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举轻若重),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衢州桔的历史和民间传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6 20:51:15 2007), 转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瀔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文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县,汉献帝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这是衢州柑桔最早的文字记载。据此,衢州之有柑桔栽培,至少在1400年以前。源远流长的历史,沉积了许多饶有风趣的逸事和民间习俗及美丽传说。
衢州柑桔品种众多,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后魏时有芳枳、金橙。宋时有桔、柚、柑、卢桔、金丸桔。元代新增衢柑。明代时更有柑、橙、柚、枳、香圆、金柑、红柑、狮桔、绿桔、豆桔、金桔、卢桔、漆碟红等20余种。清代,柑桔品种进一步发展到朱桔、绿桔、狮桔、金匾、抚州、漆碟红、豆桔、蜜桔、小桔、穿桔、黄香桔、抛头桔、甘桔、茶桔、金桔、蜜罗柑、柚、橙、香橼等数十种,并形成了地方品种衢桔。衢州柑桔质量上乘,明代已名噪一时。何乔远《闽书》称:“近时天下之柑,以浙之衢州、闽之漳州为最。”李诩《戒庵漫笔》载:“柑与桔类,而皮厚略异,温、衢最多佳品。”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则称道“桔之品出衢、福二地者上,衢以味胜,福以色香胜”,又说“衢桔出西安,志云味甘而多液,尽矣。”
对于衢常桔区拥有如此繁多之佳品,多以为得益于“四省通衢”之地利,引入了各方佳种,而桔区人民则更赋予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只金凤凰遇到一只凶悍无比的恶鹰,在搏斗中金凤凰受了伤,跌落在鹿鸣山上。这时,有一位樵夫,在荆棘丛中发现了这只受伤的金凤凰。他便小心翼翼地将金凤凰抱回家中,敷药治伤,精心饲养。不久,金凤凰的伤痊愈了。为了报答恩人,飞往远地衔来了一粒金色的种子,埋在樵夫的院子里。
冬去春来,种子生根发芽了。樵夫给它浇水施肥,除草松土。几年后长成一棵大树,春天绽开一树雪白的花朵,散发出一股馥郁的清香。花开后,就结出一个个小果子。秋天,果子成熟了。樵夫摘下几颗尝了尝,香甜可口,味道极佳,于是就兴奋地告诉乡亲,并用它的种子继续繁殖。年复一年,衢县沿常山港一带就成了出名的桔乡。
明清时期,衢州柑桔已渐进入商品生产。清代诗人陈圣洛、朱益的《衢州竹枝词》云:“木奴一夜着新霜,屋角金丸颗颗香。摘得头红不肯食,唤船装载下苏杭。”又云:“满园桔子谁先熟,摘得头红不待秋。黄竹织箱松翠盖,香风一桨趁苏州。”
当时桔农苦于田赋苛重,为了寻求生计,将衢桔远销苏杭直至京师。清人叶闻性就有“厥田下下苦官租,万树沿村种木奴”的记述。
那时交通不便,桔收之时天气渐寒,娇嫩的衢桔又如何耐得寒冷,千里迢迢运抵京师呢?衢州人在品种上作了选择,“诸桔中唯狮桔皮厚,可达京师”;再是从包装物料上作文章,“商贩运朱桔至京师,多用木桶捆载,得免冻皴溃坏。”
据史料记载:木桶为椭圆形腰子桶,外部高o.44米,口径横宽o.6米,纵长o.44米,底横宽o.44米,纵长o.32米;桶内部高o.40米,上部口阔,横宽o.52米,纵长o.43米,底之内部,横宽o.43米,纵长o.30米;板厚l厘米,外用竹蔑捆扎3匝。木桶之两端有耳,高约10厘米,中各有孔,为包装后穿木闩封闭之用,又便于搬运者手抬。包装时,先于木桶底部两侧各衬油光白纸,中央则衬草纸,然后将桔层层放入,装满后以纸折覆于上,其上加盖,再以横闩穿入桶之两耳中,两端用钉钉牢,每桶桔重30公斤。现代人可能嫌其笨重,可其防冻防压功能可谓上乘。
