造业,一个大区
域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必须以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为基础,否则容易陷入浮躁和急功近利。
 
  杨轶清其人: 
  从记者到浙商 
  人均资源指数全国倒数第三的浙江是一片生长财富的水土,浙江人拥有敢为人先,敢
冒风险,聪明又肯吃苦的特质,重商文化是浙江民营经济大面积活跃的基因。事实上,在
《浙商制造———草根版MBA》一书作者杨轶清身上,就充满着这种“浙商精神”———浙
江人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 
  杨轶清原系《浙江日报》记者、浙报集团所属今日早报部主任,不久前赴总资产50亿
元的中国最大民营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杭州宋城集团,任董事长助理、战略发展总监
。从写“浙商”到成为“浙商”中的一员,他的从“记者———浙商”的转型体现了浙江
人的务实理性和浙江民营企业的吸引力。 
  1994年大学毕业,杨轶清分配到浙江日报社工作,做了两年记者后,他就被聘任为浙
报集团子报的部主任,他自称自己的兴趣在于以记者的眼光和职业优势,去解读正在快速
变化中的“现在时状态的历史”。2001年下半年,在众人的不解中,他放弃部主任职位,
“躲到一个角落里”,得到报社支持,专心去做一个省重点课题研究,这也是本书最初的
源头之一。 
  2000年,《财富与未来》一书出版,杨轶清是此书策划人和主要撰稿人,《财富与未
来》一书首次提出了“浙商”概念,初步解析了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的众多因素中起决定性
作用的“人的因素”,受到一直推崇“浙江模式”的吴敬琏老先生的关注和肯定。 
  采访过浙江几乎所有知名民营企业的杨轶清,认定“中国经济的明天就是民营经济的
今天”,身在其中的杨轶清已经不再满足只当观众。杨轶清曾经说,在浙江做记者特别是
经济记者是有幸的,因为这里可以观察到中国最新鲜的实践。如今,“有幸的浙江记者”
又有了一个新的舞台。从“观众席”勇敢地走到“舞台”中间来,对杨轶清来说,这是一
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名家论浙商: 
  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热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江非常有利于发挥华人的才能,浙商完全
可以媲美全球成功的华商。 
  ———吴敬琏 
  与其它沿海省份相比,浙江人能吃苦;与内地人相比,浙江很灵活。 
  ———茅于轼 
  浙江人勤劳务实,是全国人民的楷模,其活力和后劲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钟朋荣 
  浙商语录: 
  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取之而有道,用之而欢乐。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炼自己的意
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
家就成不了企业家,是败家。 
  不去赚太好赚的钱。 
  不工作就像有病一样,生命就好像没有被激活。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一切都是人为,时间检验行为。 
  多看则清,多听则明,多思则准,多干则成。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钱尽其值、各尽其能;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
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创万年业。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3.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