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owchou (冰封九号Ice9::noy)mous), 信区: shanxi
标  题: 洪洞古大槐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Aug  9 19:28:06 2004), 转信

距临汾市三十公里的洪洞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一座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 
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达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官路南北相通,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最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 
   元世祖执政以后,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由于连年用兵,对外扩张,加之黄河连续八次决口,使得国库空虚,民怨沸腾,各地人民起义多达三十余次。元朝末年,准河南北各自为王,连年兴乱,互相抗争。最后朱元璋打败群雄,统一南北,建立了明朝。为了保卫北方边防,继续征讨元军残余,充实北京人口,解决粮食问题,故大臣上奏朝廷提出了“移民、屯田、开垦荒地”以恢复生产的措施。永乐年后,冀、鲁、豫等省连年灾荒,黄河、淮河又数次决口,中原一带“赤地千里,荒无人烟”,而当时山西由于兵乱较少,环境安定,所以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为此,朱元璋下令从山西向外地移民。从洪武三年(公元 1370 年)至永乐十四年(公元 1416 年),明朝廷曾先后八次将移民在洪洞汉代槐树下集中,给移民办理迁移手续,发给凭照川资,然后将他们迁往异乡。被迁的民众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们离别故乡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现今北京一带仍保留有霍州营、蒲州营、红铜(洪洞)营等地名。这表明了移民们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也是千里移民的最好纪念。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 1911 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亭内竖碑一通,阳面刻着“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碑后刻着当年移民的简要情况介绍。 
    在碑亭的右侧,建有“饮水思源”茶室,游人可在此饮茶思古。 
    碑亭前面三十米处建有古色古香的牌坊,四柱三门,匾额诗风。牌坊两面横额分别刻着“誉延嘉树”和“荫庇群生”八字,横额两面是一副对联,上联为“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下联是“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思”。数百年来,洪洞移民的后裔已遍全国,甚至在东南亚也有迁居,古大槐树也就因此而誉延神州大地了。 
   1983 年,洪洞县政府在这里新建了门楼和围墙, 1984 年在贾村村口与太茅公路交接处,修建牌楼一座,其横额雕刻着全国著名书法家董寿平书写的“古槐逢春”四个大字。面貌一新的“古大槐树处”将召唤更多的移民后裔寻根问祖,回望故里。
--
我有梦却惰于奋斗            有爱却怯于追求
  想笑,怕把别人打扰        想哭,又怕被别人嘲笑
  想喝醉,却有个不中用的胃  想抽烟,吸一口就泪流满面
  想表达,却说话就结结巴巴  想发泄,刚举起的拳头又慢慢放下

大哥,借你的文字不会介意吧。嘻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7.19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