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tom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国通信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31日14:23:0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一、引 言
人类通过载体传播信息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有邮政驿站,近代出现了电报(19世纪40
年代) 和电话(1876年),后来又通过电波和光波等传递文字、数据和活动图像(如电
视信号)等。近年来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发展迅速,上网人数和通信量都有大幅度提
高。但总的说来,电话仍然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通信方式,中国目前95%以上的通信是
通过电话来完成的。电报等通信业务则处于萎缩或停滞的状态。
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与通信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国初期,通信事业与通
信技术都极为落后的,通过购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装备,初步建立起一个低水平
的全国通信网。1958年开始自主研制设备,一直到改革开放,技术上有了相当发展,以
自主开发装备为主建成了达到一定容量的通信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量购入国外较先进的设备,逐步建立起一个大容量、现代化的
通信网。也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设备系统,在某些方面(如交换机)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他方面也在积极追赶。展望未来,我国将在通信技术各个领域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
水平的差距,以支持通信事业和通信装置的发展与壮大。
二、自主开发装备为主(1949~1978)
通信网由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其技术主要包括传输技术、交换技术和
网络技术。此外,网络规划和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和网络设备的运行维护等技术,与装
备系统的开发同样对整个通信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能将通信技术只局限于产品开发
技术上。
建国初期,我国通信网的传输几乎全部是架空明线,少数城市有自动电话,设备是老式
旋转制和步进制,多数城市是人工交换,长途电话全部人工,网络容量很小,组网极为
简单,所有设备均从国外购入。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新建一些架空明线和整治旧有线路
,研究开发出了明线交叉制式,使得一条明线杆路上有8对以上线可以开放12路载波,同
时从国外购入了大量12路载波机用于装备干线。在交换技术方面,除购入苏联步进制自
动交换机外,还引进了生产设备,并开始自行生产47式步进制交换机装备各大城市。
1958年,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开发通信装备。60年代初期制出合格的12路载波,国产化率
100% ,改变了完全靠进口国外通信设备的状况。50年代末至文革前,我国通信设备在传
输方面(包括电缆、载波和微波系统)、交换方面(主要是纵横制交换机,包括市话交
换和长途交换) 、电报和传真设备等方面相继取得进展,概括起来被称为“双60路系统
“(60路电缆和60路微波)。从明线到电缆系统,一对线路从12路增加到60路,一条干
线上从百路增加到近千路,大体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经过研究所、工厂、设计院、施
工队伍长达四五年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实现了系统设备全部合格,为我国通信技术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双600路系统(即600路微波和600路载波终端)到60年代初也做出了
样机,后来又经过改进达到960路容量,并建立了600/960路微波系统网,主要用于传送
电视,通达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在卫星通信 开通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是通信技术赶上国际水平、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一。该项目在1969年
立项时正值电子技术由真空管向晶体管转变时期,我国跳过真空管系统,直接做成晶体
管系统,实现了一大飞跃。经过实验室的反复试验和探索,京-沪-杭1800路中同轴电缆
载波通信干线工程1976年竣工,70年代末全线投入运行。系统经过修改以后,又建成了
京-汉-广干线。这两条干线在我国光缆网全面建成以前,一直担负着全国主要干线的通
信传输任务,直至90年代中期。同轴电缆1800路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通信技术和装
备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70年代,微波通信系统实现了固体化开发了6GHz1800路系统。交换技术方面,研制开发
了纵横制的长途自动交换机,并与京-沪-杭、京-汉-广干线配合,在各省会城市进行装
备。同时制订了我国长途自动的一些基本技术规范,其中长途区号采用不等位编号制,
成为后来全国长途自动化的基本依据,并一直采用至今。此外,在电报、传真、数据方
面也有了相当的进展。
总之,以自主开发通信装备为主,我国在60年代建立了通信网,满足了当时政治、经济
和国防的需求。在自主研制过程中,还造就了一支勇于攻关、技术全面、涉及通信各个
环节的通信科技队伍。这支队伍是改革开放后迅速消化、吸引国际先进通信技术的重要
力量。三、直接购入、引进生产线和自主开发并举(1978~1999)
改革开放(尤其是对外开放)急需建设现代化通信网,而建设通信网首先要解决自动化
和数字化的问题。在电话普及率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如10%),一般认为不能实现全国自
动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话普及率只有0.4%,如何逐步实现自动化需要做出整体上
的考虑。数字化问题是相当于模拟信号设备而言的,80年代前期开始大量采用数字设备
,同时也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一批模拟设备。90年代初期,在传输和交换方面数字装备均
已占了99%以上,实现了数字化。但在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方面仍以模拟为主。
在事业快速发展、网络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制定了技术发展三个层次的方针。
一是急需而国内不能提供的,从国外直接购入,同时要带进一定的技术。二是大量需要
而国内开发力量薄弱的,从国外引入生产线,在国内生产,并逐步消化、吸收,向开发
设计延伸,实现国产化。三是动员国内力量,针对不同领域情况,对一些重要装备技术
自主开发生产,武装自己,逐步实现替代进口。这个方针既体现了改革开放意识,又照
顾了国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直接购入设备方面,80-90年代前期主要是程控交换机,90年代后期主要是移动通信设备
。交换机因自主开发较弱,改革开放后只能被迫大量购入。国际上著名品牌的交换机大
多数进入了中国,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充分竞争,压低了价格,降低了建设成本,满足了
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但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接口复杂,升级困难。二是各厂
商在中国分割市场后,造成了国产设备进入时的困难。在购入设备中带入了一定的技术
,如工程设计和安装 技术、运行技术等,至于开发技术则按情况而有所不同。移动通信
设备、卫星通信数据通信方面的主体设备,都是购入后才满足了通信建设迫切需要的。

