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work!work!),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洞头民间特色小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6 20:47:15 2007), 转信
一、豆纤
豆纤,属面食类。以蚕豆(大豆)为原料。
制作方法:把蚕豆壳剥离,晒干,再敲碎或轧碎,磨成粉;或者把晒干的蚕豆敲碎或轧
碎,把壳扬弃,磨成粉。然后,擀成面条状,即为豆纤。可晒干保存。
烹饪方法:同烧面条、粉干相似,一般煮成咸食。若以鲜带鱼为佐料,别有一番风味。
解放前,农家常用豆纤煮成点心招待客人,或作为礼品馈送城镇及捕鱼的亲
友。70年代以后,随着饮食生活习惯变化和蚕豆播种减少,制作豆纤已很少。
二、番薯粉煎
番薯粉煎,属面食类,以番薯(地瓜)为原料。
制作方法:把生番薯洗干净,考究的把皮刮掉或削掉再洗干净,然后磨轧成碎末;用纱布袋子装起来放在清水中洗压,或用很细密的筛子装上让清水冲洗,把番薯淀粉(含水)榨出来,用缸或桶盛上使之慢慢沉淀,大约10个小时左右,即可沉淀凝结。倒掉上面的水,留下的就是番薯粉。为了储藏保存方便,大多经过晒干使用。
再把晒干的番薯粉和水大致按1:5的比例调好,然后把锅烧热,抹上油,把调好的番薯粉加水画一定份量下锅。要注意油抹匀,番薯粉加水也要搅匀适量。下锅后均匀地摊开成薄饼型,烤干即取起;待冷却后切成条状,即为番薯粉煎。
烹饪方法:同烧面条、粉干相类似,一般煮成咸食。但一定要用老酒(黄酒)作调料,才有风味。若以鲜蟹黄作为佐料,味道最佳。
三、番薯粉欠
番薯粉欠(洞头闽南话方言谐音),属糊食类,以番薯粉为基本原料。(番薯粉的制作方法同上所述)。
烹饪方法:煮成咸食。先把番薯粉加水按1:2左右的比例调好搅匀做预备。然后配料汤烧好。配料汤和番薯粉加水的比例约为1:1。配料汤佐料较考究,一般由花生米、鳗鱼干、瘦肉、晒干的鳗鱼籽等组成。配料汤烧开后,把搅匀后的番薯粉加水倒进去,用锅铲飞快搅捣,不再盖上锅盖,直至搅捣熟即成。做好的番薯粉欠呈胶冻状,可立即食用;也可冷却后,切成片用油煎起来吃,风味更佳。
注意事项:搅捣时要把握好火候,火要猛,要防止底焦上不熟。搅捣的人要有好臂力,否则难以胜任;尤其是做大锅的番薯粉欠。烹制时不宜用煤球炉(灶)、煤气灶、煤油炉,而只能用旧式柴火灶;不宜用平底锅,而只能用尖圆底铁锅。
因烹制方法较复杂,用料较讲究,故平常较少制作,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宴请而且大多是在冬春季天气较冷时才烹制。
四、番薯粉汤团(猫耳朵)
番薯粉汤团(俗称“猫耳朵”),属汤团类,以番薯粉为基本原料。
烹制方法:最简便的方法是把番薯粉和好,搓成汤团状,待开水烧沸后,下锅煮熟,即成。一般烧甜食。
考究的是把番薯粉和好,夹心后搓成汤团状。烧甜食,夹心一般为芝麻、花生米、红瓜条、猪油等组成;烧咸食,夹心一般为瘦肉剁碎调好昧,然后煮熟即成。
番薯粉汤团中有一种叫“猫耳朵”(洞头闽南话方言称谓)。烹饪方法与考究的甜的番薯粉汤团相同,只是做成的形状不是圆形而类似三角形,其外形似猫耳朵状,故名。大多用来宴请宾客。
注意:和番薯粉要用煮熟冷却后的番薯(含汤),否则易夹生。
五、墨鱼饼
墨鱼饼,又名乌贼饼,属鱼饼类,以墨鱼(即目鱼、乌贼鱼)的内脏为原料.
制作方法:把墨鱼肚剖开,取出内脏,放入清水中,如果是雄的就摘其一对精巢,如果是雌的就摘其卵巢和缠卵腺,放在盛具内,捏碎,调匀,成胶体状。然后放在锅里煎熟成饼状,即可。
烹饪方法:可鲜食,也可晒干后食用;可作佐料,也可专门作菜。作菜应烧汤,配上一点白菜梗、葱花,调好昧即可,鲜嫩可口。作佐料可和肉一起烧。过去,有把陈年墨鱼饼留作药用,以退热败火的。
六、红圆
红圆(洞头闽南话方言谐音),属糕饼类。主要原料:大米、糯米、白糖或红糖、花生米及食用红粉等。
制作方法:
1.把糯米和大米按2:1左右的比例配好,水磨成粉,再用食用红粉调色备用。
2.把糯米蒸熟(要偏软一点),然后和炒熟的花生米、红瓜等拌上食糖调好,作为馅。50年代及以前,由于人民生活困难,有用麦麸作为馅的。
3.用粉把馅包好,做成半球形,用蒸笼蒸熟后,即成。
红圆用于较隆重的礼节,如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外甥对周(即一周岁)、盖新房以及向神佛还愿等,过去常要做红圆来祭拜或送贺,要有一定的数量、规格。
七、鲤炮
曼炮,属鱼加工食品类。主要原料:鲤鱼胶。
制作方法:
把晒干的鲤鱼胶切成一段一段,放在锅里伴盐炒。盐和鲤鱼胶干的比例大致1:1,一直炒到盐黑胶焦为止,然后把炒好的鲤鱼胶放入中浸泡。
烹饪方法:
浸泡好的馒胶取掉内膜,取适量,伴以大白菜梗或花菜,另加一点肉丝、炸菜、葱花、烧成含汤的菜,调好昧即可。(来源于数字洞头网)
--
上帝不是静止在他的天堂里,上帝是一个战士,他必须要作战,不停地作战,周围是茫茫的黑暗和空虚,每停顿一秒,黑暗就吞噬上来,所以上帝要不停的战斗,最惨烈灿烂的战斗,生命的大河都被战斗的血染红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