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举轻若重),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新昌民间传说之刘阮遇仙及刘三姐祖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8 20:04:22 2007), 转信

  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天姥山由刘门山、细尖、大尖、芭蕉山、拨云尖、莲花峰等群山组成,崇山峻岭,峰峦叠嶂,千姿万状,苍然天表,林深草茂,荒野僻壤,深不可测。刘阮二人只管埋头采药,不知道天色早晚,也不知道有否山涧小路,抬头一看,觉得天已晚了,又无路可走,肚子饥饿了,怎么办?忽然发现山上有桃,就随手摘几个桃子充充饥。一边吃桃子,一边沿山湾小溪走路,在小溪边以茶杯取水时,看见溪中有“胡麻饭”,他们想溪中有胡麻饭,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山路前进,只一大溪,溪边有二位女子,十分漂亮。这二位女子看见刘阮二人手持茶杯,便笑笑说:“刘、阮二郎为何来晚也?”好象老朋友相识一样。刘阮二人一惊,不容迟疑,就被邀到家。走进家门,房内绛罗帐,帐角上挂着金铃,上有金银交错,还有几名婢女。进入餐桌吃饭时,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菜肴相当丰富,又有美酒,还有吹、弦、拉、弹伴唱,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地吃喜酒。用完饭,几个侍女捧着桃子,笑笑说:“二位贵婿随我来。”随伴进房间与二位仙女结为夫妻,各就一间帐宿。过了十天,刘阮要求回乡,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子规啼春,刘阮思乡心切,二位仙女终于允许他们回去,并指点回去路途。刘阮到家找不到旧址,到处打听,结果在一个小孩子(第七代孙子)口中听到,长辈传说祖翁入山采药,因迷路不知道在哪里?刘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经到了第七世即晋太元八年(388年),过去了几百年时间,没了老家,只得返回采药处寻妻子。结果刘阮二人怎么找也找不到妻子,就在那溪边踱来又踱去,徘徊不定。后来该溪叫惆怅溪、溪上的桥叫惆怅桥。这溪就是现在的桃源溪,桥即桃树坞的迎仙桥。后人在那里建了刘阮庙,庙内塑有头戴斗笠,肩背竹篓,手拿药锄的刘阮像。山上有采药径、阮公坛、仙人洞等。 

  刘阮二人在那里徘徊了一阵以后,便在山上住下了来,不久就在当地成家繁衍后代, 

  这就是现在的刘门山,当时该村村民全部姓刘,因交通不便,山上生活艰苦,慢慢外流。 

  刘晨的后裔刘尚之,在唐代携带家小从刘门山遣到广西贵县,在贵县生下第三个女儿,取名刘三姐,就是后来的歌仙。后又携带全家流寓广东阳春县,对此,广东《肇庆府志》、《阳春县志》均有记载,所以,歌仙刘三姐的祖籍就在新昌的刘门山。 

  上述故事说明这样一个真谛,早在1900年前,青年男女冲破封建婚姻制度,向往恋爱自由。
--
人变得孤苦伶仃,因为他不论在自己的内心里或者在自身之外,都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东西。怨恨是依赖的反面:当一个人给出了一切,他总觉得收到的回报还不足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5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