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举轻若重),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新昌民间传说之三生对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8 20:04:51 2007), 转信
南齐永明年间,有个法名叫护的僧人来到石城山,做了隐岳寺的住持。
一天早晨在隐岳寺东侧传来一曲美妙动听的乐曲,由远至近,十分动听,他感到奇怪,就步出庙门,循声音向前走去。登上仙髻岩,果然这凤鸣龙吟的音乐听得更清晰了。当他蓦然回首,却意外地发现,仙髻岩的千尺岩壁之下,在那平静如镜的龙潭之中,仿佛倒映着一尊端庄慈祥的弥勒佛像。
僧护心想这是佛的预兆,立愿要在这仙髻岩上,凿出一尊高大的弥勒石像。于是,僧护就忙开了,砍柴烧炭,垒石筑炉,采集工具,然后伐木搭架,开始凿佛。
这仙髻岩实在太坚硬了,凿一下,岩上只显出一个小小痕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一个佛的头也没凿成。有一天,僧护心里闷闷不乐,踱出山门,到寺门外散散心,忽然看见有二个妇人在烂泥田中,一仰一合前后摇个不停,仔细一看,二个妇人手里捏着一根绳,中间系着一个石杵,这石杵随着二个妇人的俯仰,在烂田中来回移动,这石杵已磨得精光铮亮,这田也被磨得凹下去变成一口池塘,即今日的放生池。
僧护从石杵磨成针的过程,从中得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启示,返回寺里继续凿佛。僧护终其一生,仅仅凿了一个面幞,临终时,对寺里的僧众说:“再生当就吾志”。
僧护死后,过了一些年月,又有一个叫僧淑的和尚到隐岳寺,继续凿弥勒佛像。
僧淑率领众人凿呀凿呀,冬去春来,也不知凿了多少年,一尊巨大的弥勒石像已经有点眉目了,但肤浅得很。再继续凿吧,炉子塌了,铁凿磨平了,脚手架蹋了,资金也短缺。产生了停凿的念头。僧淑忧心
忡忡地踱出山门,走到象鼻山下,看见有二个小孩用一根稻草芯在一块大岩石上来回牵动,岩石下已堆满了草粉。僧淑看到觉得奇怪,就问二个小孩:“你们是在磨草粉,还是在锯岩石?”两个小孩齐声回答:“锯岩石!”又问:“能锯开吗?”二个小孩“虎”地站起来脱去上衣,笑嘻嘻地说:“只要有恒心,锯岩何愁稻草芯?!”僧淑猛地据住二个小孩的手,说:“对阿!
只要有恒心,万事能做成!”于是僧淑返回寺院,不分白天黑夜,专心致志地雕凿着弥勒石佛,一直到死。二个小孩用稻草芯锯岩石的地方,叫它“锯解岩”。
不知过了多少年,隐岳寺又来了一位和尚,名叫僧右。
僧右是受建安王萧伟的派遣,来隐岳寺主持雕凿石佛工程。僧右一到隐岳寺,铺开了比僧护、僧淑更加庞大的凿佛场面。把仙髻岩凿进五丈深,十丈高的大石窟,在窟中雕凿弥勒石像。在公元516年终于凿成功了。
有人说,弥勒佛像凿成功,是终身凿佛的僧护、僧淑、僧右三个和尚,都是大佛寺的开山祖师昙光法师转世的,这仅是传说,不足为信,可是后人对三个和尚以毕生的精力完成这一巨大的艺术杰作表示赞叹:“名山入剡昔贤风,文士高僧托迹同。最是石城大佛寺,三生哲匠奇天工。”
这则故事给后一点启示,做任何工作,只要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胜利一定属于坚持者。
--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一切善恶,皆由心起
不随心行,令心随己
一切珍宝,尽在心中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