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ro (刻录成功), 信区: shanxi
标  题: 山西问题探讨:煤炭开发与矿区生态破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23 07:00:24 2004), 转信



1. 煤炭开发与矿区生态破坏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累计探明储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煤炭开发历史悠久,过去发展十分缓慢,1949年全省煤炭产量267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不足10%。近10多年来,随着能源基地建设,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煤炭开发迅猛发展,到1993年全省大中小型煤矿有7000余座,共生产煤炭达到3.12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110倍,占全国煤炭总产量11.41亿吨的26.17%。外调出省量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商品煤的75%以上。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列满载乌金的列车驶出山西,运往全国26个省市,还出口到国外,确实为山西、为中华民族创造着新的辉煌的文明成就,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要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生产需求的增长也越来越大,山西煤炭的开发将会有更大发展。 
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和一些地县领导及煤炭、环保等有关部门,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三废”污染,不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促进煤炭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省大规模的煤炭开发进程中,有不少乡、村和个人煤矿,开采手段落后,掠夺式经营,只顾开发,不管保护,只顾发财,不管环境治理,只顾眼前利益,不管子孙后代,乱开滥挖,乱倾乱倒,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煤炭开发,不仅超越了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而且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潜在的人为环境灾害,日趋明显的暴露出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和间接影响也非常严重。 
目前,全省乡村煤矿年生产原煤1.33亿吨,但回采率平均只有15%~20%左右,每采出1吨煤,就有4吨煤炭资源在井下遭到破坏、浪费。 
据中国科学院1991年对28个省市区生态环境调查,综合指数排列山西名列最后,又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二氧化碳、地下水超采、水和河流有机污染等方面,山西太原、大同、汾河流域、汾河太原段都列为国家标准和污染十分严重的典型。 
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生产、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1.1 地质灾害 
全省许多地方的乡村和个体煤矿,采煤工具简陋,大量采煤放炮震动,回采放顶,采空区间延伸扩大,不可避免地使得矿山内部应力平衡发生变异,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引起矿床顶部岩体发生变形、移动、裂隙、大面积冒顶,并局部延伸到地表面,引起山岩松动和疏松地黄土地裂缝、塌陷、滑坡、碟形洼地等地质灾害。 
近几年,这一灾害从大同、阳泉、太原到运城盆地均有发生。它的产生和活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久已闻名的灵石富家滩煤矿,曾是一个久已闻名的繁荣矿区,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现已变得人去楼空十分萧条,采矿区涉及的12个村庄山体塌陷,土地裂缝,废石废渣占去大片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大量渗透,水利设施报废,数千人、畜吃水困难;地处富家滩煤矿采空区的桃钮树,全村有340间房屋出现裂缝,其中16户33间房已无法居住,817亩耕地出现裂缝和塌陷,最深处有3.5m;孝义圪卓头村周围有大小6个煤矿,由于采煤活动,1992年10-12月村内外先后出现195条地裂缝和环状地裂及地面沉陷,致使该村舞台及配套楼房、教学楼、住宅楼、锅炉房、21间仓库、29户居民住宅遭受破坏,全部失去使用价值,大面积农田破坏,2孔水井干枯,还使水峪煤矿的污水处理厂也遭破坏而不能使用。在和顺、左权、昔阳、平遥、介休、孟县、榆次、晋城、阳城等县市的部分采矿区都有类似上述人为引起的灾害发生,只是严重程度不同,但都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损失。随着时间推移,煤炭开发引起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水文地质构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类似的灾难。 

