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war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hc (再见理想), 信区: Hardware
标 题: MPEG-4的秘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15日09:33:4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当今科技的发展真是一日千里。眼看着家里那款8速光驱跟随我
就快有4年了,骨子里那根深蒂固的“喜新厌旧”念头又冒了出来。
这不刚刚我还在跟歪歪聊,如何凑钱去买个DVD来玩玩“洋盘”。那
个换PC如换衣服的家伙居然破天荒地说出了三个字“需要吗?”俺的
第一反应是“不需要吗?”(《大话西游》看多的后遗症),不过紧
接着俺突然意识到一定是有新东东来了。嘿嘿,果然“用一张CDR做
一部DVD影片”的DIVX-MPEG-4登场了。
MPEG标准的发展史MPEG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
动态图象专家组)的缩写。这个专家组始建于1988年,专门负责为CD
建立视频和音频标准,其成员均为视频、音频及系统领域的技术专家
。最早MPEG的缔造者们原先打算开发四个版本:MPEG-1、MPEG-2、MPEG
-3、MPEG-4,以适用于配合不同带宽和数字影像质量的要求。后由
于MPEG-2的出色性能表现,已能适用于HDTV,使得原打算为HDTV设
计的MPEG-3,还没出世就被抛弃了。所以现存只有三个版本:MPEG
-1,MPEG-2,MPEG-4。如果说,MPEG-1“文件小,但质量差”;
而MPEG-2则“质量好,但更占空间”的话,那么MPEG-4则很好的结
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它于1998年10月定案,在1999年1月成为一个国
际性标准,随后为扩展用途又进行了第二版的开发,于1999年底结束
。MPEG4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Email)
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news)等,对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00-64000bits/sec
之间。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
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MPEG-4的特点是其更适于交互AV
服务以及远程监控。这是一个有交互性的动态图像标准。从目前的情
况看,MPEG-4很可能会被用于三个领域内:数字电视、交互式的图
形应用(包括内容上的合成技术)、交互式多媒体领域等。MPEG-4
提供了标准的技术使其能被整合到产品、分类、内容访问等过程中去
。继MPEG-4之后,人们又对解决日渐庞大的图像、声音信息的管理
和迅速搜索产生了兴趣。MPEG提出了解决方案MPEG-7。该工作于1998
年提出,预计在2001年初最终完成。MPEG-7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多
媒体信息进行标准化描述,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搜索。该标准不包括对
描述特征的自动提取,也没有规定利用描述进行搜索的工具或任何程
序。其正式称谓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MPEG-7可独立于其它MPEG
标准使用,但MPEG-4中所定义的对音、视频对象的描述适用于MPEG
-7,这种描述是分类的基础。另外我们可以利用MPEG-7的描述来增
强其它MPEG标准的功能。总体来说,MPEG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它
是做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来研究制定的,所以,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其次,MPEG能够比其他算法提供更好的压缩比,最高可达200:1。更
重要的是,MPEG在提供高压缩比的同时,对数据的损失很小。与同样
是音频压缩标准的AC系列标准相比,MPEG标准系列由于不存在专利权
的问题,它更适合于大力推广。MPEG-1使得VCD取代了传统的录像带;
而MPEG-2将使数字电视最终完全取代现有的模拟电视;随着MPEG-4
和MPEG-7新标准的不断推出,数据压缩和传输技术必将趋向更加规
范化。
MPEG-4结构探秘MPEG-4标准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来满
足作者、服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的需要。对于作者而言,MPEG-4
能够很大限度的保证内容的可重复使用,它比当今我们看到的技术比
如数字电视、动画等更具有弹性;对网络服务提供商,MPEG-4提供
了技术来支持将信息解释或者翻译成适当的本地化信息的功能;而终
端用户们,MPEG-4可以带来更多的交互性。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MPEG-4有两个版本,第二版是在第一
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可以向后兼容。一般情况下MPEG-4提供
了一个标准的方法来描述场景,其中场景的描述依靠了虚拟,这正是
建模语言(VRML)中的许多概念MPEG-4标准由以下几个部分组
