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war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c (豺狼), 信区: Hardware
标  题: 精彩纷呈的第三代DVD机1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Feb 16 12:14:03 2000), 转信

 
如今数字技术发展奇快,不仅产品日新月异。就连玩的方法也日新月异,有时快得
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有紧跟时代,时刻充电。才能不被时代甩下,尽享科技带
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及乐趣。 这里就时下流行的第三代DVD机,以及第四代DVD机
的发展趋势,向大家做一总的简介,方便大家选购时参考。 

首先来介绍一下影碟机中的泰斗 --------雄霸天下的先锋 

提到先锋,人们都为其高档机DV-S9所折服,而DV-S9的价格却又贵了一些,虽然它
好,但大多数AV坐好者还是无福消受。针对这种情况,先锋公司推出了DV-S5这一
款六千元价位的高档机,填补了该公司在二代DVD机中,从505至S9之间的档次空白
。这里就先介绍这款DV-S5第三代DVD机。 DV— S5是1999年推出的。由于1998年先
锋公司业绩出色、市场占有率近1/ 3,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尤其DV-S9供不
应求。但在5000元一7000元这一价位,先锋却拱手让给了索尼。松下、JVC等,尤
其是索尼的S7000。于是1999年的第三代DVD机,先锋针对性的推出了DV-S5。 我们
先来看一看DV-S5的外观。该机为香滨金色,外观雄伟,有着高档机的感觉,重量
达6、8公斤之多。DV-S5可谓棠目前科技之大成,可以重播CD-R及CD-RW碟片,DTS
 DVD播放功能更是不在话下,具有96kHz/24bit数字输出能力。还另备有色差输出
端子。也就是认DV-S5不论是自己刻录的CD-R片还是DTS DVD“一律通吃”。 
DV-S5背面版输出端子齐备,色差输出1组,S端子视频输出2组。数字输出有同轴、
光纤各l组,支持多路音、视频同时输出。 DV-S5遥控器设计大方,具有背光显示
功能,只要一按侧面板上的照明键,遥控器上的常用键便亮起来,而且为粉红色,
十分漂亮。数秒钟之后,照明键自动关闭。 DV-S5面板设计与.DV-S9有几分相似
,左侧按键布局与功能完全相同,具有Digtal Data off、DNR、FL Off三个工作状
态指示开关。而右侧的布局仅是把Stop键改为大的方键而已,其余完全一样。
DV-S5的仓门在上方,而DV一S9的仓门则在下方。 打开DV-S5的机壳,我不禁为其
精致的布局所吸引,内部构造龄洁且有条理。音频电路相对独立,而且左右声道是
分开对称排列的,十分规整,左、有声道各自具有电源稳压器。料想数字电路对音
频的干扰应大幅减少,对提升音质大有助益。DV-SS在音频电路上皆使用自己的芯
片。其中数模转换品片为PE8001A,具有96kHz的解码能力。 DV—SS另有一特别之
处,即DNR消噪功能,对DVD的杂讯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功能,甚至对VCD也有良好
的效果,这是主电路板上方.的一块不小的影象杂讯抑制电路板的功劳。另外
DV-S5还具有崭新的Block Filter功能,可有效消除数字压缩图象的数码感觉,并
可有效消除暗马赛克效应,十分先进且实用,是独有的功能。 DV—SS另有
Sharpness调整功能,分成三段可调,每一段的强化刺激及亮度均较上一段明显加
强,打到第三档就有些过激了。 好,轮到试机了。DV-S5原厂宣称解析度可达540
线。我选了两张DVD碟,一张是演唱会《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另一张是《秋天
的传说(然情岁月)》,为什么选这两张呢?因为一个是现场演唱会,人的肌肤,
道具慧为真实,可比性较强。而《秋天的传说(然情岁月)》风光绚丽,明暗变化
频繁且迅速,而且多为自然风光。这两张DVD盘都十分考验DVD机的能力及显示器的
水平。 本人所用的显示器是’94年产日本本土画王,这台画王色彩还原好,而且
色彩并不过艳,与国内的松下有明显不同。首先是看演唱会,Sharpness打到一档
。将Block Filter打开,以S端于联接,画面亮而且解析度佳,细节丰富,且处处
具有活力,皮肤具有质感,这是中低档机难以达到的。再看《秋天的传说》、明暗
转换之间十分自然,暗部层次分明,表现力佐,亮度变化随情节迅速转化,毫无拖
尾现象,并且具有打动人心的一真实感。印象中连索尼的S7000都达不到如此境界
。DV-SS的表现力优异,面质平滑之极,较上一代机种如 505、909提升不少。因为
本人曾用909播放过《秋天的传说(然情岁月)》一片,与DV—S5有差距,尤其是
在表现力上。 不要以为’94年产日本本土画王多 

