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qingzhq (牙神),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国软件业该从国外学些什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9日01:47:5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作者:梅新华
   朱总理此次访印,16日专程到印度“硅谷”班加罗尔考察,并称赞“在信息产业
领域,印度走在了世界前列”。
  据印度最新统计,2000统计年度印度软件出口62亿美元;2001年度出口可达85亿美

。而同期中国的软件出口才1亿美元,
  只是印度的百分之一点多。据预测,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将出口500亿美元,仅次
于美国列第二
  正在崛起的软件大国
  世界银行日前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规模、产
品质量和产品成本三项综合指标居世界第一位;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
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
的;
  全世界已有91个国家进口印度计算机软件,其中28个国家完全依靠进口印度计算机
软件和服务支撑;
  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3家采用印度计算机软件技术。
  全世界知名的23家电脑公司中有15家是印度的公司;
  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评价级别最高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全球有59家,
其中有29家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公司;
  过去10年,印度软件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2%,近年来,印度软件出口每年以近60%
的速度增长;
  印度全国有35万名合格的计算机软件人才,有320万专业人员服务于计算机软件公司
,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计算机软件工程师有10万多人,每年培养6万多名专业人才投入到软
件行业;
  全世界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中印度人占30%;
  2000年度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6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四分之一。
预计到2010年,印度计算机软件业产值达到103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出口
额达到几百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3%……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是一个穷国。信息技
术产业的超常发展成为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奇特现象。一方面,印度的现代化、
城市化水平很低,印度至今没有多少高速公路,在新德里也难以找到豪华的百货公司或
超级市场,甚至连自来水和电都无法正常供应。城市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
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印度有53%的人口生活费用低于极度贫困线(每日一美元);另
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确是异常的发达。即使在农村一个极普通的小茶
馆,门口的牌子都写有INTERNET E—MAIL,有人戏称,这个国家除了人多以外,就是网
络公司广告牌子多。
  有目标 有机构 有政策
  印度政府支持发展软件产业:
  一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1984年,拉.甘地总理提出通过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把印度
带入21世纪;并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拉奥总理执政后,继续
奉行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的方针;1998年5月,印度人民党执政后,瓦杰帕伊总理明确提
出:“要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
  信息技术超级大国。”
  二是有力的政府机构。瓦杰帕伊执政后,相继成立了以他本人为组长的“国家信息
技术特别工作组”和“信息技术部”,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政府授权信
息、广播、通讯、电子、财政、国防、人力资源开发等部委,就这一计划的具体实施制
定和修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形成全面实施这一计划的国家信息科学政策体系。信息技
术部还经常会同驻美软件企业联合会和美国电子协会,在硅谷和波士顿联合召开印度软
件会议。在国内外举办各种软件出口的展览会和研讨会,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印
度计算机软件发展战略进行攻关研究。印度政府在信息技术部设立软件发展局,成立国
家软件技术中心,对世界软件发展方向、前沿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三是具体的支持政策。首先是国家投巨资加强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
投资环境。从1987年起,政府投资建设班加罗尔、布班内斯瓦尔和普那3个软件技术园区
,政府给每个软件园区投资5000万卢比,用优惠价格向软件公司提供厂房和办公设施,
并提供良好的水、电、电话、卫星高速数据通讯设备等优良设施和环境。印度先后建成
18个软件园区,1300多个海内外公司在这些园内注册。如今,班加罗尔不仅成为印度的
软件之都,还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其次是实行零税
赋政策。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实行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为鼓励计算机软件出
口,政府允许出口商选择交纳关税的方式,允许其保留出口收入的50%,免除进出口软
件的双重征税,免除产品全部出口的软件厂商所得税。为了提高进口计算机质量,引进
国外的先进技术,政府放宽了对计算机进口的限制,允许进口计算机企业的资产限额从
2亿卢比降至100万卢比,大幅度地降低关税。第三是倾斜式的资金政策。印度政府设立
了软件产业发展风险基金,1998年7月印度政府决定提供10亿卢比设立金融风险基金,由
小型企业发展银行管理;鼓励银行以低利率向软件业发放贷款;采取措施鼓励外国资本
投资,每年有10多亿美元的外资投资印度软件业,未来三年预计超过100亿美元。
  印度政府最近决定拨款10亿美元用于帮助学校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每年
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强化人才培训体系
  2000年5月,印度信息技术部部长在华盛顿宣布,印度每年可向全世界各国输出20万
名IT人才。印度不仅是软件生产出口大国,而且是IT人才大国。美国现有IT人才签证配
额的一半被印度人占据,无论美、英、德各国都渴望得到印度的IT人才。在美国硅谷的
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人,硅谷40%的网络公司创始人是印度移民,
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多达10万人。印度软件产业的人才优势,得益于他们的
