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 信区: Motherland
标  题: 中国“宰相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07日16:31:3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中国“宰相村” 
  中国“宰相村”即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
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
子之支孙封(非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
”,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
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
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
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
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
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
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裴氏家族中在学术领域有成就者,亦宛若群星,值得推崇。如西晋裴秀是我国历史上
最杰出的地图学家,与欧洲学者托勒密被誉为古代世界地图发展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
璀璨的明星,他的“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
(地形),方邪(角度),迂直(曲直),为后世地图绘制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世界
地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裴秀之子裴顾,是西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当时崇尚“
庄老”、高谈“玄理”的情势下,独树一帜,提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变
化之基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南朝宋史学家裴松子为《三国志》作注,其子裴驷、曾
孙裴子野分别著有《史记集解》、《宋略》等不朽之作,被称为“史学三裴”。隋代裴矩
所著《西域图记》,详细记述了西域14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风,对研究我国
隋唐时期西北社会状况有重要价值。隋代的裴世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率隋朝政府使团出
访日本的人,为发展中日邦交做过重要贡献。还有东晋小说家裴启、北魏文学家裴伯民、
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裴光庭等等。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裴氏祠堂又称晋公祠
,建于唐贞观三年(629),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
修屡毁。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人相,爵封晋
国公。现晋公祠正在重建中。

  裴氏碑廊,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
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是裴氏现存
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
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
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
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
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
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
料。

  裴氏墓冢在裴柏村东五公里的凤凰垣。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
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发展旅游业,闻喜县政府决定建立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建
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以及商贸区和娱乐服务区。199
4年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已恢复,许多建设项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
氏文化旅游区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

 
摘自《三晋名胜》,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本文作者:赵明正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乡。如浙江绍兴是幕府之乡;四川眉山是才子之乡;山东曲阜是儒圣之乡;山西运城是武圣之乡;湖北英山是将军之乡。而山西闻喜,是闻名海内外的宰相之乡。

  闻喜。春秋战国时为古曲沃地,秦为左邑,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汉武帝刘彻巡幸河南,路经河东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进改桐乡为闻喜。历代县城虽有变迁,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县城西北的礼元镇裴柏村,是天下裴氏之宗组所居。现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众多古迹。裴氏祠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代重修,现存前殿、后殿、状元坊等建筑。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精品书刻博物馆。裴氏墓家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凤凰垣上,一坯黄上难掩将相风流
,一通石刻难书将相才干,一株垂柳难剪将相风华,一坡墓冢难遮将相英姿。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其余中书待郎、尚书、刺史、皇后、王妃等更是不计其数。闻喜裴氏,是闻名天下的中华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门第。历代所修的县志、
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几乎占了乡贤录中四分之一强的条目,由此可见其家族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

  裴氏家族,初兴于魏晋,裴秀、裴楷等闻喜八裴,与琅琊八王是当时天下人尊崇的豪门望族;到了南北朝,北朝的裴宽、裴果、裴侠与南朝的裴邃、裴之礼,隔江各事其君,江北江南裴氏家族,一脉两支,各自兴旺。裴氏最盛是唐代,曾在唐代产生过17位宰相,人数之多仅次于皇族
李氏,尤其是晋国公裴度,力平淮西吴元济,天下藩镇诸侯无不敬畏,裴度是唐代中兴名臣,有再造唐室之功。裴氏家族的兴盛,一直延续到宋代的裴济、裴德裕……千年兴旺之族,宰相频出一望,功在中华盛世,史书犹沁余芳(太原道注:有关裴度、裴秀等参见本站山西名人)。这样
的望族,这样的门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穿透历代名相,我们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标榜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典范。

  修身,必修学、修德、修廉。裴氏家族屡有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道德家和清廉刚正之士。这些是一个家族兴盛的基础,是家族气脉的根本。裴秀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裴顾是西晋独树一帜的唯物论思想家和哲学家,裴松子是南朝着名的史学家,曾为《三国志》作注;裴矩
、裴世清是隋代著名的外交家,裴光庭是唐代颇负盛名的史学家和清廉名臣……他们注重修学、修德、修廉,是历代修身的典范,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裴氏师表、万世师表。