么好,它的清晰度不及时下的日本产锐屏,甚至东芝的晶丽,何况锐屏还有色差输
入呢。所以我相信,DV-S5具有540线的分辩率是可信的。 不过要想获得平滑的质
感。Sharpness键一定要置于Off或1档,显示器的亮度要低于一半的状态(当然也
要依据显示器的牌子来调整)。 说完了画质,再来“听”一下吧。DV-S5由于采
用了新型芯片,并且布局讲究,干扰很小,因此声音的清晰度、动态,以及背景杂
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优异的表现。DV-S5具有先锋特有的Legot Conversion Hi-
bit芯片,播放CD时,细节丰富,并且让人意外的是本机声音还很柔美,让人有一
种“赚了”的感觉。毕竟日制DVD机很少具有柔美音色。DV-S5音质佳,声底较暖,
但当播DVD影碟如《迷失太空》时,动态却又不失凌厉,而且对白声音不刺耳,完
全具有高档机的水准。当然它与DV-S9及新高档机H9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如画面的
亮度,低频的下潜及音场的纵深等。可这又需要成倍的金钱来换取。而就DV-S5的
音频特性这一项而言,它已超越了市售任何3000元级的纯CD机,而就其画质而言,
其图象色彩还原,解析度及流畅感又明显超越了比其价贵的索尼57000,综合评比
,我都重向您推荐它。不过,由于打走私,这台日本本土100V的DV-S5,不是很容
易寻到的。 DV-S5高12.8cm,宽42cm。深37.1cm,耗电25W。 介绍了半天DV-S5,
先锋公司有没有推出更高级的机种呢?有,那就是DVL-H9 DVD/LD兼容机。由于
DVL-H9是超高档机种,价位太高,所以只简略介绍一下。 在去年底DVL-H9未正式
上市之前,有关它的介绍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DVL—H9具有逐行扫描输出
的能力。这使得众多AV迷想一睹其风采。我的一位朋友正是有鉴于此,花了一万八
千元订了一台H9。一星期后终于到货,我也被叫去过一下眼隐。打开机箱,把沉重
的H9取出,果然不错,外观厚实,且均为金属结构,侧板是与DV-S9完全一样的校
形防振结构。面板也极为简洁。 提到面板。上面并没有Progressive(逐行扫描)
字样,略有些失望。赶紧接上彩监——索尼PVM-2950Q,利用色差端来传输视频。
H9的菜单与S9略有不同,如S9的V.Sharp改为SharPness(与S5相同);D.EXT,改
为Black Level。尤其BlackLevel调整功能是H9独有的。它可以使黑电平下调至
-8IRE,而灰度不变。也就是说,它可以调整出画面对比极佳、影像再现空前干净
,呼之欲出的动感画面。的确,这是民用机种所不常见到的。另外,H9的Y/C调整
比S9更为精细。 打开H9的机壳,其用料可说好极了。H9音频电路具有独立稳压器
,左右声道分开独立排列,而且以铜罩屏蔽隔绝杂讯,这一点与美版 DV—09 THX
机种完全相同。音频DA解码晶片为BB公司的 PCM 1704,比DV-S9的PCM1702更高级
。相对应PCM1704的能力,H9具有真正 96kHz/24bit的解码能力。 好了,赶紧试看
,视听。DVD测试碟为《虫虫特工队》。H9由于对比度极佳,一所以本片给人的视
觉冲击前所未有,我只能以非常好来形容,别的我想说了也只是过一下嘴瘾而已,
没有什么意义。 试听更是如此, H9比S9明显提升,尤其是动态及空间感,绝对超
越万元级以上CD机水准。有PCM 1704芯片加盟,试看天下谁能敌?我说的可并不夸
张。 H9重达16.5公斤,兼容DTS DVD。有AC-3 RF输出,其余输出同DV- S5。 有
的朋友说了,S5与H9都高档,有没有低档一些的。这里就介绍超值机种DV—515。
 去年的先锋505可谓出尽风头,而其仍有改进的空间。这次第三代DVD机先锋就推
出了针对505有所改进的515。 首先515具有DTS DVD兼容的能力,加设一组色差输
出,而且具有了96kHz/24bit数字输出能力。更令人高兴的是515的DA解码芯片与
S5相同,均为先锋自行开发的 PE8001,应当说,515是“值”的。 至于光头部分
的改进,因为没有能力拆开对比研究,这里不敢妄言哪一种更好。 从音频上515与
S5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声场的营造,细致的程度,以及动态上还是输了一块,总
体上仅比505略好一点点而已。 在视频上,515较505略有改进,主要表现在色彩还
原上。解析度也较505略有提升。但比起SS来,画面则略显呆滞。这种差异也是对
比才产生的,一般而言DV-515已经不错了。的确,在2700元这个价位上,我们不能
要求515有“惊天动地”的表现.踏踏实实的较上一代机种有所提高,我想就应算
“圆满完成任务”了吧? 


--

     戴帽子的就一定是秃子吗?
    
     我看未必。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adi-g7.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