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war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hc (花自飘零水自流), 信区: Hardware
标  题: DisplayMate 的主要功能解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20日13:46:22 星期二), 转信

                 【DisplayMate 的主要功能解释】
    在最近这段时间,显示器论坛的高手们在讨论显示器性能时,都喜欢用DisplayMate 
这个软件,但新手们在用这个DM时,却不知其所以然,蒙碴碴的;所以我本着有福共享的精
神,将其中主要的功能的作用献给广大新手们:
    由于DM的测试功能集中在右边的"Tune-Up Program"中,所以只解释右边的按钮("1"
,表示第一个按钮,2.2表示第二个按扭的第二个项目)
1 [Geometry and Distortion] 这个按钮的几个测试项目的目的基本一致,所以请看以下
要点:
几何方格图 (Geometric Box)
    以矩形外框为叁考点,调整水平位置(H-Phase) 及垂直位置 (V-Phase) 钮,将显示
区域移至荧幕中央。
    观察画面上的方格图形,调整荧幕的长度(V-Size)宽度 (H-Size) 钮,直到方格都
成为正方形。本项测试藉由观察画面中不同区域方格的大小与形状是否变形,可看出整
个荧幕的扭曲情形。
圆形基准图 (Circle Chart)
    观察画面正中心的图形,调整荧幕的长度(V-Size)宽度 (H-Size)钮,直到此圆成为
正圆。再观察分布在显示区四角落的圆是否为正圆,如果扭曲成椭圆,则荧幕有区域性
变形。
    水平垂直线宽 (H/V Line Thickness)显示器上的垂直与水平线应该宽度一致,如果
显示器有水平或垂直不当收敛的情形,将导致水平线和垂直线有不同的亮度与宽度。
水平弯曲 (Horizontal Curvature)
    大部份的区域扭曲会发生在线的左右两端,形成平滑的曲线。这是因为决定扫描线
(高低)位置的(垂直)偏向线圈电压控制不良所致。
垂直弯曲 (Vertical Curvature)
    大部份的区域性扭曲大多发生在线的上下两端,形成平滑的曲线。这是因为决定扫
描线 (左右)位置的(水平)偏向线圈电压控制不良所致。
内凹外凸 (Pincushion and Barrel)
    比较荧幕上榘形框与荧幕周缘,判断荧幕是否有内凹外凸,或是在某一边有扭曲的
现象。由于平面直角 (flat) 荧幕,因幕面边缘距电子枪较远,所以会比中心区域更敏
感,因此需要更精确的校正调整。较好的显示器在显示器前端控制面板有数个控制钮,
可透过几何校正的调整钮将内凹外凸的扭曲现象降至最低。
格线 (Convergence Chart)
    近距离观察白色细线,理想上应是纯白。但若更近距离仔细观察 (或使用放大镜),
你发现红、绿、蓝三个小点。如果这三种颜色的光点很容易分辨,出现了类似套色不良
的彩色边缘(如白格线有红色阴影),则您的显示器可能有收敛上的问题 (convergence 
problem)。
    有些人抱怨显示器用久了会聚焦不良,或是细小的字迹模糊不清,其实这就是显示
器本身聚焦出了问题。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都了解R.G.B. 三个电子枪应该可个别准确
射中相对应的的荧光点,但如果射错了不同色的荧光点,或是光束跑到了隔壁的遮罩孔
隙射到别组的荧光点,结果就会产生所谓的「收敛误差」misconvergence。「收敛误差
」一般需要透过仪器以 milimeter 为测量单位,但人眼仍然可由白色图形边缘所产生的
不正常色边观察到。严重的聚焦问题会出现类似印刷品套色不准的状况。为了避免聚焦
发生问题,不要严重震动显示器导致遮罩移位,或过长时间开着显示器使遮罩受电子束
不断撞击而发热变形。
最后两项是:
荧幕增减变形 (Screen Regulation)
    当白色方块出现时,观察相邻的外框边线是否跟着膨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呼吸效
果,表示监示器在不同的亮度设定下显示区域的大小会有所改变。这现象源自于显示器
的偏向线圈动态控制设计不良,对于影像的静态使用并无大碍,只是亮度高的部份会有
边缘凸出变形。
局部增减变形 (Local Regulation)
    当局部的白色长方块出现时,观察相邻的左、右边线是否跟着膨胀起来?如果有,
膨胀的情形是否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局部呼吸效果。这现象源自于显示器的偏向线圈动
态控制设计不良,对于影像的静态使用并无大碍,只是亮度高的部份会有边缘凸出变形

2 [Sharpness anf Resolution]