1.2 水资源破坏 
山西是全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面临水资源紧张和水源匮乏的困境。而采煤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特殊的重要原因。采煤引起矿区水文地质构造变异,极易形成以煤矿为中心的地下降落漏斗,采空范围越大,漏斗越大,从而破坏了浅、中、深层地下水源来的补给、径流、排泄运动规律和储存条件,使煤层以上的地下水,以至地表水,通过漏斗渗透到矿井。而煤矿排泄矿井水,将疏干煤系地层以上的地下水,造成矿区区域内井、泉水位下降、干枯,地表径流减少、断流,进而使水利设施报废,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困难,水质污染等等危害。近几年来已经首先危及到全省各大煤矿区和产煤县市的采煤区。据晋中地区八个产煤县市调查不完全统计,采煤漏水已使355处泉水枯竭,187眼水井报废,173项水利工程遭受破坏,造成501个村庄,25.8万人,3.8万头大小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285万元,还导致旱灾加重。左权县有些采煤区地下水最大降深达40米,影响范围169km2,报废水井63眼,造成4个乡的30个企业,52个自然村,2.83万人吃水困难。介休市宋古,采煤漏斗区面积达114km2,机井水位下降了64m。榆次市北山区1987年采煤前,区内的沟谷有众多泉水,年总流量202.64万m3,近几年采煤漏水,现在泉水年总流量仅有4.9万m3,地下水位下降了50-90m,有2个村因缺水被迫迁移。昔阳县城关、巴公地区有32座煤矿,年排水量355.55万m3,灰岩水位大面积下降,使75%的水井干枯报废。灵石县汾河、静乐河流域,现有煤矿45座,采空范围扩大,漏水严重,使57处泉水锐减或干枯,70多项水利工程遭到破坏,人畜吃水发生困难。而在许多煤矿附近的河流两侧,出现了方向与矿井巷道平行的裂隙、裂缝,宽度从几厘米到数十厘米,长度几十米到上千米,甚至有的河道出现塌陷,造成河川径流干枯断流。 
煤矿开采不仅破坏煤层以上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和存储条件,煤深度的增加,开采水平降低到奥陶系岩溶地水水位高程以下当承压水穿透原有的相对隔水层,就发生突出现象,既破坏、污染了优质岩溶水,又危及到矿井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以来,我省发生了70多起煤矿冒顶片邦和透水事故,死亡矿工350多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水环境污染 
煤矿排水是我省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晋中地区水资委调查,晋中8个产煤县的648个煤矿,每年排水总量2810.3万m3,平均吨煤排水量1.62 m3,特别是乡、村和个体煤矿的排水量大,有些小煤矿吨煤排水量达2-3 m3。据测算,全省年排水总量约4亿m3左右,除煤矿井下自用部分,大部分矿坑水排出地面。据测定,煤矿排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硫化物、亚硝酸、六价铬、汞、酚,检出率均很高,超标率高的有亚硝酸、CPD、汞,有些煤矿废水如汞、酚超标10倍以上。 
煤矿排出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大自然,进入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水环境,污染水体和生态环境,加上其他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化肥、农药污染,使我省广大地区和城市的地下水、饮用水、渔业用水、工农业用水水源的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全省除沁河等水系污染比较小,其他河流污染都比较严重,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污染最为严重,有些污染物超标数十倍到数百倍,而五大盆地和太原、大同、阳泉、长冶等工业城市附近的河段污染最为突出,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净能力,有些河段已成了“排污沟”“污水沟”,致使树草枯萎、鱼虾绝迹、多种生物绝种。而大部分大中型水库和地下水也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进而污染了土地,农作物及其农副产品,受到严重污染的水,不仅失去其作为资源的经济价值功能,而且直接严重地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最终会严重地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 
据地矿部90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黄河上游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从1973年开始,黄河水体中开始出现砷、挥发性酚、汞、六价铬、氢化物、油类等有毒有害离子,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砷、挥发性酚、汞三种离子分别超过国家生活饮水标准的2-3倍,氢化物、六价铬、油类也不同程度的超标,而黄河一级大型支流超标的有害有毒离子,含量也较前有明显增加。我省地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不仅使大量泥沙涌入黄河,又使污染严重的河水流入黄河,必然加重黄河的污染,将严重威胁着黄河沿岸及下游人民的安危。 