  治国必治乱、治难、治贫。三国时的魏国,最乱是边疆,尤其是北边乌丸单于屡次入侵代郡,民不聊生。裴潜危难之际,上任代郡太守。他采用内宽外严,即于百姓宽,于胡人严的策略,调动边疆军民,屡败乌丸,从此北边无患。后来曹操上调裴潜还京,乌丸复又扰民。曹操为难地
说:“裴潜是治乱能臣,提拔重用是情理之事;但是上调还京,边疆不宁,像裴潜这样的可用之才真是太少了。”治国,必治难。唐代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的状况仍然存在,尤其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对抗中央。平卢节度史又派人刺杀了主战的宰相武元衡。作为武的副手裴度也被人
暗算受了伤,朝中苟且偷安之风日甚。裴度入阁后,置生死于度外,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宪宗皇帝,调集四镇兵力围攻淮西。裴度亲临前线督战,吴元济终因内外交困,兵败丧身。淮西之役,显示了唐王朝的强大实力,天下藩镇无不惊心丧胆,归附中央。首宰裴度的魄力与决心,使那些同
列宰辅的僚臣们黯然失色。治国,必治穷。唐代宪宗年间,财政专家出身的宰相裴(土自),针对藩镇控制州府税收,国家一穷二白的局面,强制推行税收改革。各藩镇除了征收所在州府的税钱外,其余州府的税钱必须上交中央。这样一来,藩镇从原来坐拥数州的税钱,变成了只可从一
州提留支用,经济实力锐减。裴(土自)的税制改革,釜底抽薪,削弱了藩镇的生存基础,而中央实力却日渐增长,为日后平藩奠定了经济基础。裴潜治乱,裴度治难,裴(土自)治穷,是历代裴氏贤相中的代表,他们的突出政绩,稳定了国家的根本,弘扬了裴氏家族的声名。

  平天下,必平皇室之忧,必平天下之患。裴氏家族中,不仅有守成治国的贤相,也有开疆拓土的贤相,而后者,往往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将相集于一身的开国重臣。初唐的裴行俭为安西都护,西域诸国畏其威,多归附。后来裴行俭率孤军护送波斯王子归国,一路上征服了千难
万险,征服了西域一系列对大唐怀有敌意的都支等部落,远征军一直到达碎叶城。归来后唐皇亲自设宴劳军,称赞道:“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矣,可谓文武兼备。并当场称将封相。像裴行俭这样开疆拓上的将相,裴家还有好几位。他们的成功,是一个王朝强盛的
开始,也是一个家族位及顶峰的标志。

  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裴氏家族,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族。这样的望族,难免要遭人嫉很。比如唐穆宗年间,显相裴度之子裴识中举后,宰相段文昌就向皇帝举报:考官任人唯亲,中举者多显官子弟。结果此科全部作废。再者,豪门的连连得势,也加剧了政治斗争和社
会矛盾。著名学者陈寅恪分析:唐代中后期,出身豪门的裴度、李德裕、李绅等人组成了“李党”,另一派出身平民、科举入阁的牛僧儒、李宗闵、李逢吉等组成了“牛党”。“牛李党争”是唐朝继安史之乱之后的又一大灾难,它直接导致了唐王朝内阁的混乱、倾扎和灭亡。裴度的后人
,也有数人人相,但基本上都划归“李党”之列,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和荣誉,他们与“牛党”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结果两败俱伤,最后伤及国家。

  闻喜的宰相门第,除了裴家之外,还有一河之隔的赵家,历史上也出了数位宰相。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南宋贤相之首”的赵鼎。他早年称相,支持张浚、岳飞、韩世忠屡败金兵。后来与奸相泰桧不合,屡屡遭贬,去世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由此可见其抗金之
志。

  历史名谣中有:“山东出将,山西出相”的说法,作为宰相之乡的闻喜,有说不尽的历史掌故,有说不尽的逸闻趣事,有说不尽的绝代英才……
--
落叶无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00]
※ 修改:·lyjun 於 03月07日16:37:29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0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