    2.1Horizontal Line Resolution水平扫描解析度 (Horizontal Resolution)
    水平扫描解析度指的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能有多少个可被清楚定位的扫描点。如
果 显示器显示出来的垂直线条间模糊难辨,表示已达到了水平扫模描解析度的极限。在
此模组中有几组垂直线,各组垂直线的点间距分别为一、二及三点,这些线在任何亮度
与对比时应该都能清晰分辨。如果想要真正测试显示器的性能,您可在显示器允许的最
高解析度模式下进行此项测试。
    2.2 Video Bandwidth
    2.3Vertical Line Resolution 垂直扫描解析度 (Vertical Resolution)
    垂直扫描解析度指的是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能有多少个可被清楚定位的扫描点。如
果 显示器显示出来的水平线条间模糊难辨,表示已达到了垂直扫描解析度的极限。
    2.4 Focus Matrix 聚焦矩阵
    2.5 Resolution Matrix 解析度矩阵
    2.6 Line Moire Pattern 网纹(摩尔纹)干扰 (Pattern Interference)
    利用这样的直线(点)网纹,可让人一眼看出具有网纹显示缺陷的显示器。如果您观
察到严重的彩色波状干扰花纹,可推断于显示器不良的红、绿、蓝三色收敛,或是磷光
体 (phosphor) 与荫罩 (shadow mask)间的排列不佳。使用"C"键切换颜色,观察切换不
同色的电子枪是否能减轻干扰严重性。特丽陇 (trinitron) 显像管由于使用隙缝栅形荫
罩 (aperture grill) 来产生较亮丽的影像,所以此问题较明显,不过这种显示器都有
摩尔纹调节功能。
3 [Screen Pixel Resolution] 这个按钮的几个测试项目主要是显示几种函数曲线
4 [Color and Gray-Scale]
    4.1 Color Explore and Match
    4.2 Horizontal &Vertical Color Resgistation
    磷光体排列 (Phosphor Alignment)
    荧幕上的每一点实际上都是由红、绿、蓝三色磷光体所组成的。因为这些磷光体彼
此间只有细微的间隔,所以在相同座标上一条纯红的线与一条纯绿或纯蓝的线会分别存
在不同的位置。荧光体彼此的间距愈大,无法对齐的问题就愈严重,容易让使用电脑做
精密绘图的人员产生锯齿状的错觉。如果您希望有更小的点距与更细致的高解析度显示
效果,红、蓝、绿磷点排列越直越好。
    特丽陇 (trinitron) 显像管由于使用隙缝栅形荫罩 (aperture grill) 来产生较亮
丽的影像,所以此问题较明显。
    4.3 Streaking and Ghosting 鬼影与斑线 (Streaking)
    观察在黑色与白色的水平色条两端,是否有延续的阴影。检视严重程度是否因底色
灰阶不同而改变。液晶显示器 (STN LCD) 常发生此种现象。
    4.4 Text Color Combination
    4.5 Standard Colors
    4.6 16 Intensity levels 16 灰阶 (16 Grey Level)
    调整显示器前方亮度与对比转钮使此 16 灰阶能完整显示。您可能会发现,为了清
楚辨别较黑的灰阶而增加亮度时,却导致了较白的灰阶溶合难辨,反之亦然。这就是显
示器老化或对比度不良的徵候,是很常见的毛病。
    4.7 Color Scales 彩色渐层 (Color Fade)
    观察在不同主要色相下的亮度变化,各色彩皆是由纯黑色等比例增加亮度到该彩色
,亮度增加不应影响该色之色调 (hue),除非监视器有整体色偏之情形。高级的显示器
可让使用者清楚分辨出每一个颜色的阶调变化,忠实传递色彩的细腻神采。
    4.8 Color Specturn 色阶光谱 (Color Depth Chart)
    请勿在 256 色模式下做此测试,否则将看到混杂错误的颜色。在 32k 色模式下,
32k、64k、16.77M 色的区域会有相同的显示,在6 4k 色模式下,64k 与 16.77M 色的
区域会有相同的显示,但效果将优于 32k色的区域。在 16.77M 色(全彩)模式下,16.7
7M 色的区域会有最佳的色彩溶合,色彩间的小方块 (马塞克) 将不会存在。如果在64k
 色显示模式下,你发现 32k 色与 64k色的区域有完全相同的显示,那么将可判断出你
的 VGA 卡并没有支援真正的 64k 色模式。
    4.9 Color Bar Test Pattern 电视测色表 (TV Color Bar)(即最后一项)
    如果您有 VGA 与 TV 的影像转换卡,而且想要将电脑画面转到电视上,建议您使用
此图观察转换出的画质。请特别注意,正红与正蓝是否有色晕或泛溢的现象。如果在电