1.4 大气污染 
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属于典型的煤烟型。大气环境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部分来自煤炭的大规模开发,洗选、炼焦、运输、利用过程。据专家监测:全省人均排污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9倍,其中,颗粒悬浮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全国平均值的6.57倍,烟尘排放量为全国平均值的7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污染严重超标,致使阳泉、太原、忻州市等地9-10月份已出现轻度酸雨及其危害现象。 
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据有关文献报道,长期接触年平均浓度超过100mg/m3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居民,呼吸道系统疾病症状明显加重;短期接触日平均浓度超过250mg/m3烟尘和二氧化硫,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可能恶化。我省肿瘤研究所专家指出:大气环境质量越恶劣,肺癌死亡率越高。肺癌发病率主要集中在污染严重的雁同、忻定、晋中、长治、临汾、运城盆地。在近10年中,全省城乡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70年代上升30%-50%,恶性肿瘤占厂矿职工死亡率总数的30%以上,各种癌症中,肺癌是第一死因。专家预测,如果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2000年前后,全省将进入肺癌高发年代。此外,随着污染程度加重,食道癌、骨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将呈上升趋势。因此,与癌症作斗争,首先要从与大气污染作斗争入手,如果大气环境中致癌因子不消除,战胜肺癌无异于纸上谈兵。 
山西素有“中国古建之乡”之美称,现存各类古建筑及历史建筑1.8万多处,其中木结构建筑9000多处。大气污染对文物古迹和生产建筑物的危害很大。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多,会降低机械加工精度,对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使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对材料、设备、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的污染腐蚀,大大增加了维修费用,缩短了寿命,提高了成本。 

1.5 水土流失 
山西水土流失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9%。塬面越冲越小,沟壑越冲越大,地形越来越破碎,土层剥蚀,土壤肥力减退。(另外见“森林消失”部分水土流失内容)。 

1.6 其他危害 
开发煤炭,占用了大量土地,引起土地质量下降,河道、水库淤积等灾害,使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损害。据专家调查测算,近10年来,全省矿区建设,交通运输、加工转化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露天堆放,共占用土地资源151.9万亩,使1432.4万亩的土地质量下降。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经过风吹雨淋进一步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要素之一。各地区有不少乡、村、个体煤矿、炼焦厂是建在山沟、河道两旁,甚至不少炼焦厂就建在沟底或河滩上,大量的煤炭、焦炭和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侵占了原来畅通的河川、河道,每逢暴雨,山洪暴发,大大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河道严重淤积,常常造成河水泛滥,发生洪灾,造成巨大的灾害损失;水库严重淤积,降低了蓄水、防洪和灌溉功能。我省六七十年代先后建成的60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31亿m3,现已淤积11亿m3,其中:淤积量超过总库容40%的16座,超过50%的10座,有两座已淤满报废,3座基本淤满接近报废。汾河水库是我省最大的水库,位于干流上游娄烦县下石家庄,控制流域面积5268km2,坝高61.4m,总库容7.23亿m3,担负着太原市、晋中的防洪、供水和150万亩农田灌溉中,1961年5月竣工运用以来对下游防洪、工农业用水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截止1992年水库已淤积3.34亿m3,占原设计泥沙库容3.45亿m3的93%,占总库容的46.8%,年均淤积1064万m3,入库44%的泥沙淤积在库内,其余淤积到汾河中、下游,使河床淤高,以至进入黄河,带来无穷后患。 
对于不合理的煤炭开发,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近几年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尽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在部分地区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部分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还未真正摆到一些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2)缺乏生态经济理论的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十分淡薄。 
(3)在煤炭开发中,没有遵循国家规定的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同步发展的方针,切实执行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4)一些地区没有切实可行的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煤炭开发利用长远规划。 
(5)不少县区环保投入很少,广大乡镇、农村及乡、村个体煤矿和煤炭加工、运输等企业几乎没有环保投入。 
(6)县区、乡镇环保管理、执法机构不健全,科技力量相当薄弱,与肩负的任务不相适应。 
针对上列原因,只有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加强领导,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唤起全社会的重视,立足现实,艰苦奋斗,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一代一代坚持下去,控制人为破坏,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改造生态环境,就可以创造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天地。这样就会立在当代,功垂千秋!否则,总有一天,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受到制约,甚至会毁灭人们以及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立足之地,必遭子孙后代的唾骂。 


--

     有一种美,作自然           One kind of beauty,called naturalness 
     也有一种美,作平静         One kind of beauty,called peacefulness 
     更加有一种美,作倾以欣赏   Another kind of beauty,considered to be enjoyed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