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举轻若重),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新昌岁时习俗--祝福,送灶接灶,除夕分岁,春节,十四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8 20:04:05 2007), 转信
祝福腊月后半月,家家“掸尘”、办年货,舂年糕、裹粽子、炒馈货、煮福礼、做小吃,准备过年,天天忙到深夜。其间,选吉日“请天地菩萨”最为隆重,叫“谢年”,即祝福。是日清晨,用五牲福礼朝天祭祀,祭桌要横放,家人依次“三跪九叩首”,求神保佑,然后,祭桌改直摆,移至中堂神龛前祭祖。祭毕,饱餐粽、糕、白切鸡、白切肉、糊辣羹汤。祝福后,邻居间不准讨火种、借东西。
送灶接灶腊月二十三送灶司上天,用香烛、茶叶、饴糖祭祀,户主祝祷“好言好语传上天,恶言恶语解过边”。从灶龛上揭下旧灶司像。至年三十夜又请灶司下来。烧“搁釜”,换上新灶司像,贴上对联“上天秦好事,下界保平安”。灶司菩萨,亦叫“东厨司命”,是玉帝派往凡间探听善恶之“神”,故有“灶头边不可多讲多话”的禁忌。据说灶神不洁、爱赌、出过妻;嫦娥离开丈夫偷奔月宫,二者均为凡间所非议,故又有“男不拜月,妇不祭灶”之谚。
除夕分岁夏历年最后一晚为过年高潮,外出者都要赶回家团聚。县城西门外有磕山,俗称“望娘山”,新昌人乡情观念特重。除夕万一赶不回家,家人亦在席上置筷子和酒盏,以示团圆。年夜饭特别讲究,俗称“三十夜的吃”,佳肴之外常有芋艿、南瓜(俗称饭瓜)、八宝菜,寓意“有余”、“上万”、“招财进宝”。给下辈分压岁钱。农村还用福礼请“信基土地”、“井栏土地”、“牛老太公”、“猪老太公”。农具上也放些年糕粒,也叫“分岁”。是夜,往往守岁至天明,接灶神,贴春联,点斤通蜡烛,挂祖先遗像。每间屋都有灯光,取明亮兴旺之意。东区农村火塘里烧大柴株,昼夜不息,叫“煝年株”,取意“红火”。除夕夜要清帐,负债穷人只好躲债,故又叫“年关”。
春节正月初一凌晨开六放爆竹,听畜禽叫声预测吉凶。人人穿戴一新,点香烛,设供品,祭天地祖宗,喝糖茶,吃解缚粽,去宗祠拜祖,给长辈拜年。然后尽兴娱乐: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游大佛寺等。晚上早睡,不点灯,叫“赶鸡睡”。一天内不动刀,不扫地,不泼水,不说不吉利的话。正月初二起,普遍走亲戚,小唱、大唱、狮子班上门表演。正月初八“迎春牛节”,知县牵“春牛”(象征性用纸糊)上街,一年农事开始。解放后,过年简化,迷信色彩淡化,增加慰问烈军属,开联欢倒,收看春节文艺联播电视,组织球类、棋类比赛等新内容。
十四夜家家吃“亮眼汤”。黄昏看天色:“正月十四夜暗,果子摘不完;正月十四夜亮,果子没照样”。斫果树,在不生果实或果子容易瘟掉的果树前,一人作猛斫状,并问“你生不生来?”另一人在暗处回答:“我生来!”以祈丰收。蚕妇去祠庙拔蜡烛头。丐头分蚕花、蚕猫。在卧室、蚕房点燃檀香、柏枝,气味清香,解秽气,杀蚊蝇,熏瓦刺虫。东乡山区将炒熟乌槠向谷仓、墙角投掷,口念:“打死打瞎贼老鼠!”刻夜习俗花样甚多。
起灯落灯新昌以正月十三为起灯夜,十八为落灯夜,正月十五元宵节最热闹,街头一片灯海,商家及各祠庙精心制作灯具比美。乡下以鳌峰龙灯最为壮观,城里以俞大宗祠明角灯最出色。届期,各庙堡大演七日八夜灯头戏,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娘娘庙在南门瓮城,地狭;止水庙四面临风,冬天特冷;祥溪庙筑于山坡,多台阶;北镇庙前有池塘,无栏杆;所以,四庙往往出事故。民谚曰:“挤煞娘娘庙,冻煞止水庙,倒煞祥溪庙,頠煞北镇庙。”各地另有殊俗:龙皇堂全村300户,抽签中30户,灯节期间中签者每户出不同佳肴二、三味,共上百碗供大王菩萨,观者数以千计。石板桥村演沿索狮子、织女游桥,边走边唱。镜岭一带有“打灯节”之俗,街上迎灯,观者可将其打烂,迎者只能躲,不可骂人或还手。解放后已消失。
--
过去的都过去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