脑荧幕上观察此图,请检查各色彩间是否有不正常的色边线,即可判断电视或转换卡是
否会自行加色到画面上 (arti facts)。
5 [Miscellaneous Effects]
    5.1 Screen Uniformity & 5.2 Flicker色彩一致性与闪烁 (Screen Flicker)
    如两台显示器放的太近,荧幕显示会因频率干扰而严重闪动。如果有喇叭放在显示
器附近,或环境中有电磁干扰,则画面会有区域变色。由于白色是三个电子枪同时发射
最强电子束时所呈现的色彩,因此纯白画面是检测磁场干扰以及电子枪投射强度是否均
匀的最佳选择。设计不良或是老化的显示器,经常会有白色不白,偏蓝、偏红等问题。
检测闪动状况则以敏感的绿色画面较佳。
    5.3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灰色背景干扰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观察灰色的背景上是否有不同强度的波纹出现,这些波纹或许是静态的,或许是跳
动的,这种现象可能源自于 VGA Card 送出的显示讯号不良,或是显示器接头松动讯号
不稳定,也可能是电源供应不稳定,或受到旁边的显示器干扰,显示器本身也可能是原
因之一。
    5.4 Dark Screen 全黑画面 (Black Screen)
    此测试涵盖二个检视要点:
    显示器幕面反射不应太明显,不然将会有刺眼眩光的问题。如果您在全黑画面时可
以用显示器当镜子照,可能就有这个麻烦了。使用抗眩光的幕面材质是重视人体工学设
计的要点。老旧显示器的磷光体可能持续处于发光的状态,这将导致荧幕中央区域较边
缘亮,有暗不下来的困扰。老化的荧幕对比度(contrast ratio) 不良,画质自然不会鲜
艳细腻。虽然增挂护目镜可能会有些改善,但解决此问题的不二法门仍是换购一台新的
监视器。
    使用荧幕保护程序 (Screen Saver) 或开启DPMS 荧幕省电功能,可避免电子束长时
间不断撞击同一点磷光体,达到增长画面寿命的功效。请一并叁考 灰阶测试。
    5.5 Reverse Video Contrast
    5.6 Defocusing,Blooming and halos亮度、泛溢、锐利度 (Defocusing and Bloo
ming)
    画面上的小圆圈亮度由左而右递增,左方为几个「暗点」包着「亮点」,右方为几
个「亮点」包「暗点」。观察不同亮度小圆圈中心的 'o' 形大小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周
围点亮度高而使中心圆孔缩小甚至不见的泛溢状况,则表示您的显示器有亮度调节不当
造成的聚焦不良的状况。检视最下面一列较亮的正方形中间的黑点是否仍可辨识;检查
在不同亮度下的几何图形是否大小一致,并利用此测试来调整亮度与对比。此外,观察
不同亮度的线条是否具有相同的清晰锐利度,调整亮度与反差,直到最佳之兼顾性设定

    5.7 Edge Brightness边线亮度 (Edge Brightness)
    平面直角画面映像管 (tube) 给人较好的视觉正确性,但由于电子枪离幕面边缘的
距离较中心为远,如果在电路设计时未能正确计算距离变化而适当补正电压,幕面边缘
将比幕面中心为暗。
    5.8 Raster visibility 水平扫描解析度 (Horizontal Resolution)
    水平扫描解析度指的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能有多少个可被清楚定位的扫描点。如
果 显示器显示出来的垂直线条间模糊难辨,表示已达到了水平扫模描解析度的极限。在
此模组中有三组垂直线,各组垂直线的点间距分别为一、二及三点,这些线在任何亮度
与对比时应该都能清晰分辨。如果想要真正测试显示器的性能,您可在显示器允许的最
高解析度模式下进行此项测试。
    5.9 Interlace Flicker水平扫描线的稳定性 (Raster Stability)
    进行交错式扫描 (interlaced mode) 时,显示器会分别先後扫描荧幕的奇数与偶数
水平线,由于使用的扫描频率较低,容易造成画面的持续闪动。当显示器在非交错式扫
描 (non-interlacedmode) 的情况下,此测试中水平扫描线应该没有闪烁的情形。否则
就是您显示卡所设的扫描频率(refresh rate) 太低了,依据 VESA 规格 72Hz 是不会闪
烁的最低标准。
    许多显示卡在较高解析度时才会切换到交错式的扫描模式。所以请在高解析度下重
复此测试并比较结果,您就知道是否适合使用该解析度工作了。
    (注:在大部分测试项目中,可使用"C"键可切换颜色,一一检测。)

--
    古来进退雍容难!
进则易伤,退则易损,该当如何?难!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8.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