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gorithm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 (积极的人生、美好的人生), 信区: Algorithm
标 题: 阅读障碍--转载(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3日20:03:5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来自语言学光标
来自语言心理学的沟通:阅读障碍
亚词汇加工
文字识别是视觉模式识别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文字
的视觉特征提供了自下而上的信息,人们关于文字的正字法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知识
和语义知识则提供了自上而下的信息。关于拼音文字识别的大量研究表明,文字识别的
特点依赖于文字结构的特点。拼音文字由线条特征组成字母,由字母组成字母群或音节
,再由字母群或音节组成单词,文字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拼音文字识别的特点。拼音
文字的识别一般经历着由特征到字母,再由字母到字母群或词这样一些阶段。
目前在汉字的识别中,研究者集中探讨1)识别基本单元;2)汉字正字法;3)语境;4
)识别模型。我们来介绍一下识别单元的研究情况。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是指汉字的笔
画和部件在识别中的作用,张武田等人研究证明:笔画数和部件数对汉字识别都有影响
,主要表现在高频字。这个发现和其他学者的发现不一致。彭聃龄等人(1996)的实验
说明:笔画数效应不依赖于作业的性质,也不依赖于字频,笔画是所有汉字识别的一个
基本单元;部件也影响汉字识别,主要表现在低频字。
在汉字识别中的错觉结合现象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在Treisman的特征组合理论一系列实
验研究发现,错觉结合不仅发生在物体的特征之间,而且发生在词的字母之间。在汉字
识别中,Lai&Huang(1988)用启动方法研究了在计算机呈现条件下,语境对错觉结合的
影响;Fang&Wu(1989)研究了字的性质和频率对汉字错觉结合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汉字中
同样存在错觉结合现象,我们的问题是它发生在哪个加工层次?加工的性质是什么?
在阅读中,形音义是关键的三个要素,事实上很多的模型都是围绕着三个要素展开的。
目前在词汇水平上的研究进行的比较深入,提出了很多的模型。我们介绍一下彭聃龄和
周晓林研究结果。
彭聃龄等人在汉字识别的语音自动激活和时间进程的研究中取得了下面的成果。通过命
名作业(张厚粲、舒华,1989)、词汇判断作业(谭力海、彭聃龄,1990)、真假字判
断(郑昭明,1988)、语音干扰作业(Perfetti、Zhang1992,1995)等研究说明了汉字
的语音信息是不由自主地激活的。
在对于语音作用的时间进程研究中,掩蔽技术(Perfitti,Bell,Deancy,1988)被证明
是有效地研究语音作用的时间点,或字词识别的时间进程的技术。它的一般步骤是:先
呈现目标词50ms,再呈现掩蔽词30ms,紧接着呈现掩蔽图形,要求被试把看到的目标字
写下来。目标字和掩蔽字的关心可以是形似、音同或义近的关系。在汉语中有一例经典
的研究: 谭力海、Hoosain和彭聃龄(1995)。得出的结论是:1)在掩蔽条件下,被试
对目标字、音、义的确认,依赖于目标字和掩蔽字呈现时间的长短。当两者的呈现时间
分别为50ms和30ms时,目标字的形状特征已经得到充分激活,继续延长呈现时间,形的
作用不继续上升;当呈现时间分别上升到6ms和40ms时,语音得到激活,而语义加工仍未
充分完成;2)字频是决定语音和语义信息激活的时间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呈现时间
分别为60ms和40ms时,语音掩蔽的促进作用只出现在高频字中;3)从汉字识别的时间进
程来看,对语音的处理是在达到字义前发生的,或者说语音处理是前词汇的,至少对高
频字是这样的。
在上述背景性的介绍后,我们可以获得这样一些概念:1)视觉加工是汉字识别的第一步
;2)在汉语阅读中我们已经在汉字识别和模型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得出一些的量化数据
,比如在语音、语义的时间进程的研究。鉴于此,我们开始从基础性语言心理学研究,
转向应用性阅读障碍研究,提出一些概念先行的问题:
1.如果视觉加工受到损伤,在字词水平的阅读上我们会发现相关阅读障碍类型?
2.阅读中视觉加工需要哪些视觉功能的参与,可否在认知神经科学上得到支持,是否存
在基于视觉加工的阅读障碍的亚类型?
3.在研究了字词识别中的语言加工和视觉加工后,我们对于阅读行为可以得出一个怎么
样的描述?