  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一是开放的人才观。印度政府鼓励人才自由流动,印度领导
人对人才外流有一种比较明智的看法。拉.甘地总理曾经说过:“即使一个科学家、一个
工程师或者一个医生在五十岁或六十岁回到印度,我们并没有失去他们。我们将因为他
们在国外工作获得经理职位、成为富翁而高兴。他们会把那里的经验带回国内来。我们
必须在印度培养不仅在印度工作,而且在全世界工作的人才。同时,我们对此并没有损
失什么,他们是要回来的。不要把它看成是人才外流,而应该把它当成智囊银行,正在
积聚利息,等待我们去提取,我们可以将其投资于印度的建设中。”斯坦福大学一位经
济学家的分析印证了这种开放的人才观发生的巨大作用。他分析说,在美国硅谷高科技
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去年他们的收入达到600亿美元。这些人大多把赚来的钱投资于
印度,投资的速度平均每人每年达20万美元。二是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
多渠道培养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
  首先,依靠高等院校培养高中级人才。印度有400多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
,每年毕业一万多人。
  其次是,依靠民办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培训中初级实用人才。这些机构,必须具有
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业机构颁发的培训许可证,软件人才经过培训合格后,有资格参加
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软件培训四级水平证书考试,这类机构有1000多家,每年取得证
书的软件人才有数万人。
  第三,软件企业自身还建立培训机构。重点培训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员、开
发管理人员、软件企业经销人员,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印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为海外留学人员或工作人员回国开办软件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些海外归国的
软件人才具备了从事软件开发与服务的良好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拥有一定的资
金,特别是与海外同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促进软件出口起了重要的作用。
  质量和服务是取胜的关键
  强烈的质量和服务意识,是印度计算机软件产业超常发展的坚实基础。印度软件制
造商们把质量和服务视同产品的生命,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目前印度软件公司
大多获得了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在得到
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评比的最高级别计算机软件公司全球59家中有29家
是印度的公司。印度在1988年就建立了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
。在每个软件技术园中,都有适合于软件开发的各种基础设施,都可以通过卫星地面站
与国际用户保持联系,通过微波技术与国内用户联系。印度软件公司以人造卫星为中介
的传输网络,采用速度高达64KpBS的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海外用户,编程人员能调用网内
的各地信息,随时按客户要求接受订单、调试或修改程序,甚至能对一分钟之前刚刚完
成的编程进行修改。
  印度软件业的质量和服务意识体现于软件生产和售后连续服务的全过程。
  印度的软件开发管理的特点是流程重于项目,流程管理人员独立于研发部门,专门
检查研发部门的开发流程是不是按照既定的流程走,如果流程不对,项目肯定就此停止
。项目经理一般都是从编码人员升上来的,至少有四年以上的经验,而公司所有的材料
都有文档,其详细文档要求达到只要有这个文档就可以编码的程度。项目计划安排非常
具体细致,工期在几十天以上的大项目,工作计划可以安排到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控制。
在解决计算机千年虫问题的过程中,印度软件业靠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了近40亿
美元的订单。印度软件人员有着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印度软件人员充分利用如
美国的时差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超常发展的几点启示
  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独辟蹊径,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信息
技术时代可以实现某些产业和行业的跳跃式发展,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从而带动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印度抓住了计算机工业飞速发展以及向互联网时代转换的大好机遇,
把国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机会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软件
产业的超常发展,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依靠信息产业和技术出
口导向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软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行业
,它能够吸收较多的人员就业,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既可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如教
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又能提供足够的资金积累,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设备,改造国内的传统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处理人才流动问题。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发展中国家人才
外流既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人才外流对于学习吸收外国先进知识和技
术有着积极作用。要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要保持人才必要的流
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学成回国创业。
  编后 1999年1月5日,本报《好望角》专栏发表了题为《印度为何能成为第二个软
件超级大国?》的文章,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两年过去了,印度的软件业又有哪
些新的进展?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新的措施?不少我国同行和读者表示十分关注。本报今
天发表的这篇文章是对1999年1月5日那篇文章的后续报道,文章将全面地揭示两年来印
度软件业最新发展情况及分析它的成因,以飨读者。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10.121.1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