乡规民约是旧时桔园管理的重要形式。衢常桔区流传一则《乾隆罚戏》的故事,长期来为桔区人民所津津乐道。
话说清帝乾隆微行江南,两太监衣褐随后。由赣入浙,某日至衢县航埠三十六亩村。当地红桔累累,芳馨扑鼻,乾隆伸手摘食,齿颊余香。寻思自食江西抚州之桔,未见如此佳果。味美而无盗,诚大清盛世郅治气象也。于是细品桔味,怡然自乐。……讵知骤集数乡民,土语呶呶,一牧竖大声言曰:“皇帝老爷也得罚!”乾隆茫然不知所云。中有能官话者,陈述摘桔需罚原由,乾隆知已违乡规民约,索看规约,果然,乃命依约执行。两太监啖桔甚多,共36枚,罚戏36曲,沿衢江两岸36村连演3日。于是夹岸笙歌盈耳,家家笑语欢声。乾隆行前书红纸“抚州桔名赐金匾,衢桔应封七点红”十四大字,命贴墙上。见御书后,乡民始知皇帝居然受罚,于是桔乡禁规始终不弛。
这种深得民心的乡规民约,培育了桔区人民诚实风尚,在石梁等地,至今仍保持“万亩桔园无守棚”的良好风气。
与桔区严格的护桔禁规并行不悖的,则是桔区人民淳朴敦厚、热情好客风尚,民间故事《桔皮挂在树上不算偷》可见一斑。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天,开化县有个叫戴先生的路过常山象湖地方时,由于热天步行,舌燥口渴难当,伸手到树上摘了几只桔子解渴,被看桔的人抓住了。经戴解释,看桔农民体谅过路人长途跋涉口渴的难处意欲放行。不巧,碰着地方上的绅士,见戴身穿粗布褴衫,无书童相随,断定是个贫寒书生,明知无油水可榨,偏要戴请戏班认罚。戴无奈,要求派人替他送一封信给衢州知府,限期3天送到,绅士们答应了。戴提出:“戏班请到谁负责管他们的吃和住?”绅士们谅他一个穷书生不一定能请得动戏班子,乐得答应由他们几家包了。戴随即草书一封,绅士们连看都不看就派人按戴的吩咐把信送走。衢州知府接到戴的亲笔信喜出望外,他知道戴先生是乾隆皇帝的挚友,能为戴先生效劳是他高攀的好机会。于是,他立即派全衙门的差役,奔向各地请戏班子,不仅衢州府管辖区域内,连毗邻的府衙他也去求援。这样,第二天晌午一过,戏班络绎来到象湖,戏台搭了一个又一个,村上所有的空坪、草场、山坡、溪滩全搭满了,但戏班还是一个接一个来到。这一下,绅士们慌神了。他们看出了姓戴的来头,连忙大摆酒筵,向戴赔礼认错。戴先生不肯入席,面对这班势利小人,他哈哈大笑说:“我路过贵地,天热口渴,吃了你们几只桔子,请问算不算偷?”绅士们异口同声说:“不算!不算!”从此,行路人口渴,只要不摘下桔子,桔皮挂在树上,在桔园里把桔子肉吃掉,是不算偷的。至今,有些地方仍保留这样的遗风,不计较过路行人吃个把桔子解渴。
衢州人种桔爱桔,对柑桔之钟情,深深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衢桔圆似宫灯,色泽朱红,民间习俗作为节日喜庆礼品,馈送亲友,致吉祥如意之意。常山民间把香抛作为婚嫁必备之物。旧时女方嫁妆中必有香抛4只,叠成一串,既为装饰,又示吉祥。衢县民间看重“送红桔绞”。衢桔习性往往数十颗串结在一枝上,形成重二三公斤的桔球,俗称桔绞。衢桔又多桔籽,旧时民间送红桔绞给新娘,祝愿她多子多福。
春季以桔蜜馈赠,至亲好友视为珍品。航埠一带多桔林,春末桔初花时,山中人尽出蜂房采撷成蜜,色皓如霜,幽香沁人。有诗云“……蔗糖实所贱,蒟医未为旨。饮羔不足言,嚼蜡安得齿。此真洞庭春,老夫病可倚。行与巴邛山,斗弈倾香美”。
抛壳豆鼓更是衢州民间传统食品。选用香抛壳(柚皮)或桔皮,掺以老熟的南瓜或番薯,和入糯米粉、豆瓣酱,加配香辣佐料,蒸煮、晾晒而成,风味独特,便于贮存,兼有开胃理气之功。旧时衢籍秀才赴杭城赶考,常带腌蛋、豆鼓作为路上佐餐,培养艰苦朴素之风,并寓不忘为家乡建功立业之意。(来源于衢州文化网)
--
人变得孤苦伶仃,因为他不论在自己的内心里或者在自身之外,都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东西。怨恨是依赖的反面:当一个人给出了一切,他总觉得收到的回报还不足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