成(如图)。1DMIF(The Dellivery Multimedia Integration Framework)
即多媒体传送整体框架,它主要解决交互网络中、广播环境下以及磁
盘应用中多媒体应用的操作问题。2数据平面,MPEG4中的数据平面
分为两部分:传输关系部分和媒体关系部分。为了使基本流和AV对象
在同一场景中出现,MPEG4引用了对象描述(OD)和流图桌面(SMT)
的概念。3缓冲区管理和实时识别,MPEG4定义了一个系统解码模式
(SDM)。该解码模式通过有效地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缓冲
区空间。4音频编码,MPEG4不仅支持自然声音,而且支持合成声音
。5视频编码,与音频编码类似,MPEG-4也支持对自然和合成的视
觉对象的编码。6场景描述,主要用于描述各AV对象在一具体AV场
景坐标下,如何组织与同步等问题。
其他相关视频格式看过了MPEG系列的音像压缩格式后,
我想大家一定还关心其他相关压缩格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地自的优
缺点。我想也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更好地掌握整体的状况。
1.ASF ASF是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的缩写,这
是Microsoft为了和Real Player竞争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可以直接在网
上观看视频节目的文件压缩格式!采用MPEG-4的压缩算法,作为视
频“流”格式在网上即时观赏的时候,比VCD差一点点,但比其他视
频“流”格式的RAM格式要好。如果你不考虑在网上传播,选最好的
质量来压缩文件的话,其生成的视频文件比VCD要好。但这样的话,
就失去了ASF本来的发展初衷。
2.n AVI n AVI是new AVI的缩写,不过这个并不是微
软发展而来的。它是一个名为ShadowRealm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视频格式,由Microsoft ASF压缩算法的修改而来,牺牲了ASF的
视频流特性,改善了原始的ASF格式的一些不足,简单说就是非网络
版本的ASF!
最新影碟格式对比不论是MPEG还是其他的音频、视频压
缩方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包含交互式多媒体在内的音像
应用。这其中影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最近市面出现了几种全新的
影碟制式(老一点大家都熟悉的,比如VCD、DVD等我们就不提了),
其中就有采用MPEG-4编码技术的产品,到底哪种技术更有发展前途
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
1.MINI-DVD 由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小”的DVD格
式,不过这并不是公认的标准,还只能说是个想法而已。其中心思想
就是要在达到或接近DVD的音像质量的前提下,把DVD刻录在现行的CD
-ROM上。但问题是如何来做呢?如果不作任何改动,放还是可以的,
但最多只有装10多分钟的信息,完全没有商业价值;要不然就是用MPEG
-1来压缩DVD而不管分辨率的降低。但如此一来我们不如用已经实用
化的SVCD又何必来搞没多少软件、硬件支持的偏门格式呢?由于使用
价值和标准化进程的不明朗,我们认为这样的格式前景并不乐观。
2.DIVX-MPEG4 DIVX视频编码技术实际就是MPEG-4压
缩技术,它由Microsoft MPEG-4 v3修改而来,音频压缩采用MP3格
式,两者凑在一块儿就合成了一种全新压缩格式。用它来编码、压缩
一部DVD在图片质量得到很好保存的同时,最多只需要2张CDROM!这
样就意味着,你不需要买昂贵的DVD ROM,也可以得到和它差不多视
频质量的节目了,而这一切只需要你有CDROM。对于播放这种编码的
硬件要求也并不很高,CPU只要是300MHz以上即可,再配上64兆的内
存和一个8兆显存的显卡就可以流畅的播放了。对播放软件方面的要
求就更宽松,你只需要安装一个500K大小的MPEG4编码驱动后,用WINDOWS
自带的媒体播放器即可!而且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播放器大都开始在新
版中加载该格式了。
3.SVCD SVCD即SUPER VCD,是国内的几家VCD企业制订
出来的一套新VCD标准。这个技术通过采用MPEG-2/MPEG-1动态码率
的压缩法,提供了一个性能和DVD相近但价格比DVD低廉很多的解决方
案。故可以在一张普通的VCD上放入30到70分钟的高清晰视频节目。
其分辨率在NTSC制式下可达到480x480,而在PAL制式下更可达到480x560
。音频方面它同样采用MPEG-2 Layer II压缩算法,把两声道的音频
合成到视频文件里面,但也可以支持DVD的5.1多声道环绕声编码。
SVCD的优势是它已经是一个工业标准,它可以保证在任何兼容SVCD
的播放器上正常播放。国内市场占有率是MINI-DVD、DIVX-MPEG4甚
至DVD都难以相比。虽然它的分辨率和码率比不上MINI-DVD,压缩率
又比不上DIVX-MPEG4。但有市场优势做后盾,其前途还是一遍光明
的。
--
没有一种技术是完美的,但无论你给我一个多么小的ξ,
我肯定能够找到一个技术的某个部分,使得这个部分离开完美
的距离小于ξ,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这才是完美的真谛!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8.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