引进生产线方面,大多数是合资建设,也有中方以生产许可证方式引入的。1984年和美
国资本控制(后卖给法国公司)的比利时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贝尔电话公司被认为是最
成功的。当时中方坚持了三条,一是中方占大股(60%)至今,二是外方必须持续转让技
术,三是专用芯片必须在中国生产。该公司目前的产量已超过母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交换机生产厂家之一,产品已用到国内多数电信局,并出口海外。其他引进的生产线,
交换技术方面有北京西门子、天津日电、青岛朗讯、顺德北电;光纤光缆方面有武汉长
飞;数字传输方面有重庆Italtel,上海朗讯、成都Alcatel;移动通信有杭州东方、北
京Nokia、北京Ericsson、上海西门子;数据方面有南京北电等。引进的各条生产线技术
状况有好有差,值得注意的是,越是近期的(主要是移动通信方面),外方在股份比例
上要求越高,而技术转让上深度越浅。
自主开发方面,在光通信、交换机和移动电话等方面有喜人的进展。60年代末成立的武
汉邮电研究院专门从事光通信系统的研究,在自主开发基础上,他们利用了对外开放与
国外合作的有利条件,于80年代前期做出了我国自己的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和光通信系
统,并一直紧密跟踪光通信前沿,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发的产品已投入
批量生产和实际装备通信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量购入国外程控交换机的背景下
,我国的企业、院校、研究所或独立开发,或相互协作,共同开发,在90年代前期以巨
龙的04型机为开端,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巨龙04机、华为08机、
中兴10机和大唐30机,以至后来的金鹏601机,被业界羡称为四朵金花或五朵金花。国产
设备的大量出现,进一步压低了市场价格,使国外交换机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而这些
科技型企业销售收入大体上达10亿美元量级,技术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10%左右,对
新技术紧追不舍,是中国通信高技术企业的代表。移动通信方面,大唐、华为、中兴等
已开发出第二代GSM数字交换机,并已开始入网使用。一批厂家的手机也已通过入网认证
,开始进入市场。窄带CDMA开发工作也取得相当效果。
在卫星通信领域方面,我国长期租用国际卫星组织(Intelsat)的卫星转发器实现国际
通信,在国内则依靠卫星实现地面通信难以组织的边远地区区内外的通信。地面设备中
除VSAT单收站外,大型卫星地球站和VSAT通信站设备主要是进口的,但我国在系统集成
和监控技术上均掌握得较好。中高速数据通信、互联网等设备也主要依靠进口,但有少
量的是自行研制、替代进口的产品。


--
    

          我心中有一颗最美的星星,那就是我自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1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91毫秒