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举轻若重|跑路中),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嵊州风俗——男婚女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13 09:28:14 2007), 转信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男娶女嫁婚俗也是如此。民间男即娶女嫁是件终身大事,自古以来男女双方都想把婚事办得体体面面、热热闹闹。旧时迎亲,新郎新娘家中都张灯结彩、红双喜字贴在大门口和厅堂正中,亲戚朋友应邀前来贺喜,男家和女家都雇起了厨头师傅造喜酒,厅堂和庭院中摆满了酒席,宾朋满座热闹非凡。 

  旧时,迎娶由男家从轿行里贳来花轿、眠轿和小轿,由男家媒人陪同前往女家接新娘、抬嫁妆。但接新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俗话说:"轿到堂前还要一只牛钿。"男方媒人想方设法把婚事办得妥妥贴贴、团团圆圆,免得自己关"牛?quot;。花轿抬到女家门口,随行人员由成双媒人引入新娘家中。新娘家屋里屋外喜气洋洋,亲戚朋友都送来礼品、礼金贺喜,厅堂中用几张八仙桌合在一起,摆着琳琅满目的嫁妆(嫁置)。旧时,摆嫁置是显示女家的富裕。民间普通人家嫁囡嫁妆也很体面,有:四条棉被四只箱、锡瓶、锡夜壶、瓷器、菜瓶、铜踏、铜灯盏、饭桶、水桶、鞋篮、子孙桶、大中小脚桶、面桶、金边碗盏、筷……凡是嫁妆都系有线丝绒。新娘梳妆打扮后,按男家择来的时辰上花轿,上花轿先尝甜酸苦辣四味,做母亲的吩咐女儿:"出嫁要孝顺公婆,敬重丈夫。"此时母女禁不住抱头痛哭(旧时有哭哭发发之说)。上轿前新娘坐在门内换上门槛外的红缎绣花鞋,娘家人怕女儿把乡土带走(因为乡土是最宝贵的东西),换上鞋垢由新娘的哥哥抱妹妹上轿。新娘上轿后盖上红盖头,脚踏着盛有火种的铜踏;娘家给女儿的嫁妆分别装入眠轿。起轿时辰通常在晚上,时辰到,随着"起轿"的一声喊叫,顿时爆竹齐鸣。花轿前面四盏火燎照明,花轿后面是抬嫁妆的眠轿,还有娘家人送嫁妆的小轿,嫁妆后面是成双媒人乘坐的小轿,最后面的还有四盏火燎,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花轿抬至男家门口时,轿夫婆入报:"新娘嫁到!"成双媒人下轿引新娘出轿,新郎出门用红绸引新娘拜堂。厅堂上方红烛高照,先拜天地,后拜高堂,拜毕由寿公公、寿婆婆引入洞房,新郎和新娘进行坐床仪式,男左女右肩并肩坐床。旧时这是男女双方权力之分的一种试探,看谁坐床占的面积大,管家的权就大。坐床后,新郎掀开新娘的红盖头,同喝合欢酒,同吃白头饭。 

  待亲朋挚友吃完了喜酒,开始闹洞房。闹洞房是伴姑娘与亲朋斗智的精彩的一幕,他们从新娘嫁来的其中一只箱子中掏出怀里果,有蛋卷、金枣、麻饼、酥糖、朱红桔、桂花球、花生、喜糖等,分装成九盘果子,俗称九箩果子。闹洞房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想吃盘中的果子,须把果子的形状随口编出寓吉祥和谐的顺口溜,?quot;酥糖红红绿绿包,明年必有儿子抱……"得到伴姑娘的认可后,闹洞房的人方能吃其中的一样果子,但不得失礼取闹,整个闹洞房热热闹闹,喜笑颜开,直到半夜时分方休。 

  闹洞房的人散去后,洞房内只有新郎和新娘时,新娘羞答答地从箱子里拿出七只同窠生煮熟的绿鸡蛋与新郎同享,寓意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婚后第二天,新娘拜祖宗、公婆、男方亲戚长辈,长辈给她"拜见钿"。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妻带"桂元包"、"荔枝包"、"糖霜包"去女家"过三朝",他俩当天去当天回,岳父岳母给新女婿"拜见钿"。通常说:"过三朝后女方家中新女婿可随来随往,不受约束。" 

  以上这些男娶女嫁的婚俗,各地各有不同,如三界一带旧时新娘嫁到男家后,先由伴姑娘陪着新娘过夜,次日夫妻双双才洞房。 

  建国后,新婚姻法颁布,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媒婆、轿行、轿夫婆都已基本绝迹,新娘出嫁坐花轿已成为历史。如今生活富裕了,新娘出嫁坐的是小轿车,到宾馆、酒家办喜酒举行婚礼已成为新时尚,新郎新娘乘小轿车到剡湖、中心公园拍照、摄像,留下了美好的新婚纪念。(来源于嵊州新闻网) 

--
过去的都过去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