阅读障碍的研究是从英语国家开始,从1897年Morgen提出字词盲开始,在研究思路上出
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主张。同时在阅读障碍类型的研究上出现了不同的分类结果。在此我
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基于双通道理论的分类和目前一种基于联结主义思想的分类方法。双
通道理论认为单词的发音有两条通道,一条是直接的词典通道(lexical route),即视
觉输入直接激活心理词典中的字形表征,字形表征的激活传输到字音表征,获得语音,
该通道受损导致表层阅读障碍,典型测验是不规则词(irregeular word )阅读成绩低;
另一条是间接的非词典通道(non-lexical route),通过词典外的形音对应规则(gra
pheme-to-phoneme correspondence,GPC)从亚词汇建构语音,该通道受损导致语音阅读
障碍,典型测验是假词阅读(no-word)成绩低。由于上述分类是非词阅读和例外词阅读
的选择性损伤程度为标志的,双通道用两种加工机制解释非词和例外词的阅读,所以双
通道模型认为语音障碍和表层障碍是由于词汇通道和亚词汇通道的选择性损伤引起的。
(孟祥芝,2000,《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表征与加工》)
在selective disorder of reading(Patterson,P. et al,王勇慧在seminar讨论中报告
过该文献)一文中中对阅读障碍的选择性损伤提出了质疑,同时提出了一个基于形音义三
角分布的联结主义模型。在表层阅读障碍和语音阅读障碍的分类上,提到了一种Letter
-by-letter的阅读障碍类型。联结主义模型在语言加工中,强调1)联结权重;2)心理
辞典分布表征3)模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对于上述语音和表层阅读障碍的解释,该模型
从模块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而不是局限在双通道理论的单向的语义通达的过程。L-
by-L阅读障碍在该模型看来认为是视觉加工的问题,患者在快速地区分和确定视觉符号
功能上出现问题。根据目前文献检索,还没有提到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中提到这样的
个案。
更重要的是,我们来理解这两种思路对于语言理解加工过程的看法,从对阅读障碍症状
作出合理的解释,首先在行为层面作出结果,进而作出认知神经结果和计算机技术上的
模拟。
下面,我们来重点说明一下阅读障碍的视觉加工思路,在阅读障碍研究中对非语言知觉
的研究是和语言加工观点并存的研究取向。Nonlinguistic perceptual deficits asso
ciated with reading and language disorders综述了4种非语言知觉:序列语音知觉、
语音频率分辨、目标语音侦察、视觉M通路损伤假设。我们来介绍一下视觉M通道理论。
根据认知神经的研究进展,我们可以对于M细胞做如下描述:视觉通路:视网膜神经节细
胞的轴突形成视神经,经过视交叉部分地交换神经纤维,在形成视束,传到中枢:外侧
膝状体、四叠体上丘、顶盖前区和视皮层。外侧膝状体是视通路的中继站,M细胞就位于
该组织的1,2腹部层。在功能上,:1)在低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中起作用;2)
判断客体位置;3)视觉加工暂时系统,在皮层上通往后脑顶叶(posterior parietal c
ortex,PPC),PPC是在人的方向运动敏感性(sensitivity to direction of movement)
,方向凝视敏感性(sensitivity to direction of gaze)和颜色(视觉形式)相对迟
钝性(relative insensitivity to colour or visual form)方面起主导作用。它控制
着人的眼动、视觉空间注意和阅读的外围空间。目前我们在阅读障碍研究中提到有视觉
暂留、运动敏感性和一致性运动知觉。
对于视觉暂留的研究是比较成熟的,80年代Lovegrove等人提出了阅读障碍的视觉暂留理
论,可以简述为:在阅读过程中,扫视前面项目,造成视觉暂留,影响了对后来项目的
加工,使得难以确定字母或单词。在研究方法上,Lovegrove等人通过掩蔽技术和调整I
SI,让被试侦察是否出现了目标。
另外有一种称作Ternus视觉运动侦察测试(The Ternus test of visual motion detec
tion)。具体的做法如下:
Three horizon-tally aligned equidistant squares are briefly presented (frame
1), then re-presented moved to the right by one imaginary equidistant squar
e and flashed them on the screen again (frame 2). Several alternating presen
tations of frames 1 and 2 are given.
When the interstimulus interval between the presentation of frames 1 and 2 w
as approximately 50 ms or more, the three squares appear to move backwards a
nd forwards as a group. If, however, the interstimulus interval from frame 1
to 2 is less than 50 ms, the three squares did not appear to move to the ri
ght as a group; instead, the first square appeared to disappear from positio
n one and reappear in a fourth position (after the third square). The former
illusion can be referred to as apparent group movement and the latter as ap
parent element movement.
在50ms内,M通道受损的被试知觉为element movement,因为他的视觉暂留系统—M通道
不能够有效地抑制P通路,结束视觉暂留,使得视觉暂留时间过长,影响下面项目识别。
在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processing and visual-processing deficit
s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的文献中,研究者就是采用了这个技术来研究阅读障碍。
但是问题不止于此。
最后,我报告一下自己做的一点工作,同时介绍国外研究者一种努力方向。
该实验参照P.L.Cornelissen et al(1998)的实验范式,在汉语儿童中进行的实验。这是
上学期实验一个简单数据结果
积差相关系数是(括号内为识字量成绩差22名的被试)
测量 识字量 流畅性 RDK
识字量 —流畅性 .12 (.11) —RDK .12(-.35) -.14(-.61)—
在Cornelissen的文章里面,提出采用RDK任务来测量儿童M细胞的功能,同时测量儿童在
单词识别任务中的错误率。如果M通道在阅读过程中起作用的话,那么儿童的一致性运动
敏感性阈限和儿童单词识别的错误率应该是正相关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在阅读方面采用了两个指标:识字量指标和阅读流畅性指标,M细胞
功能的指标是一致性运动敏感性阈限。如果理论合理的话,我们应该得出阅读方面的指
标和阈限值是负相关的。
事实上,这个数据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等待这次实验的结果。同时,和本次阅读文献相比
,我感觉还有一个欠缺的地方。
这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阅读文献代表的比较有意思的努力方向。研究者最后对视觉加工过
程和语言加工过程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首先实验的结果是在阅读困难儿童在非词
阅读成绩和他们的运动知觉阈限值显著相关,研究者提出亚词汇通路在阅读过程中是采
用GPC规则,那么在视觉加工是采用对单词从左到右的序列加工,那么视觉知觉阈限较高
,意味这种加工比较困难,从而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理解M通道理论基础上,促使我考虑阅读过程中语言加工和视觉加工问题,以及如何在
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里面整和它们,同时我期望这个理论框架是好的在字词水平上的汉
语阅读框架。首先我们要证明的是阅读过程中视觉加工和语言加工的分离:时间进程和
任务;其次,由于各自的损伤造成的特异性障碍,我期待在阅读障碍中发现这样好的例
子。
--
人世间的事谁也无法掌握
该执著的 永不怨悔
改舍去的 不在牵挂
改珍惜的 好好把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LPCenter.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